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銘悅
如今時代日新月異,在提升工程2.0的模式下較強的信息化素養(yǎng)、較好的創(chuàng)新融合發(fā)展、較優(yōu)的大資源轉變已成為開啟智慧時代教育的潮流。在《綱要》中指出:“教育評價應承認和關注幼兒個體差異,避免用劃一的方式評價不同幼兒,在幼兒面前慎用橫向比較。”[1]因此,為了追隨信息化發(fā)展也為了改變現(xiàn)狀,我園決定從小班段開始由淺入深地重新規(guī)劃設計成長檔案袋。
一、巧“互”動——了解不足,重新設計檔案
筆者通過訪談法、調查問卷法、案例分析法等了解家長對電子檔案袋的看法。
(一)吾日三省吾身之查找不足
幼兒——設計內容缺乏擁有感。由于幼兒處于小班階段,對成長檔案的作用和園所的建構特色不理解,所以當教師詢問幼兒是否查閱過老師上傳的內容時,幼兒表現(xiàn)出不知所措,這也反映出電子成長檔案袋的內容設計存在紕漏。
教師——設計內容有待思考。板塊設計缺乏真實性,“童言稚語”這一板塊,到了最后都成了談話式、引導式的童言稚語。程序設計缺乏個性化,在記錄時老師們選擇一鍵同步,缺乏個性化、班本化的表現(xiàn)。內容設計缺乏參與性,其輪廓設計由外來公司完成的,內容缺少“疊.變”課程理念和班本特色。
家長——設計內容興趣度低。成長檔案設計內容枯燥且缺乏園本化。很多家長都選擇在學期結束后完成和欣賞,對完成電子成長檔案的興趣越來越低。
(二)折其善者而從之查漏補缺
現(xiàn)如今互聯(lián)網(wǎng)的參與已經(jīng)是一種新的家園互動教育模式,為了充分發(fā)揮互聯(lián)網(wǎng)在家園互動配置中的優(yōu)化集成作用,老師們與幼兒、家長溝通,開展問卷,鼓勵教師成立了“互聯(lián)網(wǎng)+讓成長有跡可循”課題小隊,討論了成長檔案設計。
二、勤“互”通——根據(jù)問題,開展策略實施
(1)小荷才露尖尖角,技術運用為首要
要制作設計一個成長檔案絕非易事,在研修網(wǎng)平臺視頻的學習中,我們了解到了filetype搜索、網(wǎng)盤搜索、微信搜索、淘寶、小紅書、幼師口袋等多種尋找素材的方法。
(2)雄關漫道真如鐵,內容設計極重要
《綱要》提出 :“管理人員、教師、幼兒及家長均是幼兒園教育評價工作的參與者,評價過程是各方面共同參與、互相支持與合作的過程?!币虼私處熢谠O計時要全面考慮到教師、幼兒、家長三方的感想感受。
1.以幼兒為主體,期待一個抱樸含真的舞臺
有人曾說:教育不是一件冷冰冰的事情,你看檔案袋就是一個很人性化的設計,讓幼兒可以看到自己小時候的生活,相信他們長大后一定會很喜歡。[2]此次設計不僅要保留照片個性化瞬間,還要制作視頻保留幼兒游戲的動態(tài)化過程。
參與拍攝,以照片展示成長。照片是一種愛的延續(xù)和傳承,在原先的基礎上,老師為幼兒創(chuàng)設了“寶貝在成長”、“我的疊.變時刻”等內容,記錄幼兒班本故事、游戲案例、建構知識等,讓幼兒在“成長檔案”中回顧自己的探究過程、深度學習,在查閱中越來越有擁有感、成就感。
參與錄制,從靜態(tài)走向動態(tài)。為了讓內容更有趣,幼兒拍攝視頻轉為二維碼張貼其中。為了讓內容更具保密性,它可以設置密碼限制觀看人流,保留隱私。
2.以教師為主導,拓展一方輕松的空間
借助教參,用主題貫穿全場。商討后,教師在主題引導下個性化的增設了“我是小能手”、“配合小天地”、“本月小喇叭”這三塊內容,既對幼兒本月有新的生活要求,又提醒了家長本月需要配合的事項,增加了主題的互動性、配合性。
借助權威,借指南暖心收尾。成長檔案中的暖心結尾也很關鍵,在最后,教師制作表格,將《指南》中的內容呈現(xiàn)出來,讓家長能對照3-4歲《指南》評價自己孩子的學習表現(xiàn)。
3.以家長為主參,架起一座座溝通的橋梁
互動最簡便的方式就是書寫往來,在調查中很多家長表示電子版的設計雖然便捷,但卻少了小時候紙質手寫的樂趣。因此,在互動反饋這一設計上,我們拋棄之前電子版的設計,選擇了一次“親子反饋”一次“親子能量加油包”交替進行,再在每月增加“大家都來評一評”這一內容,讓反饋實現(xiàn)三方合力。
(三)沉舟側畔千帆過,喜上眉梢顯特色
成長檔案袋自國外傳來形式有很多種,但設計都大眾化。因此,此次設計要避免“萬金油”內容,創(chuàng)設符合我園建構特色內容板塊,設置創(chuàng)造性、個別化內容板塊,加入“疊.變”課程介紹,提高幼兒園宣傳力度。
(一)樂此不疲,“賞”于舉手投足間
幼兒的認識活動以具體形象性為主,對事物的認識主要依賴于感知。因此幼兒參與其中,拍攝了我的好朋友、我的表演視頻等內容。有了這一頁頁紙的力量,幼兒可以和同伴分享,也可以回家和爸爸媽媽欣賞,為爸爸媽媽講述自己在園的趣事并事先預習和了解接下來的主題活動、親子互動、園所特色等。
(二)嶄露頭角,“紙”緣生在筆尖中
筆尖互動一開展,大家的積極性越來越高。在《幼兒成長檔案》中教師還通過用檔案評估法所收集到的各類反映幼兒學習與發(fā)展狀況的資料,再對照自己的教育行為進行反思,不斷地做自我評價,找出成功與失敗的地方,使教師在對幼兒有全面了解的基礎上設計教學目標、選擇課程資源、組織教學活動。[3]
(三)拉近距離,“筆”上往來鎖情誼
家長工作是教師不可忽視的重要任務,在成長檔案的互動中家長們津津樂道。在翻閱成長檔案中家長全面了解了主題去向、幼兒在園的生活學習狀況、個體差異等,讓家長對在家如何教育孩子有了一個方向。
三、終“互”惠——盆滿缽滿,促進各方發(fā)展
幼兒是最燦爛的行星,他們總能帶給我們驚喜,一個人的成長離不開評價,尤其是剛入園的小班幼兒,他們離開家來到幼兒園或多或少會有些分離焦慮,而利用信息技術設計的紙質成長檔案袋是一種評價方式也是一種對家長的回饋方式,它見證了小班幼兒一學期來的成長。
在設計實施中幼兒欣賞自己成長的足跡,在提供中學會了自信和嘗試;在筆尖互動中,教師促進了每個幼兒的教育,并將其落到個性化實處,使教育更有針對性;在你來往往中,家長欣賞著自己孩子成長的點滴,促進了家園互動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