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敬苗
昨日,萬紫千紅的夏日還在火熱之中,一陣秋風(fēng),迎來了涼爽的八月。在農(nóng)民們緊張的秋收環(huán)節(jié)里,中秋節(jié)大踏步地走來了。迎中秋,慶豐收,是中國人隆重的節(jié)日。中秋祭月,貢品有時令水果,新鮮采摘的玉米、毛豆等,首要的便是月餅。
聽老輩人講,過去,祭月買月餅的都是有錢人家。老百姓則是用當(dāng)年的新麥面發(fā)酵,包上核桃仁、花生仁、瓜子仁、紅白糖等餡料,上籠蒸熟,再用食用紅色素點個紅點點,就是月餅了。我小時候,記憶中的月餅,是用模具做出來的,而商店買來的月餅,叫提漿月餅,一斤四個。月餅用薄薄的草紙包裹著,一張四方的紅紙上面印著“中秋月餅”,四周是一圈好看的花紋,把這張紅紙貼著包裹了月餅的草紙放好,然后,用紙繩十字捆綁,系一個好看的蝴蝶結(jié)。月餅周圍有一圈裝飾齒輪印,上面有牡丹花、梅花、荷花等圖樣,里面包有核桃、芝麻、花生、冰糖、青紅絲、紅白糖等餡料,經(jīng)烤制而成。那個年代,買什么東西都是按計劃供給,包括食鹽、醬油、醋等,月餅也不例外。聽母親說,過節(jié)時,每個人供給半斤,不分大人、孩子,一人一份??斓街星锕?jié)時,母親拿糧票去商店買了月餅回來,放在箱子里面,到了中秋節(jié)的晚上拿出來,我們每個人能分到半個月餅。每人半斤月餅,母親為什么只分給我們每個人半個呢?母親是從苦日子里過來的人,信守精打細算、細水長流的道理,不論什么都要有計劃地分配,月餅也是慢慢吃。晚飯后,母親用刀把月餅從中間切開,一人一半。拿到這半個月餅,就屬于自己的了,什么時候吃完沒人管你了。我們姊妹拿到這半個月餅,舍不得一下吃完,開心地、一點一點地吃,月餅特有的香甜味在嘴里久久縈繞。等一會兒,我們姊妹聚在一起,從衣袋里掏出剩下的月餅,比誰的大。比完了,用牙齒啃一點兒,再裝在衣袋里,慢慢吃。這種提漿月餅硬硬的,在衣袋里裝著既不會散也不會爛,不像現(xiàn)在的月餅酥軟香甜。
中秋節(jié)這天,母親會去肉店拿肉票買肉,中午給我們包餃子。那個時候,吃餃子是很稀罕的,一年不過三五次。肉是供應(yīng)的,每人每月半斤,過年過節(jié)會多一些,但也不能隨便吃。中午吃餃子,晚上吃月餅,真是好日子啊。
后來,來了晉城,單位想方設(shè)法為職工發(fā)福利,生活有了很大改善,肉類副食除供應(yīng)的外,單位還經(jīng)常分一些米面油之類。到中秋節(jié)時,大部分人家會自己烤制月餅。先把核桃仁、花生仁、糖等準(zhǔn)備好,再去商店買玫瑰醬、青紅絲、橘餅等,加上炒面、油,和在一起,做成餡料。外皮是比較講究的,用油、雞蛋和少量酵面和好,醒發(fā)好的面包上餡料,捏好,放在木制的模子里按上花印,放在烙子上烤得基本定型,然后放在火上層烤熟。這里說一下晉城的煤炭。晉城是生產(chǎn)無煙煤的基地。拿一塊煤把表層的煤末擦干凈,手里是不會再有黑煤的,隨便放在哪里都是干凈的。以前,晉城礦務(wù)局有一個藍焰集團,藍焰這個名字就說明了晉城無煙煤的優(yōu)質(zhì)。我說了這么多有關(guān)煤的事,就是說這個煤烤出來的月餅是特殊的好。自己烤月餅不受票啊號的限制,相對每家都會多烤一些,過節(jié)可以多吃一點。
1974年,我去北京二姑家,正趕上中秋節(jié),二姑便帶我去市場買月餅。那是我第一次看到除提漿月餅外的月餅。那么多品種,看得我眼花繚亂。二姑指著月餅,給我介紹月餅的名字,讓我挑選。我什么都說不來,只能讓二姑選。我記住了五仁月餅、酥皮月餅……
改革開放以后,買什么東西不再受限制,生活也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就月餅而言,品種繁多,數(shù)量也多到成堆。到中秋節(jié)下午,超市月餅降價處理,貨架上,南方的水果月餅、鴨蛋黃月餅、肉松月餅……北方的清真月餅、五仁月餅、棗泥月餅、豆沙月餅……多得數(shù)不清。超市轉(zhuǎn)一圈,讓人拿不定主意,只好選擇性地都買一些。
超市上百種的月餅,心里獨鐘情家鄉(xiāng)的胡麻油月餅。在超市里,素油、豬油,各種油的香味撲鼻,但胡麻油的特色味道直沖心脾。說起胡麻油,沒有吃慣的人覺得不對口味,如果吃慣了就會覺得好吃。家里的胡麻油平時是舍不得吃的,而是留下炸油糕,或是過年過節(jié)吃。前幾年,和同學(xué)們約好聚會,正好快過中秋節(jié)了。走在家鄉(xiāng)的大街上,烤制胡麻油月餅的香味飄得滿街都是。我這樣說,并不是說其他地方的月餅不好,唯有家鄉(xiāng)的胡麻油月餅好,而是因為家鄉(xiāng)觀念,心理的傾斜吧。
現(xiàn)在的中秋節(jié),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沒有固定的食譜。記得在家鄉(xiāng)那會兒,節(jié)前大隊殺幾只羊,每家分點羊肉,刨點紅蘿卜,中秋節(jié)的中午飯家家戶戶是羊肉餃子,晚上是餃子粉湯,人們叫麻繩拴耗子,喝上一大碗,幸福得讓人忘記干活的勞累。
過去的日子很苦,但那個時候不懂,每天快樂得和小鳥一樣,笑容掛在臉上,走路都是連蹦帶跳的,不知道什么是發(fā)愁。那時候,中秋節(jié)的月餅硬硬的,吃的時候要用牙啃,也覺得非常好吃。今天面對花花綠綠的成堆月餅,卻不忘買二斤老式提漿月餅和二斤胡麻油月餅。
少年的時候過中秋,餃子香,月餅甜。那特殊的味道,唇齒留香,令人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