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意
統(tǒng)編教材重視學生的寫作實踐,在通常意義的單元習作之外,還安排了小練筆進行讀寫結(jié)合訓練。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借鑒編者安排小練筆的方法,針對課文的寫作特點,在開展相關(guān)寫作知識與方法的學習指導中,組織學生進行以句段為主要表達形式的即興寫作,使學生有比較多的動手表達機會,為單元綜合性寫作打好基礎(chǔ)。
對于課文中出現(xiàn)的一些具有典范表達意義的范例所蘊含的寫作方法,教師不可直接將其告訴學生,而是采用點撥的策略,引導學生關(guān)注該范例,思考其中值得自己學習的表達方法。這樣一來,學生就可以找到讀寫結(jié)合點,從理解閱讀內(nèi)容走向關(guān)注表達形式。
如《花鐘》一課,第1自然段出現(xiàn)了大量描寫花兒開放的句子,寫得很有特點,值得學生學習。在教學時,教師讓學生朗讀第1自然段,用筆畫一畫課文中寫了哪些花。接著仔細讀一讀描寫每種花開放的句子,確定哪些花開放與自己平時的說法不一樣。學生發(fā)現(xiàn)課文所寫的9種花開放狀態(tài),其中“午時花”和“夜來香”是用“開花”來寫的。隨后,教師要求學生繼續(xù)讀一讀描寫其他7種花開放的句子,注意作者用了什么方法。學生發(fā)現(xiàn),課文描寫這些花開放時,都運用了擬人的方法。最后,教師提醒學生注意,哪些詞語的運用有特點,有什么特點,學生從句子中找出“吹喇叭”“綻開笑臉”“夢中醒來”“欣然怒放”“蘇醒”“舒展花瓣”“含笑一現(xiàn)”等詞語,并討論這些詞語與所描寫的花之間的聯(lián)系,同樣是“醒”,睡蓮是“夢中醒來”,煙草花則是“在暮色中蘇醒”。在教師點撥下,學生了解范例的表達特點后,再運用擬人的方法描繪一種花的開放,就成了一件很容易完成的事情。這就是教師針對范例有效點撥的結(jié)果。
對課文中可以用來作為讀寫結(jié)合點的句子、語段,學生不僅需要通過默讀、朗讀細加體會,初步了解其所蘊含的表達方法,而且需要理解句子、語段是怎樣寫的和為什么這樣寫,也就是弄明白其中與寫作知識、方法相關(guān)的概念及表述,懂得表達的作用。在此基礎(chǔ)上,學生就能夠嘗試建構(gòu)讀寫結(jié)合點的語言圖式,使讀寫結(jié)合點中的寫作知識、方法以結(jié)構(gòu)化的形式為學生所吸引與接納,并在實踐運用中內(nèi)化為相應的表達能力與素養(yǎng)。
比如,中年級學生在習作中描寫的顏色,要么單調(diào),要么籠統(tǒng),與大自然的生動形象、豐富多彩不匹配。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在教學《火燒云》一課時,教師可以選擇課文第2自然段為范例,引導學生進行隨文練筆訓練。教師先讓學生默讀第2自然段,畫出其中表達顏色的詞語,多讀讀,看看它們與自己平時說的、用的有什么區(qū)別;接著,教師引導學生認識這些詞語的特點。有了這樣的理解,學生對課文第2自然段中顏色的表達方法形成了新的認識:將顏色運用多種方法進行組合,可以使表達對象的顏色變得豐富多彩、生動形象。
學生通過對讀寫結(jié)合點的理解、建構(gòu),獲得了課文中范例的表達方法。但是,如果表達方法僅僅停留在認識階段,終究還是紙上談兵,因此,教師需要及時將學生在閱讀課文中學到的表達方法加以遷移運用,讓學生在寫作實踐中提高表達能力。
如教學《四季之美》一課時,學生通過反復朗讀,并借助對比認識到作者在寫每個季節(jié)時都精選一個時間點,以最具特色的一兩個景物來表達這個季節(jié)的美。在教學中,教師要及時組織學生開展隨文練筆訓練,目的就是幫助學生熟練掌握這種表達方法。在學習、總結(jié)春、夏、秋三季的景色描寫特點后,教師讓學生拿出紙筆,選擇一個時間點和一兩個景物仿寫本地冬天的景色,重點寫出自己對冬天景色的感悟。學生完成練筆之后,再與課文中的冬天景色的描寫進行對比,看看是否有啟發(fā),并及時修改自己的文章。經(jīng)歷這樣的遷移運用,學生在學習描寫四季景色時,對于如何選擇時間點和具體景物,就會獲得真切的感受。
總之,在閱讀教學中,教師適時組織學生開展隨文練筆活動,能夠使學生在練習表達中體現(xiàn)自己對寫作知識和方法的認識、理解,有效地避免被動仿寫和盲目仿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