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萱櫞
孫綠怡在《左傳與中國古典小說》中說道:“整部《左傳》猶如一幅人物層現(xiàn)迭出的彩畫長卷,展示了風云變幻的春秋時代的歷史面貌?!贝_實如此,《左傳》中塑造了眾多人物形象,比如:歷經(jīng)坎坷而稱霸春秋的重耳、重用人才且稱霸西戎的秦穆公、老驥伏櫪且能言善辯的燭之武,都給讀者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正如美酒一般,越釀越香、越品越醇!學者們不僅研究《左傳》中實實在在的人,同時也研究《左傳》中虛虛幻幻的夢,夢作為人類的一種潛意識活動,撲朔迷離、朦朧模糊是其主要的特征,《左傳》中的夢境描寫可謂是妙趣橫生、頗具特色,《左傳》中虛無縹緲的夢境與其人物形象同樣具有耐人尋味的藝術效果。
一、《左傳》中夢境描寫的特點
根據(jù)統(tǒng)計,《左傳》中出現(xiàn)的夢境描寫共29例。每個夢境各具特色,整體來看,大多數(shù)夢境又有相通的共性。
(一)政治化
《左傳》當中的夢境描寫,或多或少地與政治聯(lián)系在一起,有著明顯的政治因素與政治目的。
僖公四年,驪姬以“君夢齊姜,必速祭之”為由,誘引太子申生去祭祀齊姜,在“歸胙”中下毒,驪姬的政治目的是陷害申生,離間晉獻公與三個兒子之間的關系,讓自己的兒子奚齊登上太子之位,“晉獻公夢齊姜”這一夢境的政治因素也就不言而喻了。驪姬的這一系列離間政治行為,史稱驪姬之亂。僖公二十八年,晉文公重耳在城濮之戰(zhàn)前夕夢到自己與楚王搏斗,“楚子伏己而盬其腦”。夢醒以后,重耳驚慌失措,召來子犯為其解夢,子犯說:“吉。我得天,楚伏其罪,吾且柔之矣。”在子犯看來這是一個好夢,預示吉兆,晉文公被楚王撲倒在地,面朝天,預示著晉將得到上天的幫助,而楚王撲倒在晉文公身上吸取其腦漿的姿勢,是伏罪的姿態(tài),預示著在這場戰(zhàn)爭中,晉勝楚敗。顯然,子犯對夢的解釋,是對重耳的鼓舞,希望重耳能消除疑慮、消除愧疚,背水一戰(zhàn),其中的政治目的也是顯而易見的。
(二)尚德性
余英時在《論天人之際—中國古代思想起源試探》中說道:“春秋各國統(tǒng)治階層對于君主或執(zhí)政卿大夫所修之‘德產(chǎn)生了很深的信仰,他們認為這一內(nèi)在于人的‘德具有極大的潛力,遠比任何外在力量更能保證國家的安全或解救其危機?!睂Φ碌淖鸪缭凇蹲髠鳌返膲艟趁鑼懼幸灿兴w現(xiàn),襄公十八年,“荀偃夢與厲公爭訟,弗勝,公以戈擊之,首隊于前,跪而戴之,奉之以走,在梗陽見到巫皋,所作之夢竟和巫皋相同,于是被告之今茲主必死,若有事于東方,則可以逞”。荀偃夢到自己與晉厲公打官司,不能取勝,晉厲公用戈將荀偃的腦袋擊落在地,荀偃跪下?lián)炱鹱约旱念^安在脖子上,捧著腦袋就逃跑了。荀偃為什么會做這個夢呢?這個夢與以往的現(xiàn)實是有一定聯(lián)系的,成公十八年,晉厲公在滅三郤后,動了惻隱之心,沒有殺欒書與荀偃,可謂是對二人有恩,但荀偃與欒書謀劃派人殺害晉厲公,荀偃落得個弒君之名,夢醒以后,荀偃在梗陽遇到巫皋,二人所夢的夢境竟然相同,巫皋說:“今年您必死,在東邊有齊晉戰(zhàn)事,晉會勝利?!苯Y(jié)果正如巫皋所料,大舉伐齊期間,荀偃頭生惡瘡,死不瞑目。將荀偃的死不瞑目與弒君有失德扶的行為聯(lián)系在一起,可見當時人們對道德的尊崇。魏顆夢結(jié)草老人這一例夢境中,“初,魏武子有嬖妾,無子。武子疾,命顆曰:‘必嫁是。疾病,則曰:‘必以為殉。及卒,顆嫁之,曰:‘疾病則亂,吾從其治也。及輔氏之役,顆見老人結(jié)草以亢杜回,杜回躓而顛,故獲之。夜夢之曰:‘余,而所嫁婦人之父也。爾用先人之治命,余是以報?!蔽侯w沒有聽從父親臨終神志不清時的遺言,將父親的小妾作為陪葬品,而是讓小妾改嫁他人,在秦伐晉的一場戰(zhàn)事中,魏顆看到一位老人將草結(jié)成環(huán),將秦軍絆倒,使得魏顆能夠生擒秦國的將領杜回,魏顆晚上做夢夢到這個老人,這個老人說自己是改嫁的小妾的父親,特意前來報恩。可見,將魏顆戰(zhàn)事上的勝利歸結(jié)為其不以活人殉葬的有德行為,這也是春秋時期人們崇德的體現(xiàn)。
(三)應驗性
正如弗洛伊德所說:“夢是鬼神的預示,夢對于夢者具有某種重要目的,照例可以預示未來。”細細研究《左傳》中的夢,不難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夢都得以應驗。成公十六年,鄢陵之戰(zhàn)時,“呂锜夢射月,中之,退入于泥”,呂锜夢到自己射中了月亮,但是自己在撤退的時候卻身陷泥淖之中,這預示了呂锜在戰(zhàn)事中射中了敵人,自己卻戰(zhàn)死,結(jié)果與此夢的預示正相符合。邑姜夢天帝這一夢境中也體現(xiàn)應驗性,當初,邑姜夢見天帝對自己說:“我將要賜給你一個兒子,你要給你的兒子取名為虞,還要把唐地賜封給他?!辈痪?,邑姜果真生下一個男嬰,其手掌心上的紋路呈現(xiàn)“虞”字,故而取名為虞,后來叔虞果然受封唐地。
二、《左傳》夢境描寫的文學解讀
作為一部文學作品,《左傳》有著濃厚的文學性,這些文學要素為《左傳》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一)《左傳》夢境描寫的意象
意象這一詞可追根溯源到《周易·系辭》:“圣人立象以盡意,設卦以盡情偽,系辭焉以盡其言?!边@所謂詞不達意,意象應運而生,《左傳》夢境描寫中也有很多意象,《晉楚城濮之戰(zhàn)》中的瓊弁玉纓,在文中指的是用玉編制的馬冠馬鞅,僖公二十八年,子玉夢河神謂己曰:“畀余,余賜女孟諸之糜?!弊佑駢舻近S河河神向自己索要用玉編制的馬冠馬鞅,子玉不想將用玉編制的馬冠馬鞅獻給黃河河神,于是子玉的兩個兒子派大臣榮季勸諫,榮季說:“死而利國,猶或為之,況瓊玉乎?是糞土也,而可以濟師,將何愛焉?”子玉還是不聽。榮季出來后,告訴子玉的兩個兒子:“非神敗令尹,令尹其不勤民,實自敗也?!弊罱K子玉的結(jié)局也是戰(zhàn)事失敗,自殺身亡,可見,作者將戰(zhàn)事的失敗歸結(jié)于子玉不向黃河河神獻祭這一失德行為,此處的“瓊弁玉纓”便屬于天地自然之象。章學誠也提出過“人心營構說”,他說:“有天地自然之象,有人心營構之象,人心之營構,則情之變易為之也;情之變易,感于人世之接構而乘于陰陽倚伏為之也。是則人心營構之象,亦出天地自然之象也。”在晉景公夢大厲這一夢境中,“大厲”便是晉侯心中營構之像,晉景公曾經(jīng)冤殺功臣,滅趙氏一族,趙氏的祖先便化成夢中的大厲來向晉景公索命,“大厲”這一晉景公心之營構之象,出自過往的滅門冤案,出自當時特定文化中的因果關系在晉景公腦海里的根深蒂固,同樣也出自晉景公內(nèi)心深處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