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繼紅
《自君之出矣》創(chuàng)作于1945—1946年間,是譚小麟先生在美留學時創(chuàng)作的,本首歌曲是一首由女生獨唱的藝術歌曲,歌曲的旋律樸素清新,平穩(wěn)流暢,有“小夜曲”的感覺。歌曲的旋律與詩歌的吟誦調相一致,和聲也十分清淡,與旋律的配合精妙而細微。
(一)曲式結構
本首歌曲的結構[1劉涓涓:溝通與引領—從三首藝術歌曲管窺譚小麟的音樂創(chuàng)作[J],《人民音樂》2012年2月,第63—65頁。]為四樂句構成的一部曲式,圖示如下:
本首歌曲非常規(guī)整,共分為四個樂句,共11個小節(jié)。1—2小節(jié)為第一樂句a,3—4小節(jié)為第二樂句b,5—6小節(jié)為第三樂句c,7—11小節(jié)為第四樂句d。第一句1—2小節(jié)為中國音樂結構的“起”,第二句3—4小節(jié)為“承”;5—6小節(jié)也就是歌詞的第三句為“轉”,7—11小節(jié)也就是歌詞的第四句為“合”。整體的調性為:d—降e—g—d—c,每一句都進行了轉調。
(二)選詞緣由與內容表現
本曲歌詞選用唐代張九齡的一首四句五言詩:“自君之出矣,不復理殘機。思君如月滿,夜夜減清輝?!弊髑以谧V曲時將詩的最后一句做了重復處理,寫成了五句的歌,句句精雕細琢。
“君”,指的是婦人的丈夫,“出”,意思為離家遠行,“矣”字用在句末,表示感嘆。“不復理殘機”意思是婦人心隨君去、整日無精打采百無聊賴,織機殘破,無人修理,這里暗示夫君離家的時間之久,語言樸素含蓄卻彰顯情真意切!女主人不再愿意織布,君出機殘使人聯想到景象殘舊衰颯,氣氛落寞清冷,女主人因思念遠行的丈夫,內心極其不平靜而無心織布,可見,女主人公對丈夫愛之深才會思之切。以上是對事情起因的概括介紹,接著,詩人便用比興的手法描繪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動:“思君如滿月,夜夜減清輝”詩人用皎潔的明月象征思念丈夫的婦人情操的純潔無邪,忠貞不渝。但由于日夜思念丈夫,期盼著丈夫歸來,容顏漸漸憔悴,就像是十五圓潤皎潔的滿月,原本光芒四溢,因為日思夜想,月亮逐漸殘缺,每夜減去一分清輝,變成了缺月?!耙挂箿p清輝”,寫得既含蓄婉轉,又真摯動人。比喻美妙貼切,想象新穎獨特,使整首詩顯得超凡脫俗,匠心獨運、別具一格、生動形象,充滿濃郁的詩意。
譚小麟之所以選擇這首描寫感情的詩,是為了委婉地表達身在異國他鄉(xiāng)的他,對自己祖國及家鄉(xiāng)和親人的深深思念之情,寄情于自己的藝術歌曲之中。演唱本首作品時,應將這種情感貫穿始終。
(三)鋼琴與人聲的“交錯”
鋼琴伴奏的1—4小節(jié),呈單音線條的音型化旋律,與歌聲對位結合,突顯了冷清、孤寂,到了第6小節(jié)開始,強唱“思君如月滿”部分,鋼琴伴奏才出現音程以及和弦,最后一句又回到了單音線條的音型化旋律,到最后一行,在右手單音的基礎上,又加入了深沉而微弱的低音。
人聲旋律線的起伏也頗具特點,第一句:起音為小字一組的g,接著上行,最高音為小字二組的e,最后又落到小字一組的g,這一句的旋律線呈現一個拱形,像是在述說,又像是一聲嘆息;第二句:起音為小字一組的降b,然后一直下行,落音到小字一組的f,是句頗有色彩的下行旋律線,表達婦人落寞的思緒;到了第三句高潮樂句,起音較高—小字二組的d,“月”字設計了本曲最高音—小字二組e,點題強唱“思君如月滿”;第四句起音小字二組d,一直下行,是個中強的下行樂句,落音在小字一組e;第五句更加的低沉,起音為小字一組g,落音達到本首歌曲的最低音—小字一組c,是個下行的低音結句,唱出內心的辛酸和苦痛。
鋼琴的伴奏織體與聲樂的旋律線的發(fā)展是同步的,演唱者應該多聽鋼琴伴奏,分析并理解曲目里較為復雜的和聲調性,從而對音準有一個非常準確的把握,特別是一些不協和音及音程、和弦出現的時候,需要反復聆聽,模唱,與鋼琴伴奏反復的磨合,才能達到最后的和諧統(tǒng)一。
整首歌曲的速度標記為舒緩的行板(Andante),氣息悠長。歌曲一開始,mp中弱,高潮句標識為f(強),再到mf(中強),歌詞的最后一句“夜夜減清輝”,這是把詩的最后一句做的重復處理,這里標記了漸弱(dim),節(jié)拍也變成了4/5拍子,把這句整體拉長。力度以中弱為主,在中弱和強之間徘徊,最后一個字的尾音處標記了>(重音記號),演唱時應做強調,把握好歌曲演唱時力度的強弱對比。
本首歌曲每一句的開始處都設計為弱起節(jié)奏,將詩詞里的重音對應旋律里的強拍位置,詩詞里的弱音對應旋律中的弱拍位置,更好的使樂曲中的節(jié)奏強弱與詩詞中的輕重聲調保持一致,這里體現出譚小麟是一位嚴格注意詞曲結合的作曲家。歌曲的節(jié)拍為4/4、3/4、5/4的變換拍子,以4/4拍子為主,后面又變成了3/4拍、5/4拍,最后又回到了4/4拍。在演唱時,應根據拍子的變換把握好旋律的強弱規(guī)律。本首歌曲記譜是4/4、4/3、4/5的變換拍子,但鋼琴伴奏中固定音型形成的卻是5/8的實際節(jié)拍效果,固定音型雖簡單但由于對位的特殊處理,保持了聽覺上的新鮮感,每一句一開始都是八分休止符,讓人聽到時斷時續(xù)的單音行進的音響效果,在音樂形象上令人感到詩句中的意境。節(jié)奏上將八個音構成的主導音型的強弱節(jié)拍與主旋律的強弱規(guī)律置于矛盾中,伴奏方面具有民間音樂隨腔擊節(jié)的效果。歌曲的節(jié)拍因錯位給人留下始終不明確的感覺,旋律曲調部分與鋼琴伴奏部分的“交錯節(jié)奏”,造成聽者聽覺上的不滿足感,給人身臨其境的音樂理解,隱約地感受到女主人的滿懷期待與心煩意亂。用音之省,淡雅素凈,宛如中國水墨畫。如此講究的樂譜標記,體現了作曲家順應先前音樂發(fā)展的進程,對音樂細節(jié)作進一步的精雕細琢,將似唱似嘆,如怨如訴的情感描繪得更加細膩、深入人心,極大地提升了作品的藝術表現力。
(四)兼顧詩詞韻律與內涵表達的演唱詮釋
本首作品的歌詞共有四句。演唱前應先練習熟練的誦讀,在練習中摸索歌曲的節(jié)奏與詩韻律相結合的契合點,深入體會詩的內涵,之后再加上旋律進行完整的演唱。根據詩詞的吟誦規(guī)律,遵循2+3的吟誦原則,自君—之出矣,不復—理殘機,思君—如月滿,夜夜—減清輝。為了遵循這個吟誦原則,不打破詩詞的原意,譚小麟在譜曲時,旋律設計上再現古詩詞吟誦時的音調特征,例如,在“君、復、君、夜”字上設計了相對較長的音,在演唱時,需要把握詩詞所需要的半吟半誦的韻律感,對“思、君、月”三個字,應該稍微做一些強調,并把握情感上的環(huán)環(huán)相扣,一氣呵成,情感的延續(xù)要盡可能的保持,這樣才能把所要表達的情感自然的推向高潮句,也就是歌曲的第三句,“思君如滿月”,本句在力度上要求由中弱到強,在音高上也達到了本曲的最高音。最后一句“夜夜減輕清輝”重復了一遍,配上比前一句更加低沉的旋律,并在“輝”字上設計了一個很長的拖腔,即前八后十六的節(jié)奏加上一個六連音再加上前倚音,加起來一共六拍,這種在拖腔中上下小二度音程的波動,不但富有古詩詞的吟誦特征,體現出古人吟誦時的委婉細膩,而且加深了歌曲中的思念之情,演唱時應體現意猶未盡的感覺,處理的連貫、委婉、漸慢漸弱。這種旋律風格的演繹,體現出古曲的潤腔特點,要含蓄雋永的表達歌曲內涵,唱出余音繚繞的味道,把歌曲平鋪直敘中隱含著的幽怨的相思之情表達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