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良濤,劉洪辰 ,劉仁慧 ,張旻昱 ,高 源 ,許利平 *
(1.首都醫(yī)科大學中醫(yī)藥學院,北京 100069;2.首都醫(yī)科大學醫(yī)學人文學院,北京 100069)
中藥學是中醫(yī)專業(yè)的一門核心課程,是闡述、研究中藥基礎理論和臨床應用的學科,是中醫(yī)辨證論治、理法方藥的基礎。同時,該課程也是中醫(yī)藥相關專業(yè)的橋梁課程,課程教學質量直接影響學生后續(xù)課程的學習[1-2]。鑒于中藥學課程具有中藥數(shù)量眾多、一藥多用、內容豐富、理論性較強的特點,學生普遍反映知識點多、分散且易混淆,而教材內容結構又較為單一,影響了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容易產生厭學情緒[3-4]。當前中醫(yī)專業(yè)學生以理科生為主,思維活躍、理解能力好,具有很強的主動性和探索精神,傳統(tǒng)“填鴨式”教學已不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2012年,教育部頒布的《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12[4號])提出,“牢固確立人才培養(yǎng)的中心地位……走以質量提升為核心的內涵式發(fā)展道路”,明確指出教育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學生的“學”。因此,為適應當前教育改革的需要,教師要完成角色轉變,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以便更好地培養(yǎng)符合當前社會需要的中醫(yī)藥人才。
在以學生為中心教育理念指導下,根據(jù)我校中醫(yī)專業(yè)學生自身特點,設計了中藥學課程自主設計性實驗,擬采用交叉實驗設計方法,比較以教師教授為主的傳統(tǒng)實驗教學方式與以學生為中心的自主設計性實驗教學方式的差異性?,F(xiàn)將具體課程設計介紹如下。
中醫(yī)專業(yè)學生在大二第一學期中段學習中藥學課程,主要完成藥效實驗一“中藥大黃致瀉作用(腸推進運動法)”和藥效實驗二“中藥延胡索鎮(zhèn)痛作用的觀察(扭體法)”。如某年級中醫(yī)專業(yè)學生共32人,分組之前已經對學生成績有所了解,根據(jù)學生成績隨機分為8組,隨機抽取4組為A班,另4組為B班。運用交叉實驗設計方法,A班和B班分別完成實驗。對于實驗一,A班采用自主設計性實驗教學方式,B班采用傳統(tǒng)實驗教學方式;對于實驗二,B班采用自主設計性實驗教學方式,A班采用傳統(tǒng)實驗教學方式。兩班實驗課教師相同,每次實驗課均由采用自主設計性實驗教學方式的班級先行開課,以避免部分學生借鑒另一個班的實驗方案。實驗教學流程見圖1。
圖1 實驗教學流程圖
實驗課前,由實驗室教師完成實驗材料(器材、藥品、動物)的準備工作,授課教師根據(jù)教學內容講授實驗目的、材料、方法、注意事項、預期結果與分析等,并進行實驗操作示范,在學生實驗操作過程中巡查指導,最后學生完成實驗報告。
每次實驗課前4周,教師在BB平臺發(fā)布實驗題目,由各組學生自行完成整個實驗方案的設計。
2.2.1 實驗方案的制訂 實驗課前學生以組為單位自行查閱文獻,完成整個實驗方案的設計工作,包括實驗目的、實驗原理、實驗材料(器材、藥品)、實驗方法等。各小組將設計的實驗方案發(fā)給教師審閱,在教師指導下補充完善實驗設計和方案,學生修改后,再提交給教師審定,在實驗前2周確定最終實驗方案。
2.2.2 實驗材料的準備 實驗室教師提前訂購好所需實驗動物。實驗器材由學生自行確定種類和數(shù)目,經實驗室教師批準后自行準備;實驗藥品則根據(jù)學生實驗方案由實驗室教師統(tǒng)一購買,學生提前自行完成各組藥品的炮制和配制工作。
2.2.3 實驗實施 實驗課前,學生查閱動物實驗基本操作視頻,反復觀看,并了解相關注意事項,確定自己的實驗操作步驟等。各組學生按照自己的實驗操作步驟完成整個實驗,教師給予一定的指導。實驗操作過程中,該組學生可以申請補充實驗器材和材料,以保證實驗的順利完成。
2.2.4 實驗報告撰寫 學生如實記錄小組實驗材料準備工作、實驗操作過程和實驗結果,并反思整個實驗方案的優(yōu)點和不足。主要思考以下幾個問題:(1)哪些因素保證了實驗的順利完成?(2)哪些因素影響了實驗的完成?(3)在整個實驗過程中有什么收獲?
2.2.5 實驗考核體系 設計以學生為中心的實驗考核體系,主要包括實驗方案、實驗材料的準備、實驗操作過程和實驗報告。采用百分制,其中實驗材料的準備評分占10%,實驗方案、實驗操作、實驗報告評分各占30%,不再以實驗報告為分數(shù)評定的主要依據(jù)。
自主設計調查問卷,在實驗課程結束后發(fā)放并及時回收。問卷主要涉及以下問題:(1)對哪種教學方式更感興趣?(2)哪種教學方式更能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3)對哪種實驗教學方式的實驗過程更加滿意?(4)對哪種實驗教學方式的實驗結果更滿意?(5)哪種教學方式更有利于提升文獻查閱、自主學習能力?
從實驗器材的準備、實驗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對問題的解決方案、實驗報告的撰寫、對實驗結果的分析等方面進行評價。
中醫(yī)專業(yè)學生都是理科生,更喜歡通過實驗驗證得到結果,因此通過實驗數(shù)據(jù)驗證中藥傳統(tǒng)功效并證實其科學內涵,或許有助于學生客觀地認識中藥的功效,激發(fā)學習興趣和對中醫(yī)藥的熱愛之情,提高課堂參與度。
以學生為中心的實驗教學方式為學生檢索文獻、閱讀文獻能力培養(yǎng)創(chuàng)造了一定條件。學生通過對文獻資料的整理、歸納,并對相關知識點進行學習,經過小組內部討論完成實驗方案的設計,能夠初步了解如何獲取實驗相關信息、如何設計一個完整的實驗,對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有一定幫助,為今后從事中醫(yī)相關科研工作打下一定基礎。
方法能力就是科學運用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主要包括制訂工作任務的計劃能力、完成工作任務的策略能力、科學確定工作方法的能力、快速準確獲得需要信息的能力和科學管理自我的能力[5]。通過以學生為中心的實驗教學,學生獨立完成整個實驗方案的設計、實驗操作和實驗報告的撰寫,有利于提高方法能力。
傳統(tǒng)實驗教學中,學生能夠相對輕松地完成實驗操作,對實驗時間、實驗動物的需求較小。但是,學生不了解實驗相關準備工作,只是根據(jù)教師講授的實驗步驟完成操作,學習自主性受到了一定限制,不利于發(fā)揮主觀能動性,也不利于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
與傳統(tǒng)實驗教學方式相比,自主設計性實驗教學方式會使學生對中藥學實驗教學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認識,有助于學生將理論與實驗相結合,提高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突出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式也會對教師提出更高要求,要求教師不斷提高自己的學識水平,做一名合格的“授漁者”,加強對學生學法的指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大學教育階段對學生的評價不能只注重結果,過程性評價更加關注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能更加真實地反映學生“學”的過程和質量。這種評價方式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其對整個實驗流程、操作有更加全面的把握和認識,有助于實驗的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