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奇清/文
大概每一個人在孩提時,都做過巨人的夢。
開門見山,引出了文章的主題。
兒時的一天,晚飯后,我纏著父親講故事?!鞍职?,講巨人?!蔽艺f。爸爸和我坐在門前的小河邊,爸爸的聲音便像那河水溫柔而低沉。
“從前,一年的端陽節(jié),有個小男孩讓父親帶著去看龍舟競賽。來到村前的小河邊,只見同往年一樣,岸邊人山人海,一堵堵人墻擋在了他們面前。
“河中鼓聲咚咚,鑼聲鏜鏜,人聲鼎沸……只聽站在前面瞧得見的人說,看,那是五只龍舟同時開賽了。這時,父親將兒子挺舉起來,并放在自己肩上。于是,男孩便不停地為父親描繪那絢爛多姿、火爆熱烈的顏色與畫面,那波瀾起伏、扣人心弦的場景。
“男孩看到了龍舟競賽便開始有些揚揚自得,開始嘲笑那些看不到的人了,甚至對父親說:‘你要是能看到就好了?!?/p>
這時我對父親說:“故事中的男孩不可忘乎所以,他不要忘記了自己是坐在父親肩上的。他能看得見,全在于他父親的力量和智慧。”
父親說:“孩子,你的領悟是對的。就每一個個體本身而言,世界上是沒有‘巨人’的?!奕恕荒苁且环N智慧的結(jié)合?!?/p>
父親的話,讓我想到了另一個故事。
父親的話,起承上啟下作用,是對上文“巨人”故事的總結(jié),同時引出了下文另一個故事。
一次,菲律賓的海洋學家兼海洋攝影師史蒂芬到菲律賓的宿務島。一天,他潛入海底后,在一條三米多長的巨型魷魚快要游過來時,他的面前突然就出現(xiàn)了一條近三十米長的大海豚。哪兒來這么大的海豚呢?
仔細一看,史蒂芬竟然發(fā)現(xiàn)這條大海豚的尾鰭少了半片。但一眨眼間,那半片少了的尾鰭就“長”圓滿了。直到這時,史蒂芬才吃了一驚:這哪里是大海豚?原來是由一大群小沙丁魚變化而成的,那片尾鰭是由原先處于腹部的沙丁魚游過來補上的。
更讓史蒂芬看得目瞪口呆的是,這些沙丁魚組成的“大海豚”,可以完全模仿海豚的游動姿勢。瞬間,奇妙的一幕就出現(xiàn)了:那條巨型魷魚本來是沖著一大群沙丁魚來的,可剛才還是黑壓壓的一群沙丁魚不見了,卻突然出現(xiàn)了一條比自己身體大數(shù)倍的“大海豚”。面對“巨人”般的海豚,巨型魷魚在愣了片刻后,隨即落荒而逃。巨型魷魚哪里知道,這“大海豚”,其實是沙丁魚擺起的迷陣。
在接下來的日子里,史蒂芬發(fā)現(xiàn),這些沙丁魚還會根據(jù)出現(xiàn)在它們面前敵人體積的大小,而排列起鯊魚甚或鯨魚的形態(tài)。那些魚類惟妙惟肖的“泳姿”,嚇得一個個試圖吞食它們的天敵向遠方逃竄。
史蒂芬終于明白,在變幻莫測、波云詭譎、弱肉強食的海洋世界,最大不過二十厘米,而且身上也沒有什么奇特的護身刺的沙丁魚,不僅沒被那些龐然大物吞食盡,反而成了海洋里的大家族。原來它們憑的就是智慧與合作。
世上本沒有巨人,但要是你善于借助他人及自己的智慧與力量,你也就會成為看得到更遠風景的“巨人”。
簡練的成語運用,把海洋世界的特征展現(xiàn)無遺,也更突出了沙丁魚的智慧。
名師點評
在你的心中,“巨人”是什么樣的?是像鋼鐵俠一樣所向披靡,還是像蜘蛛俠一般神兵天降?本文為我們講述了小男孩和沙丁魚的故事,原來,所謂的“巨人”,就是善于借助他人的智慧和力量以及富有合作精神的人。學會這些訣竅,也許你也能成為一個“巨人”。
(潘 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