陳能飛
(廣西錫山礦業(yè)有限公司,廣西 南寧 530022)
廣西大新錳礦為泥盆紀沉積碳酸錳礦床,礦區(qū)位于廣西左江流域,地形復雜,屬低山丘陵地形,半裸露型巖溶地貌。礦區(qū)內最高標高844.1 m,地勢西高東低,流經礦區(qū)東緣的黑水河(下雷河),最低標高是240.5 m,礦區(qū)南翼布康溪最低標高310 m,是南翼礦區(qū)最低侵蝕基準面。
礦區(qū)錳礦層自下而上分為Ⅰ、Ⅱ、Ⅲ礦層,賦存于硅質巖、泥灰?guī)r中,3個礦層平均厚度分別為1.7,2.35,0.58 m。Ⅰ礦層與Ⅱ礦層之間夾層一為硅質灰?guī)r,厚0.08~28.17 m,一般約4.5 m;Ⅱ礦層與Ⅲ礦層之間夾層二為錳質泥灰?guī)r或錳質泥巖,厚0~1.28 m,一般約0.6 m。礦層傾角在幾度至90(°)之間,甚至陡立。Ⅲ礦層的直接頂板為硅質巖,一般厚0.05~0.6 m,往上為硅質灰?guī)r、泥巖,Ⅰ礦層的直接底板為泥質灰?guī)r、夾泥質巖。
礦區(qū)西北片區(qū)250中段的礦體呈層狀產出,層位不穩(wěn)定,小斷層較多,工程地質條件屬中等類型堅硬、半堅硬巖。根據《工程巖體分級標準》(GB/T 50218—2014)結合該區(qū)域地質資料[1],該中段頂板為Ⅱ、Ⅲ礦層頂板,巖體基本質量等級為Ⅱ、Ⅲ級,Ⅲ級巖體基本質量指標(BQ)在351~450之間。故Ⅲ級及以下時采取錨網支護,Ⅱ級及以上不需支護。
礦體走向呈北東—西南方向,傾向為東南方向。Ⅱ+Ⅲ礦層平均厚度約3.3 m,傾角13(°)~60(°),斜長25~52 m,礦石品位約16.85%,f=8~15,夾一厚度7~10 m,平均厚度8 m。Ⅱ礦層直接底板為微粒石英硅質巖,局部為灰色鈣質泥巖,Ⅱ~Ⅲ礦層之間為夾Ⅱ,夾Ⅱ為灰綠、灰白、深灰、棕紅色含錳泥巖,厚度約50~300 mm,因其厚度薄而無法剔除或含Mn>11%而并入計算資源儲量,Ⅲ礦層頂板主要為鈣質泥巖和鈣質灰?guī)r,常含有石英、絹云母及少量黃鐵礦,抗壓強度較低,跨度較大時易垮塌,特別是在褶皺強烈和斷層區(qū)域,回采過程中應控制好采寬和留出礦柱,并加強排險工作。該區(qū)域無透水隱患,暴雨后頂板會滲入少量斷層裂隙水[2]。
大新錳礦自2013年至2021年先后在西北部340中段、310中段、280中段、250中段對傾斜薄礦體進行了房柱采礦法試驗開采,試驗區(qū)域礦體傾角5(°)~55(°),平均傾角約為25(°),夾一厚度7~10 m,采用Ⅰ礦與Ⅱ、Ⅲ礦分采,Ⅱ、Ⅲ礦與夾二混采,淺孔爆破房柱法進行試驗,Ⅱ、Ⅲ礦分開起爆。采用YT-28氣退式鑿巖機鑿巖、電耙出礦。采場長度60 m,寬度50~70 m,礦塊沿走向布置,其中礦房寬度11 m(中對中),沿走向底部礦柱寬3.5 m,間柱寬3 m,長4 m。采場沿走向和傾向方向上均采用后退式回采。試驗后發(fā)現,頂板破壞Ⅲ礦后頂板圍巖過快地冒落,造成礦石損失率和貧化率偏大,空區(qū)頂板冒落較快,更對安全生產造成一些影響。為了保障安全,提高回采率降低貧化率,決定采用Ⅱ、Ⅲ礦分開起爆,即先采Ⅱ礦,同時預留Ⅲ礦保護頂板。Ⅲ礦是預先打好眼不放炮,當一個礦房Ⅱ礦回采結束后,再快速統(tǒng)一爆破回收Ⅲ礦,礦房回采過程中人員只能從隔壁上山走上回風聯(lián)絡道進出,不能從采空區(qū)行走,掛鋼絲繩時利用拋繩槍把麻繩從礦房下口打到頂柱位置,人員從聯(lián)絡道進入掛滑輪和鋼絲繩。
爆破采用YT-28氣退式鑿巖機鑿巖,電耙耙礦,平底漏斗出礦,頂板處理方式是局部錨網支護,頂板自然垮塌充填空區(qū),局部通風機提供采場新鮮風流[3]。通過采礦方法的合理順序,探索出了適合本礦山傾斜薄礦體的采礦方法。經過多年的實踐,現在大新錳礦西北部片區(qū)運用此采礦方法已經得到了一定效果[4]。
西北部片區(qū)試驗采場中傾斜薄礦體傾角波動范圍5(°)~55(°),平均傾角約為25(°);Ⅰ礦層厚1.52~1.79 m,平均1.7 m;Ⅱ、Ⅲ礦層厚約2.7~3.5 m,平均厚3.3 m;夾一厚度7~10 m。地質構造較為復雜,分別體現在:①褶皺和小斷層較多,斷層落差1~4 m;②圍巖中等穩(wěn)固、完整性較好;③礦體波浪形上下起伏不定,起伏范圍2~10 m;④水文地質較為簡單。因此試驗主要針對西北部礦段回風井一帶的傾斜薄礦體,采礦方法為房柱采礦法。
該區(qū)域上下相鄰中段沿脈運輸大巷垂直高差一般在30 m左右,水平距離在60~90 m范圍。采場是沿著沿脈運輸大巷每60 m左右范圍劃分為一個采場,在下一水平的沿脈運輸大巷上選擇合適的位置開平底漏斗,平底漏斗一般選擇在頂板圍巖較為完好、斷層較少的地方。平底漏斗沿著礦體真傾向方向施工,電耙道沿著礦體走向施工,沿著電耙道方向每間隔10 m(中對中)施工一條上山作為礦房,上山之間每間隔10 m(中對中)施工一個聯(lián)絡道。當上山傾斜長度超過50 m時施工二拉底,二拉底將采場分成上下兩部分,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每條切割上山盡量通上水平的主巷,不通主巷通上水平電耙道時必須施工上回風聯(lián)絡道。礦房回采時人員只能從上回風聯(lián)絡道進出,照明線、風水管也從上回風聯(lián)絡道接入,采切巷道不支護,局部不穩(wěn)定段使用錨網支護。采場結構和平面布置簡況如圖1所示。
1 上水平運輸巷或電爬道;2 上回風聯(lián)絡道;3 二拉底;4 切割上山;5 礦柱;6 電耙道;7 平底漏斗;8 沿脈運輸大巷;9 底柱;10 人行聯(lián)絡道
回采順序均采用后退式回采,沿傾向由下而上回采,沿走向從遠到近回采。
1)采場鑿巖:排險到位后,選擇合適的站位,采用YT-28氣退式鑿巖機在切割上山布置平行鉆孔,炮孔方位與上山之間的夾角在30(°)~60(°)之間,孔徑38 mm,炮眼排距0.8 m,炮眼間距1.0 m。
2)采場爆破:炮眼孔打完后,以切割上山幫壁為自由面,炮眼一次爆破。采用2號巖石乳化炸藥,20 m毫秒塑料導爆雷管,雙藥包雙回路一次起爆,每孔裝4節(jié)炸藥[5]。
3)采場出礦:采用 2JPB-22、2JPB-30雙卷筒電耙出礦,經電耙道轉運至平底漏斗,裝入2 m3礦車,電機車轉運至中段吊車場,由吊車場提升至地面。
4)礦柱回收:每個礦房間的礦柱厚度3 m左右,礦房之間留連續(xù)礦柱,根據多年用房柱法回采的統(tǒng)計數據,在礦房回采完畢5個月后60 %頂板會自然垮塌,電耙道兩側的底柱在回采完畢一個采場時立即回收,礦房間條形礦柱不回收[6]。
5)頂板管理及空區(qū)處理:頂板一般不支護,局部地點采用錨網支護,為了降低貧化率,將廢石倒進礦房填堵空區(qū)。
1)新鮮風流由西北2號進風井進風,到達250中段主運輸巷,再經過250中段主運輸巷各個平底漏斗,過漏斗后經電耙道、切割上山進入礦房。
2)污風經過上回風聯(lián)絡道進入上個中段的電耙道或者主運輸巷,再經過280中段運輸大巷到達西南專用回風斜井,最后由西南專用抽風機抽出地表。
采礦主要技術經濟指標如下:①炸藥的平均單耗為0.18 kg/t;②采礦貧化率為18%;③采礦損失率為19%;④采空區(qū)的平均高度為3.5 m;⑤每工班采礦工效13 t;⑥千噸采切比為160 m/kt。
大新錳礦采用房柱法開采傾斜及緩傾斜以下礦體,積累了較好的采礦實踐經驗,在技術上取得了較大突破,在經濟上取得了較好的成果,該方法具有以下特點:①平底漏斗出礦,有效避免天井口漏斗放礦傷害的隱患,安全性較高;②礦房Ⅱ、Ⅲ礦分開爆破,貧化率可以有效控制,出礦效率高;③預留Ⅲ礦保護頂板,人員從上回風聯(lián)絡道通過,安全性較高;④礦房之間留連續(xù)礦柱,礦石回采率較低;⑤采準切割布置較多,采切比及采礦成本偏高;⑥該采礦方法適用于傾斜、緩傾斜及水平礦體。
該采礦方法在礦區(qū)西北部已經大量推廣使用,經濟上取得了較好的成果,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