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世同 束永兵 方美雙 宣文
維持性透析是臨床治療終末期腎病的主要方法,報道顯示,維持性透析患者治療期間導管相關感染發(fā)生風險較高,尤其是老年患者,是導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1]。因此,維持性透析導管相關感染的規(guī)范化診治仍然是推進腹透事業(yè)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近年來,感染相關因子在導管相關感染的診斷中得到廣泛應用,其中超敏C 反應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較為常見,具有較高診斷敏感性[2]。降鈣素原(Procalcitonin,PCT)是一個細菌性感染指標,在臨床診斷細菌性感染及評估療效方面具有良好應用價值[3]。此外,國內外均有研究[4-5]證實感染可引起膽堿酯酶(Cholinesterase,ChE)水平降低,對其水平進行檢測有助于反映感染病情。為進一步提高老年維持性透析患者導管相關感染的診斷效能,本研究嘗試探究ChE、hs-CRP、PCT 與患者感染可能性評分(Infection probability score,IPS)分值的關系及聯(lián)合診斷導管相關感染的價值。報告如下。
選取安徽省六安市中醫(yī)院血液凈化中心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老年維持性透析患者102 例,納入標準:①原發(fā)病發(fā)展至終末階段,均于本院行維持性透析治療;②年齡≥60 歲;③近期無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等其他感染性疾??;④無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或心理疾病,能正常溝通交流;⑤患者及家屬知曉本研究,已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①血液系統(tǒng)疾病患者;②嚴重心腦血管疾病、肝腎功能障礙患者;③近3 個月內有骨折史、手術史者;④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⑤惡性腫瘤患者。其中男57 例,女45 例;年齡平均(68.14±3.17)歲;原發(fā)?。郝阅I小球腎炎24 例,高血壓腎損害56 例,糖尿病腎病22例。所有患者均于入組當天參照《腹膜透析相關感染的防治指南》[6]中相關診斷標準判斷是否發(fā)生導管相關感染,將發(fā)生導管相關感染者納入感染組(28 例),未發(fā)生導管相關感染者納入未感染組(74 例)。本實驗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所有患者均于入組當天采集外周靜脈血5 mL,離心處理取血清,采用丁酰硫代膽堿法檢測血清ChE 水平,試劑盒購自上海高創(chuàng)化學科技有限公司,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測定血清hs-CRP、PCT水平,試劑盒購自北京百奧萊博科技有限公司。
①兩組臨床資料、IPS 分值,臨床資料包括性別、年齡、透析時間、合并癥(貧血、低蛋白血癥、糖尿病、心功能不全),IPS 包含心率(12 分)、體溫(2 分)、白細胞計數(shù)(3 分)、序貫性器官功能衰竭(2 分)、呼吸頻率(1 分)、C 反應蛋白(6 分),分值≥13 分為重癥感染,<13 分為一般感染[7]。②兩組血清ChE、hs-CRP、PCT 水平,分析各血清指標與IPS 分值、導管相關感染的關系,評價血清ChE、hs-CRP、PCT 診斷導管相關感染的價值。
數(shù)據(jù)處理采用SPSS 22.0 軟件,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描述,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相關性分析采用Pearson 相關系數(shù)模型,通過Logistic 進行多因素回歸分析,診斷效能分析采用受試者工作特征(ROC)曲線,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性別、年齡、心功能不全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透析時間、貧血、低蛋白血癥、糖尿病、IPS 分值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資料比較[(±s),n(%)]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data between 2 groups[(±s),n(%)]
表1 兩組臨床資料比較[(±s),n(%)]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data between 2 groups[(±s),n(%)]
資料年齡(歲)性別(男/女)透析時間(年)<1≥1合并癥心功能不全貧血低蛋白血癥糖尿病IPS 分值(分)感染組(n=28)68.45±3.30 15/13未感染組(n=74)67.83±3.06 42/32 t/χ2值0.894 0.084 4.761 P 值0.374 0.773 0.029 8(28.57)20(71.43)39(52.70)35(47.30)7(25.00)12(42.86)14(50.00)10(35.71)14.02±2.79 16(21.62)13(17.57)10(13.51)12(16.22)10.35±1.46 0.133 7.022 15.030 4.565 8.649 0.716 0.008<0.001 0.033<0.001
感染組血清ChE 水平較未感染組低,血清hs-CRP、PCT 水平較未感染組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血清ChE、hs-CRP、PCT 水平比較(±s)Table 2 Comparison of serum ChE,hs-CRP and PCT levels between 2 groups(±s)
表2 兩組血清ChE、hs-CRP、PCT 水平比較(±s)Table 2 Comparison of serum ChE,hs-CRP and PCT levels between 2 groups(±s)
組別感染組未感染組t 值P 值n 28 74 ChE(U/L)6371.53±1844.64 8286.20±2159.37 4.151<0.001 hs-CRP(mg/L)32.64±10.15 21.75±6.63 6.342<0.001 PCT(μg/L)1.72±0.57 1.03±0.34 7.496<0.001
Pearson 相關性分析,血清ChE 與IPS 分值間存在負相關關系(r=-0.754),血清hs-CRP、PCT與IPS 分值間存在正相關關系(r=0.822、0.805,P均<0.001)。
以老年維持性透析患者是否發(fā)生導管相關感染作為因變量(否=0,是=1),將透析時間、貧血、低蛋白血癥、糖尿病、IPS 分值等其他因素調整后,血清ChE、hs-CRP、PCT 作為自變量(以所有患者平均值為界:≤平均值=1,>平均值=2),Logistic 回歸分析結果顯示,血清ChE、hs-CRP、PCT 與老年維持性透析患者發(fā)生導管相關感染顯著相關(P<0.05)。見表3。
表3 血清ChE、hs-CRP、PCT 與導管相關感染的關系Table 3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rum ChE,hs-CRP,PCT and 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s
表3 血清ChE、hs-CRP、PCT 與導管相關感染的關系Table 3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rum ChE,hs-CRP,PCT and 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s
以感染組為陽性樣本,未感染組為陰性樣本,繪制ROC 曲線,結果顯示,血清ChE、hs-CRP、PCT診斷導管相關感染的曲線下面積(AUC)分別為0.786、0.799、0.877,三者聯(lián)合診斷導管相關感染的AUC 為0.923,95%CI為0.853~0.967,敏感性為85.71%,特異性為86.49%。見圖1。
圖1 血清ChE、hs-CRP、PCT 對導管相關感染診斷價值Figure 1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serum ChE,hs-CRP and PCT in 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s
維持性透析在維持患者生命、改善患者生命質量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長期的維持性透析可導致患者體液免疫及細胞免疫功能受損,繼而增加感染發(fā)生風險,老年患者多伴有心功能不全等疾病,身體各項機能較差,感染發(fā)生風險更高[8-9]。本研究中102 例老年維持性透析患者,共有28 例發(fā)生導管相關感染,發(fā)生率為27.45%,略高于國內相關文獻[10]報道的23%,提示老年維持性透析患者導管相關感染發(fā)生率較高,應給予足夠重視。
目前,感染性疾病診斷的“金標準”為病原學檢測,存在操作復雜、時間較長的不足,不利于疾病的早期治療。血清學指標具有檢測便捷、疾病相關性強、可動態(tài)監(jiān)測等優(yōu)勢,可為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診斷和治療提供重要參考。資料顯示[11],細菌性血流感染患者血清hs-CRP、PCT 水平明顯升高,可為細菌性血流感染的診斷提供可靠、快速的實驗室依據(jù)。本研究結果提示二者與導管相關感染的發(fā)生密切相關。hs-CRP、PCT 均為臨床常見炎性因子,其中hs-CRP 是一種急性時相反應蛋白,其對炎癥反應非常敏感,當機體出現(xiàn)炎癥時血清水平快速升高,有助于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診斷,但存在特異性較差的不足[12]。PCT 是一種降鈣素前肽物質,可特異性對細菌感染、原蟲感染產(chǎn)生反應,病毒感染、過敏等則不會引起PCT 水平發(fā)生明顯變化,因此其水平變化可直接反映細菌感染引起的炎癥反應劇烈程度[13],從而對疾病進行診斷。
本研究還發(fā)現(xiàn),發(fā)生導管相關感染老年維持性透析患者的血清ChE 水平明顯低于未發(fā)生感染者,表明ChE 也參與了導管相關感染的患病過程。ChE 是一種廣泛分布于人體的糖蛋白,主要由肝臟細胞合成,是催化酰基膽堿水解的酶,多用于肝功能評測,近年來逐漸應用于感染性疾病的診治。相關報道[14]顯示,感染發(fā)生時,ChE 發(fā)揮抑制單核-巨噬細胞系統(tǒng)過多釋放炎癥介質的作用,從而被大量消耗,且細菌毒素對ChE 具有滅活作用,加之感染引起的應激狀態(tài)下患者體內蛋白類營養(yǎng)物質消耗過快,ChE 合成量不足以彌補消耗,從而導致血清ChE 水平降低。國內學者胡詩禮等[15]研究指出,ChE 水平下調提示機體抗炎作用減弱,一定程度會促使炎性反應增高,通過負反饋作用加重感染程度。均支持本研究結果。此外,IPS 是評估感染患者病情的綜合性指標,其分值越高提示感染病情越嚴重。本研究結果進一步說明血清ChE、hs-CRP、PCT 水平異常變化與老年維持性透析患者導管相關感染的發(fā)生顯著相關,且能輔助評估感染病情。本研究通過ROC 曲線分析發(fā)現(xiàn)血清ChE、hs-CRP、PCT 各指標聯(lián)合診斷的AUC 達到0.923,診斷效能較高,可為臨床診斷老年維持性透析患者導管相關感染提供更準確數(shù)據(jù)參考。
綜上可知,老年維持性透析患者發(fā)生導管相關感染可引起血清ChE 明顯降低,hs-CRP、PCT水平明顯升高,各指標水平與患者IPS 分值密切相關,且在導管相關感染診斷方面具有較高診斷效能。本研究存在樣本量較少不足,研究結果可能存在一定誤差,仍需通過大樣本研究進一步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