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zhí)K丹
(大連市中心醫(yī)院,遼寧 大連 116033)
近年來急性有機磷中毒病例逐漸增加,在發(fā)生中毒后,患者的呼吸系統(tǒng)衰竭,將嚴重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可直接導致患者死亡。對于患者來說,在發(fā)現中毒之后,需在最短的時間內進行救治,并對影響死亡的因素做出分析,依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對患者進行對癥處理。因此,臨床治療以在最短時間內進行急救、降低病死率為原則[1-3]。呼吸抑制是導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故改善呼吸狀況是急救的重點工作。在早期需要進行機械通氣,改善呼吸情況,對患者進行病情觀察,開展常規(guī)急救。在急救的過程中,需重視對患者開展相應的護理服務。常規(guī)急救護理重視對病情開展護理,對患者個人情況的關注度不足,而且相關工作規(guī)范度不足,很多因素對急救的成功率造成影響,增加了患者出現壓力性肺損傷、心血管抑制等風險,導致急救失敗。一體化急救護理模式在患者的急救中發(fā)揮的作用較大,急救工作流程可實現優(yōu)化和完善,能及時進行洗胃、正確使用阿托品等藥物,對并發(fā)癥等能做好相應的預防和處理,提升了護理服務水平,提高了存活率,且對護患關系的改善作用顯著[4-6]。該文主要分析重癥有機磷農藥中毒患者在急救中一體化急救護理的作用,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本院2018年6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70例重癥有機磷農藥中毒患者作為對象,采用隨機單盲法進行分組,每組35例。對照組:男女性別比為19﹕16;年齡在23~71歲,平均年齡(46.32±5.14)歲;中毒發(fā)生時間3~10 h,均值為(4.25±2.44)h;觀察組男女性別比為18﹕17;年齡在24~70歲,平均年齡(46.22±5.24)歲;中毒發(fā)生時間4~9 h,均值為(4.33±2.67)h。兩組患者的基本指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納入標準:所選患者符合重癥有機磷農藥中毒診斷標準;患者存在瞳孔縮小、肌顫、全身濕冷等癥狀。排除標準:中毒時間超過12 h;運送途中死亡。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急救護理。①在接收到120急救信號后,立即趕往現場,到達現場后,對口腔和鼻腔的分泌物進行清理,呼吸心跳停止者,立即開始心肺復蘇,將患者及時送往醫(yī)院救治。②及時分析患者的情況,掌握患者的病情,做好洗胃、灌腸等常規(guī)急救治療準備工作,洗胃是救治的關鍵,在常規(guī)洗胃之后,留置胃管,并進行定時洗胃。③關注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給患者補液支持,對存在腦水腫的患者,使用甘露醇、白蛋白藥物,觀察患者的水電解質變化,對其紊亂情況進行糾正,做好感染的預防。④對阿托品藥物進行分級管理,嚴格控制阿托品藥物的劑量,對過敏患者,需適當減少劑量,在急救過程中,需對患者的情況進行詳細觀察,對阿托品的劑量進行動態(tài)調整,減少并發(fā)癥的出現,為患者的病理狀態(tài)控制創(chuàng)造條件。⑤對患者的血型進行分析,及時輸注新鮮的血液,降低身體中乙酰膽堿的水平,減少毒素在身體中積聚。⑥對患者的呼吸功能進行維持,對昏迷患者及時進行機械通氣治療,早期氣管插管,改善氣道的通暢度。⑦強化對患者巡視,對患者的生命體征做好記錄,在第一時間發(fā)現患者的病情異常情況,并及時上報給醫(yī)師。
觀察組采用一體化急救護理。①選擇優(yōu)秀的護理人員組建急救護理小組,設置護理組長,組建院前急診接待小組,包括急診前準備、院內救治、轉送等小組等。對小組成員進行急救相關知識點的宣教,開展技能培訓,對小組成員的職責進行明確,并制訂相應的應急方案,提升護理人員的應急能力。②搶救時效性。根據本院的具體情況對急救的流程進行優(yōu)化。在院前急救中,反應要快速,在接收到急救信號后,在5 min內驅車趕往現場。在患者入院時,需開設綠色通道,先開展急救,后進行掛號等,在搶救室設定付費窗口,節(jié)省家屬的付費時間,減輕家屬的負面情緒,為急救創(chuàng)造條件。對沒有家屬陪伴的患者,對患者進行陪護,讓患者得到救護。③在運送患者的過程中,需提前和醫(yī)院取得聯(lián)系,對患者的情況進行描述,做好急救的相關準備。④急救配合。在常規(guī)急救的同時,對患者的皮膚、頭發(fā)等進行沖洗,在操作后,及時給患者更換衣服,全程觀察患者的神志、精神狀態(tài)、心率、皮膚黏膜等變化。⑤對相關流程進行優(yōu)化。盡量使用淺靜脈套管針,減少針從血管滑落情況的出現,而且能長時間留置,減少穿刺次數,為靜脈給藥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留置氣囊導尿管,減少尿潴留等情況的出現。在給藥阿托品時,使用微量泵,對給藥的劑量進行控制,提升給藥劑量準確度,持續(xù)將藥物輸入到體內。在氣管插管同時,要做好輔助通氣工作,護理人員需要關注患者呼吸的情況,對通氣模式進行調整。⑥重視對患者開展心理方面的疏導。重度有機磷中毒患者,服毒自殺情況較多,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比較復雜,出現放棄治療、不依從治療的情況較多,患者的情緒波動較大。所以護理人員要在合理的時機,對患者進行心理輔導,減輕患者的負面情緒,提升配合度。囑咐家屬要做好疏導工作,幫助患者構建良好的家庭關系,給患者相應的心理支持。
1.3 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患者的急救開始時間、院前反應時間、膽堿酯酶活性恢復正常時間、中毒癥狀消失時間、留觀時間[7-8]。在急救過程中,對兩組患者出現的并發(fā)癥情況進行分析,包括腦水腫、肺水腫、感染等。記錄兩組患者的死亡情況,對比急救成功率。在護理服務后,由患者和家屬對護理工作做出評價,包括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護理滿意度=(非常滿意例數+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表示,組間比較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組間比較行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恢復情況比較 觀察組急救開始時間、院前反應時間、膽堿酯酶活性恢復正常時間、中毒癥狀消失時間、留觀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恢復情況比較()
表1 兩組恢復情況比較()
2.2 兩組急救指標比較 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急救成功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急救指標比較[n(%)]
2.3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n(%)]
重癥有機磷農藥中毒是急診科比較常見的化學藥物中毒。有機磷農藥的毒性比較嚴重,發(fā)病比較急促,病情也比較嚴重,且病情變化快速。農藥在進入到身體后,吸收較快,導致身體在短時間內出現一系列的病理變化,對患者的神經系統(tǒng)、多器官等產生的傷害比較明顯。中毒患者的表現為腹部傷害、汗液增加、呼吸困難、躁動、高血壓等[9-10]。在發(fā)生中毒后,需及時開展急救,減少身體對毒素的吸收,通過洗胃、催吐等方法將毒素排出,尤其是對中重度中毒患者來說,需在最短時間內開展救治。若治療不及時,將導致患者的多個臟器受到損傷,甚至死亡。
在救治的過程中,需給予患者科學有效的急救護理干預,提升治療效果和急救成功率,挽救患者的生命。在常規(guī)急救護理中,護理人員分工并不明確,護理人員之間配合度較低,團隊協(xié)作能力不足,對患者的急救造成很大的影響[11-13]。一體化急救護理在急診科中應用廣泛,是一種新興的護理模式,通過開展快速有效的醫(yī)療服務,縮短患者的急救時間。此外,就診及分診等工作可實現優(yōu)化和完善,縮短患者的急診停留時間,減少不必要時間的浪費,提升救治的成功率[14-16]。在急救中,對流程實現優(yōu)化和完善,縮短農藥對身體產生傷害的時間,降低其毒性。在護理服務中,重視護理程序的規(guī)范化、科學化,實現與院前和院內護理的連接,提升護理工作的效率,讓患者得到更優(yōu)質的救治服務,提升治療的成功率。在護理過程中,工作人員之間配合默契,護理人員明確自身的職責,分工明確,提升了服務的主動性,積極與醫(yī)師做好護理配合,相互之間進行協(xié)調,優(yōu)化和完善院前接診、急診準備、院內急救等環(huán)節(jié),縮短了患者的急救反應時間,使急救護理更全面、完整[17-19]。在急救護理流程中,對護理人員等進行相應的培訓,利于提升其工作的能力,并組建護理小組,完善急救流程,能對阿托品等藥物的使用進行合理調整,提升用藥的準確度,在藥物劑量上控制更為精確,而且能根據患者的耐受情況進行個體化的確定,實現農藥的快速清除[20-21]。此外,關注患者心理狀態(tài),根據患者的情況對患者進行相應的疏導,降低患者的心理壓力,提升患者的配合程度,為救治工作的順利開展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提升護理滿意度[22-25]。
本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急救開始時間、院前反應時間、膽堿酯酶活性恢復正常時間、中毒癥狀消失時間、留觀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更低,急救成功率更高,護理滿意度更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重癥有機磷農藥中毒患者在急救中需做好一體化急救護理工作,對護理服務進行完善,關注患者的病情變化情況,與醫(yī)師進行良好的配合,對影響急救的因素做好預防,減少死亡等不良事件的發(fā)生,提升搶救的效率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