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慶歷二年(公元1042年),西夏國王李元昊入侵大宋西部邊境,在定川寨大勝宋軍,而后直取渭州(今甘肅省平?jīng)鍪校┖蜎苤荩ń窀拭C省涇川縣),涇州知州滕子京(與范仲淹同年得中進士,并且同屬改革派)在招討使范仲淹的支援下?lián)敉肆宋飨能姡〉昧藳苤荼Pl(wèi)戰(zhàn)的勝利。戰(zhàn)爭結(jié)束之后,滕子京大擺牛酒宴犒賞三軍,特別是羌族首領(lǐng)和兵士,并安撫死者親屬,按當時邊疆風俗在佛寺里為死難將士祭神祈禱。
后來,有人彈劾滕子京在涇州時濫用官府錢財,雖有當時任參知政事(相當于副總理)的范仲淹和諫官歐陽修為之辯白申冤,但還是被從京城貶到了鳳翔府(今陜西省寶雞市),后又貶往虢州(今河南省靈寶市)。御史中丞王拱辰認為滕子京“盜用公使錢止消一官,所坐太輕”,于是,滕子京在慶歷四年春又被貶到了遠離京城的岳州巴陵郡(今湖南省岳陽市)。
仕途受挫的滕子京來到巴陵郡后,并沒有一味地漫嗟榮辱、低沉消極,而是盡力為當?shù)匕傩辙k事造福,如擴建學校、修筑防洪長堤、重修岳陽樓等。重修岳陽樓之后,滕子京給好友范仲淹寫信請他作記,他在信中說“山水非有樓觀登覽者不為顯,樓觀非有文字稱記者不為久”,并隨信附送了一幅《洞庭秋晚圖》,供范仲淹參考。
此時的范仲淹已被反對“慶歷新政”的保守派們排擠出京城,由參知政事貶為鄧州(今河南省鄧州市)知州。他深知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滕子京之心境,收到老朋友的信后,就開始了《岳陽樓記》的醞釀。
慶歷六年(公元1046年)九月十四日的晚上,鄧州花洲書院內(nèi),夜風送爽,月光明媚。范仲淹把《洞庭秋晚圖》張掛起來,開始凝神構(gòu)思。他生于蘇州吳縣,幼時去太湖玩過,母親改嫁后,又隨繼父到洞庭湖畔的澧州安鄉(xiāng)(今湖南省安鄉(xiāng)縣)讀書,所以對太湖、洞庭湖的風雨晴晦種種風情非常熟悉。如今懷想起來,岳陽景色之妙,全妙在那一望無涯的洞庭湖,你看她“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
在《岳陽樓記》中,范仲淹借樓寫湖,憑湖抒懷,抒發(fā)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愛國愛民的情懷,表現(xiàn)了雖遭迫害仍不放棄理想的頑強意志,同時也鼓勵和安慰了一樣遭貶的戰(zhàn)友。
不久,范仲淹的看圖作文《岳陽樓記》送到了岳州巴陵郡,滕子京讀罷大為感動,立即命人勒石刻碑以傳之后世。文章最后那句格言——“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更是不脛而走,似風般傳誦開來,并且穿透幾十萬個日日夜夜,一直傳到千年后的今天。
(摘自“中國歷史網(wǎng)”,有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