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毅
【摘? 要】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實施和深入,現(xiàn)階段的教育教學水平已經得到較大幅度的提升和發(fā)展。“填鴨式”的傳統(tǒng)音樂教學模式所存在的弊端逐漸凸顯出來,特別是在農村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這種教學模式的應用弊端更為明顯。為了改變農村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模式,本文對農村小學音樂課堂互動教學模式的應用實踐展開詳細分析。
【關鍵詞】農村小學;音樂課堂;互動教學模式;應用實踐
中圖分類號:G623.71?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28-0126-02
Application of Interactive Teaching Model of Music Classroom in Rural Primary School
(Central Primary School in Luocheng Town, Gaotai County, Gansu Province,China) WANG Hongyi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implementation and deepening of educational reform, the current level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has been greatly improved and developed. The disadvantages of the traditional music teaching mode of "Cramming education" are gradually highlighted, especially in the music classroom teaching in rural primary schools. In order to change the music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in rural primary schools, This article analyzes in detail the applica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interactive teaching mode of music classroom in rural primary schools.
【Keywords】Rural primary school; Music classroom; Interactive teaching model; Applied practice
隨著互動教學模式的應用和推廣,這種教學模式所發(fā)揮的積極作用也得到了人們的普遍認同和贊揚,特別是在農村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其應用效果尤為明顯。但是在農村小學音樂課堂互動教學模式的應用實踐中仍然存在很多問題。下面,本文將詳細分析農村小學音樂課堂互動教學模式的應用實踐。
一、農村小學音樂課堂互動教學模式應用實踐中的問題
(一)音樂互動形式單一,且學生的主體地位未得到充分體現(xiàn)
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受自身天性的影響,非?;顫?、好動,喜歡一些游戲,競賽演講、表演等。對此,教師在開展音樂課堂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應積極倡導多樣化的互動教學模式,以提高小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農村小學音樂互動教學模式的應用現(xiàn)狀并沒有令人非常滿意。究其原因不難發(fā)現(xiàn),教師在音樂互動方式的運用方面,所用的形式較為單調,且只是進行機械式的重復,導致小學階段的學生對此并不是非常感興趣。在農村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往往占據(jù)了主體地位。音樂課堂的互動形式通常是教師主動提問,小學生被動回答。甚至有時,教師以自問自答的方式完成了整個音樂教學活動。對于課堂上的問題,盡管有部分學生存在的不同答案,但教師有時并不會為此過多地解釋或者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進行探討。教師對學生實行的引導性音樂教學少之又少,而且與學生互動的時間要比學生之間的互動時間多出許多。盡管大部分教師在開展音樂教學活動時會為學生預留部分學習時間,但是為了完成相應的音樂教學任務,為學生預留自由探討的時間十分有限。教學形式性相對較強,導致留給小學生對所學音樂知識進行獨立思考的時間少之又少,使其缺少音樂學習創(chuàng)新的機會。
(二)教師缺乏對音樂課堂互動教學模式應用困難的反思
在農村小學音樂課堂互動教學模式應用中,教師將大部分應用困難的原因歸于學生,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教師會尋找自身的原因。比如,教師在開展音樂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認為學生的發(fā)音節(jié)奏和音準等基礎性內容相對較差,忽略了對音樂缺乏濃厚的學習興趣是農村小學學生的天性所致。盡管農村小學學生音樂水平存在較為明顯的差異,但是經過詳細調查后不難發(fā)現(xiàn):很多老師對自身在音樂教學中的反思不夠充分,而且在傳授音樂知識、技能的過程中缺乏改革精神。實際上教師可以采取多種措施應對影響音樂教學的外部因素。比如,教師在開展音樂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可以根據(jù)農村小學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其巧妙設計一套適合于農村小學學生學習音樂知識的教學環(huán)節(jié)。
二、農村小學音樂課堂互動教學模式的應用實踐策略
(一)音樂教師綜合素養(yǎng)的自我提升
首先,教師在農村小學音樂課堂互動教學模式的應用過程中,應該不斷提升自我的綜合素養(yǎng)和專業(yè)教學水平。因為對于農村小學音樂教師而言,教師自身的綜合素養(yǎng)和實際教學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學生實際的音樂學習效果。教師應該秉持終身學習、不斷實現(xiàn)自我提升的職業(yè)規(guī)劃理念,真正地做到與時俱進,不斷更新音樂專業(yè)知識,提高自我的綜合素養(yǎng)。教師在開展音樂教學過程中所應用的教育理念對教師個人的職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具有領導作用。農村小學音樂課堂互動教學模式的改變不僅僅是由教師執(zhí)教理念的更新而引發(fā)的。就建設主義理論認為:“老師自我的職業(yè)成長屬于職業(yè)教育過程中一項中心任務?!闭_的職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能夠豐富教師的教學信仰、端正教師的教學原則。為此,教師在應用農村小學音樂課堂互動教學模式的過程中,應該加強自我反省,表明自己鮮明的自我提升意識,為自己的音樂課堂互動教學模式應用提出更具有建設性的意見,這是教師為自己未來的職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奠定良好基礎的基本要求。這樣在提升老教師自身綜合素養(yǎng)的同時,也能在農村小學音樂教學中實現(xiàn)互動教學模式的運用,最終取得良好的音樂教學效果。
(二)豐富音樂課堂互動形式
1.注重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提升學生互動積極性。在小學音樂教學改革的過程中,許多新的教學方法應運而生,其中情境創(chuàng)設法就是一種能夠有效提升學生課堂互動積極性的教學方法。相比枯燥、單調的理論講解,形象生動的教學情境能夠增強學生對音樂理論的理解,調動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增強課堂互動,活躍課堂氛圍。因此,小學音樂教師要注重教學情境在音樂課堂的有效創(chuàng)設,以教學情境為載體加強師生、學生之間的課堂互動,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將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有效激發(fā)出來,優(yōu)化音樂課堂教學效果。
2.組織音樂實踐活動,增強學生參與熱情。音樂是一門注重實踐性的學科,音樂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音樂理論知識,同時也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實踐能力。通過開展音樂實踐活動,增強課堂互動,提升學生參與熱情。在音樂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開展多種形式的音樂實踐,引導學生在音樂實踐中增強課堂互動,如開展合唱比賽、舞蹈比賽等。學生在這些活動中密切配合、有效協(xié)作,在實現(xiàn)有效互動的同時,培養(yǎng)了團體意識與合作精神。
3.營造良好互動氛圍,加強學生合作學習。在小學音樂課堂中應用互動教學模式,需要營造良好的互動氛圍,加強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在音樂教學活動中,音樂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幾個合作小組,給學生布置學習目標,小組成員合理劃分學習任務,在輕松、愉快的互動交流中有效完成學習目標,優(yōu)化學習體驗。比如,在學習“彩色的中國”這首歌曲時,教師可以讓小組內成員互相交流,討論歌詞的具體含義,讓學生提前在課下分工協(xié)作查詢歌曲的創(chuàng)作背景、演唱技巧等,讓學生更加深刻地領會歌曲所蘊含的魅力,更好地產生情感上的共鳴,高效地完成歌曲學習。
三、結語
綜上所述,音樂課程在農村小學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怎樣在相對有限的音樂課堂教學中,以最佳的方式最大化地提高音樂課堂教學質量,這是農村小學音樂教師在開展音樂教學設計活動過程中需要著重考慮的內容之一。而農村小學音樂課堂互動教學模式的應用,不乏為一種有效的教學手段,這也是為實現(xiàn)農村小學音樂教學課程既定教學目標的教育需求。
參考文獻:
[1]王志宏.走出農村小學音樂、美術教育的困境——談談對“SW+課堂”教學模式的幾點思考[J].學周刊,2017(35).
(責任編輯? 王小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