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菲
(無錫衛(wèi)生高等職業(yè)技術學校,江蘇 無錫 214028)
新時代需要職業(yè)教育明確“為誰培養(yǎng)人、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黨的十九大報告和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的論述回答了這3個問題,即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培養(yǎng)堅定擁護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以民族復興大任為己任、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奮斗終生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1]。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立德就是要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樹人就是要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2],培養(yǎng)具有強烈責任擔當、堅定理想信念、德才兼?zhèn)洹⑷姘l(fā)展的人。思政教育作為立德樹人的主陣地,應該思考如何將育人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三自”教育堅持人本理念,強調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讓學生在自主思考、自我反省后,進行自我規(guī)劃、自主學習、自我管理,最后自我評價、自我提升,強調自我體驗、自我控制。
“00后”已經成為五年制高職的主力軍。首先,高職院校的“00后”正處在青春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都未形成,常感到理想與現(xiàn)實的強烈沖突。其次,他們具有鮮明的群體、時代特色。在多元價值觀的時代背景下,有著價值取向個性化、思政教育被動化、日常生活網絡化、學習形式自主化等群體特點。這也導致他們缺乏對自我的深層思考,無法正確認識自我,給高職院校思政教育帶來極大挑戰(zhàn)。
自我認知是指個體對自我的解讀和剖析,包括自我觀察和自我評價。自我觀察是指對自我身心、思維的認識,包括外在特點,也包括內在特質,如性格氣質、興趣愛好、能力志向等,還包括人際交往中的形象,如自身社會角色定位等。自我評價是指對自我的反省,包括對行為、思維、人格的價值判斷。認知的形式有自我概念、自我印象、自我感覺、自我觀察、自我分析等,統(tǒng)稱自我認知。
了解高職院校學生自我認知狀況對思政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義。本文采用自編五年制高職生自我認知調查問卷,以某衛(wèi)生類五年制高職院校為例,分析高職生自我認知現(xiàn)狀,探討通過“三自”教育,將立德樹人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選擇某衛(wèi)生類五年制高職院校不同年級學生發(fā)放問卷200份,回收198份,有效問卷196份,有效回收率為98.9%。選取被試時保證其具有代表性,注意性別、年級、是否為學生會干部。
利用問卷星進行網絡調查和數據統(tǒng)計分析。調查工具為自編五年制高職生自我認知調查問卷,包括性格認知、自我學習、自我觀察、自我評價、人生方向和目標尋找?guī)追矫?,?6道題。
使用SPSS軟件進行數據分析。
數據顯示,4.52%的學生認為自己很外向,38.06%的學生認為自己比較外向,32.90%的學生認為自己比較內向,2.58%的學生認為自己很內向,21.94%的學生認為自己是雙重性格。選擇雙重性格的比例不小,說明學生對自身性格有較全面的認識。對與問題“性格和哪些因素有關”(多選題),學生的選擇率由高到低分別是成長經歷、家庭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學校教育環(huán)境、遺傳因素(見圖1)??梢?,大多數學生對自身性格判斷較客觀。研究還發(fā)現(xiàn),43.87%的學生認為有必要改變自己的性格,以更好地適應社會,說明他們能正確認識自己的性格并且愿意改變。還有36.77%的學生不確定是否有必要改變性格。
圖1 學生對問題“性格和哪些因素有關”的回答情況
數據顯示,只有34.34%的學生自信心及自主性強,60.61%的學生自信心一般,還有5.05%的學生表示很沒有自信。高職生從中考失利中成長起來,社會大環(huán)境的認知偏見使得高職生自信心不足。但是,對于問題“當你做一件事就快成功時,卻遭到失敗,你會怎樣”,9.09%的學生很樂觀,表示有足夠的信心可以將其完成;73.74%的學生表示會失望,但仍會繼續(xù)努力;16.16%的學生十分沮喪,并會放棄。說明大多數學生愿意積極面對挫折,繼續(xù)努力,不會因為一時失敗而放棄。
27.27%的學生很確定今后的工作與所學專業(yè)相關,57.58%的學生基本確定。對于問題“為了未來生活,你將會怎么做”(見圖2),除了18.18%的學生選擇維持現(xiàn)狀,其他學生都愿意在學習、生活等方面有積極改變。同時也發(fā)現(xiàn)高職生更愿意選擇在社會實踐中成長,更注重立足職場的能力。
圖2 學生對問題“為了未來的生活,你將會怎么做”的回答情況
數據顯示,9.03%的學生會通過一件事對自己做出評價,25.80%的學生基本會,27.74%的學生不確定,29.67%的學生基本不會,7.74%的學生完全不會。其中,身為學生會成員的學生自我評價高于普通學生,說明學生會工作有助于提高自身能力,學生自我評價也有明顯提高。
38.38%的學生在學習、生活中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時,會請教他人;33.33%的學生不確定是否會請教他人,28.28%的學生不大會請教他人。數據分析顯示,高職生自我學習能力有待提升,很多學生不知道如何學習,需要進一步引導。
分析統(tǒng)計結果發(fā)現(xiàn),高職生對自己的性格有較清晰的認識,說明其自我認知比較全面。但自我認知狀況差異較大,很多高職生對自身認識不夠清楚,自信心不足,自我評價也較片面,但是多數學生在調查中表示愿意改變現(xiàn)狀,進行自我提升。
高職院校人才培養(yǎng)目標是技能型應用型人才,側重于技能培養(yǎng),但是學生學習主動性、自控力差,知識掌握能力較差,現(xiàn)實自我和理想自我常常出現(xiàn)矛盾,導致他們承受較大的心理壓力,很多學生自我認知不明確。
需要注意的是,高職生自我認知水平個體差異較大。家庭背景、個人經歷對自我認知影響較大。自我認知過低的學生,容易產生自卑感,喪失自信心,從而出現(xiàn)焦慮、孤獨、逆反心理,產生嚴重的心理問題,形成消極的人生態(tài)度;自我認知過高的學生以自我為中心,當無法達到心理預期時,會出現(xiàn)巨大的落差。所以,客觀合理的自我認知非常重要。這一點提醒我們對高職生的思政教育需要因人而異。
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能夠逐漸理解自我認知,并積極調整自我認知。同時,即將步入社會的焦慮和期盼心理,也會增強自我意識,多數學生愿意積極改變現(xiàn)狀進行自我提升,希望參與校內外社會實踐活動來提升自己。特別是實習階段的經歷,使得他們對自我的認知更立體,自我體驗更豐富,自我反思能力更強。但是,也有小部分學生實習后仍然不能很好地認識自我,自我反思不夠,從而阻礙了自我提高的步伐。
現(xiàn)階段的思政課程旨在通過對相關領域知識的學習,向學生介紹自我的4個方面,即興趣、性格、能力、價值觀,幫助學生分析“現(xiàn)在的我”與“將來的我”的差距,實現(xiàn)對自我的認知,但實際上這還遠遠不夠。近年來,高職生心理問題頻發(fā),體系完整的自我認知課程對于高職生來說越發(fā)重要。與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的“自我”課程體系的建立,不僅讓學生知道興趣可以培養(yǎng)、性格可以調適、能力可以提高,同時還讓學生掌握工具測評、面對面咨詢等多種認知方法,學會自我評價??梢酝ㄟ^主題探究、辯論、演講等,讓學生在交流互動中認識自己的道德品質、能力水平,在比較中認清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從而樹立信心,增強心理調適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
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是學生在正確自我認知、職業(yè)認知后,確定職業(yè)目標、培養(yǎng)職業(yè)能力的過程。確定目標的前提是明確自己的興趣、能力、性格和價值觀等。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對于高職院校學生的作用不言而喻,高職院校一直以來也設置了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課程,但是很多學校的課程設置不合理。以本次研究的學校為例,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課程安排在第一學期,大多數學生專業(yè)認知、職業(yè)認知幾乎為零。期望通過一學期的在校學習,就制訂出比較有實際意義的規(guī)劃幾乎不可能。多數一年級學生能制訂的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只限于學校學習階段,中長期規(guī)劃的制訂對于他們來說是遙不可及的事。所以,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課程的開設時間需要進一步考量,做到與“自我”課程銜接,循序漸進,步步深入。
在班級日常管理中,可以運用系列班會的形式進行指導,組織全班設計自我評價體系,進行階段性自評與他評,在自我剖析和自我批評中深刻認識自己。
自我服務過程是自我體驗最強烈的過程。高職學校的學生會、團委、社團是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重要組織,學生在自我服務的工作和活動中自我挖掘、自我發(fā)展、自我規(guī)劃,得到的鍛煉是全方位的。但是,現(xiàn)在有很多高職院校不重視這些,在“三自”原則下重構學生會、團委、社團管理機制,是高職院校學生管理、思政教育的突破口。
通過工學結合、志愿者活動,讓學生在工作中擔任角色,在合作中體驗情緒、體驗付出,展示自我,激發(fā)自信,產生對職業(yè)的熱愛,實現(xiàn)自我反省、自我完善、自我成長。調查發(fā)現(xiàn),高職生對社會實踐活動都很重視,知道通過社會實踐來提升自我。但是,學校對于班級、學生監(jiān)管不到位,導致很多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后不能及時調整自己,出現(xiàn)心理問題?!白晕摇闭n程體系應該從校內延續(xù)到校外,建立追蹤式個人檔案,實現(xiàn)學校監(jiān)控、自我監(jiān)控。
高職生是未來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要繼續(xù)進行高職生思政教育改革創(chuàng)新。思政教育作為立德樹人的主陣地,應該將立德樹人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叭浴苯逃且詫W生為主體的理念教育,只有將兩者結合,立德樹人于無形,才能將其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