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邨
1961年,奶奶從上海來到南京的郊縣,幫助照顧年幼的我和弟弟。也許出于戀鄉(xiāng)情結,就是講不好這邊的方言,我們一家都和奶奶用上海話交談,街坊四鄰平時都喊她“阿娘”。
老江浦有條青磚砌成的古鎮(zhèn)街道,幾十家大小不一的門店,鱗次櫛比的分布在街道兩旁,路邊有條小樓巷,因巷口一戶閣樓人家而得名。小樓巷長不到二百米,除老式結構的余家大院外,多數(shù)為自建的青磚灰瓦平房,為數(shù)不多的幾家蓋上了兩層樓。我家住在房管所分配的一間半平房里,旁邊又接了一間半私房,雖然靠巷道人來人往,但用半截磚圍了一個院子后,不僅有了單門獨戶的感覺,而且起到了鬧中取靜的效果,奶奶入鄉(xiāng)隨俗,適應了這里的環(huán)境。
家里節(jié)日的飯桌上,總要多放上一份碗筷,父母告訴過我們,那是為叔叔準備的,他很小的時候被別人家收養(yǎng)帶走,找到現(xiàn)在一直杳無音信,這成了奶奶的一塊心病。小時候,經常聽奶奶講過去的事情,爺爺去世得早,她獨自撫養(yǎng)四個子女很困難,當年母子倆分開實屬迫于生計,也是為了大家的生活著想。托人找到一戶收養(yǎng)叔叔的人家,臨別時奶奶讓姑媽拿來自己的圍巾,親手給還在蹣跚學步的叔叔戴上,輕言細語地囑咐:“炳榮,等儂回來!”叔叔似懂非懂,“姆媽,姆媽”地叫著,奶奶依依不舍地目送叔叔的背影漸行漸遠……不曾想到這一別,竟會是遙遙無期的思念。
奶奶因為人生地不熟,加上語言交流的困難,平時走動局限在街頭巷尾這一帶。有時我陪她去街上散心,逛一逛國營的百貨商店,轉一轉武家巷的路邊菜市,吃一碗老字號小吃—濮家餛飩,她有時會沉思著說:“你叔叔小時候就喜歡吃餛飩。”奶奶興奮之余還告訴我:上海的商店比這里大了許多,但是菜農們賣的有些蔬菜在上海卻沒見過……
周末時奶奶喜歡拉上我,來到巷尾的胡家塘散步。胡家塘由兩個較大的池塘組成,中間一條南北方向的河埂,將兩邊的池塘連在一起,河埂中部有兩孔低矮的石制拱橋,池塘兩邊的河水從橋孔里來回流動。河埂南頭有一座六角亭,古色古香的檐頂、木柱和圍欄,透著民國時期的建筑風格,每次奶奶總要在亭子里休息片刻。不同的畫面映入眼簾,勾起了奶奶對往事的回憶:望著淘米洗菜的人們,想起了帶著叔叔弄飯的場景;一片毗鄰池塘的菜地上,各種顏色的不同蔬菜,仿佛晃動著叔叔穿上新衣的身影;夏天里有小孩來池塘游泳,嬉戲聲中似乎聽見了叔叔兒時的聲音……
每年的中秋節(jié),寧波教書的大伯和嫁在上海的姑媽,常會來到江浦與奶奶團圓。叔叔是繞不過去的話題,大人們討論到叔叔被領走時太小,他自己也不記事,現(xiàn)在去了何處都不知道,甚至擔心會不會出現(xiàn)意外,每當聽到這些,奶奶毫不猶豫地相信叔叔會安然無恙。“炳榮答應阿拉(上海方言:我)回來的!”堅定的語氣充滿信心。
歲月如梭,奶奶已經到了耄耋之年,臥床休息的時候較多,神智時而有些恍惚,經常呼喚著叔叔的名字,思念的心情更加迫切。真的是天遂人愿,我們終于收到了叔叔的來信:當年叔叔被養(yǎng)父母帶到了福建,改名換姓長大后,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孩子,養(yǎng)父去世后沒幾年養(yǎng)母病危,臨終前養(yǎng)母告訴了叔叔的身世,他這時才知道自己并非養(yǎng)父母親生。憑著留下的大概位置,以及交給的圍巾信物,還有被告知的曾經的小名,來到時過境遷的上海,經過一波三折的打聽尋找,終于找到了上海的姑媽,作為信物的圍巾、當年熟悉的小名、出生年月的吻合,確定就是家里多年不見的弟弟。這一年是1997年,歸心似箭的叔叔帶著嬸嬸,趕到上海與大伯和姑媽會合,一道乘火車來到南京。和奶奶久別重逢的那一幕,深深印入我的腦海,叔叔依偎在奶奶的懷抱里,泣不成聲地叫著奶奶:“姆媽,阿拉回來了!”奶奶老淚縱橫,雙手撫摸著叔叔的臉頰,說道:“炳榮,阿拉想儂!”在場的家人和鄰居都潸然淚下,“少小離家老大回,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的畫面令人動容。
院子里掛上了大紅燈籠,圓桌上擺滿了豐盛的菜肴,奶奶坐在靠背藤椅上,臉上笑得樂開了花,叔叔從懷里取出圍巾給奶奶戴上,仿佛當年奶奶給叔叔戴上圍巾的場景。我們共慶中秋月兒圓,仰望夜空,圓月里映襯著人間美好的畫面。院子花壇上的桂花樹,一陣陣香氣撲鼻而來,一朵朵小花猶如天上的星星前來做客,見證和分享著我們的喜悅。隔壁余家大院拉起了二胡曲,“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歌聲飄飛而來。大家頻頻舉杯互相祝福,一邊品味著豆沙月餅,一邊講述著思念和尋親的旅程,一幅酒不醉人人自醉的畫面。月光灑落在院子里,溫暖進駐了我們的心房。不斷傳來鳥兒的嘰嘰喳喳聲,似乎議論著我們舒暢的心情。中秋之夜,一個美夢成真的不眠之夜。
歲月,見證了團圓的腳步。如今父親的兄妹們已經駕鶴西去,和爺爺奶奶在天國相伴。后輩的我們,繼續(xù)著一年又一年團圓的腳步。我們相約每年的中秋,輪流在親人們所在的城市相聚,共敘血濃于水的親情。
此時正值佳節(jié)之際,美好畫面映入我們的眼簾,歡聲笑語飄飛我們的耳畔,我們共度著中秋月兒圓的美好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