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朝
榜樣引領前行,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jié)孕穗期”,更需要好的引導,需要優(yōu)秀偶像的激勵。就如當年的保爾·柯察金影響了無數(shù)青年一樣。
近日,吳某凡事件受到普遍關注,不僅是吳某凡個人涉嫌違法情況引起公眾的關注,吳某凡 “鐵粉”的一些言行、舉動同樣令人側目。要“劫獄”,“985高校學生用移民加拿大威脅國家”……荒誕不經、令人瞠目結舌的做法,不禁讓人發(fā)問,這些“粉絲”怎么了?他們追的“星”,要人品沒人品,要演技沒演技,僅靠一張臉,就能成為崇拜偶像嗎?
青少年的偶像崇拜是一種普遍的心理現(xiàn)象,心理學家稱之為“次級情感依賴”,即青少年在步入成年的前期,其情感要逐步擺脫對父母的依戀,從而會不自覺地尋覓現(xiàn)實社會關系比較遙遠而在心理上比較親密的對象。影視、體育明星及文學作品中的人物成為偶像占比較高。這同青少年的心理、生理成熟度有關。青少年在這個時期生理上趨于成熟,但心理上還處于一個過渡階段,感性認識多于批判性思維。因此,直覺的美好事物是他們共同的追求,也就是說“顏值”對他們來說是至關重要的。此外,一些青少年由于對作品中明星塑造的人物非常熟悉和喜愛,他們把對作品中人物的喜愛也簡單化轉移到了演員本人身上,使得青少年對明星有強烈的愛慕之情。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但將喜歡上升為崇拜,則必須加以理智分析。真正的偶像可以引導青少年健康成長,盲目地崇拜則容易使青少年迷失自我、不辨是非。在吳某凡的身上,能夠學到什么?不用刻苦努力,不用成就等身,甚至不用有叫得響的代表作就能成為“頂流”。掙錢太容易,花錢如流水,豪宅、名車、奢侈的生活,這些極易給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還未完全形成的青少年帶來負面影響,使他們喪失積極的正面的理想,滋生拜金主義,崇尚不勞而獲。
還記得去年榮獲“共和國勛章”的鐘南山院士返回廣州那一晚的場面,鐘南山受到廣州醫(yī)科大學師生們的夾道歡迎,陣仗堪稱“大型追星現(xiàn)場”。今年5月,袁隆平院士因病逝世。消息傳出,全網(wǎng)一片悲慟,人們在社交媒體上紛紛悼念。在長沙,人們走上街頭,前往殯儀館,用自己的方式緬懷他,長沙的鮮花甚至一度賣斷了貨。在送別的人群里,隨處可見青少年的身影。一座城送別一個人,在他們眼中,袁隆平就是他們最大的偶像。
黨史學習教育,我們重溫了很多歷史,心靈一次次受到震撼、洗禮。中國共產黨的隊伍打仗,喊的是:“我是共產黨員,跟我沖!”而對面喊的是:“都往上沖,都給我沖!”
一字之差,年輕人,你喜歡哪一個?
中共一大代表的平均年齡只有28歲,他們卻為一個古老的民族創(chuàng)造了新生;在雨花臺犧牲的烈士數(shù)以萬計,目前已知姓名的有1519位,他們有著共同的特點:年紀輕、學歷高、家境好,為了共同的理想,犧牲時平均年齡不到30歲。“八女投江”時,年齡最大的冷云和安順福也才23歲,最小的王惠民只有13歲,她們平均年齡還不到20歲……這樣的英雄,是否讓你感動?
今天,嫦娥團隊、神舟團隊平均年齡33歲,蛟龍深潛器團隊平均年齡32歲。將生命定格在脫貧攻堅戰(zhàn)場上的黃文秀只有30歲。抗疫一線,眾多的“90后”“00后”沖在了最前沿……這樣的青春,是否讓你熱血沸騰?
康德說過,這個世界上唯有兩樣東西能讓我們的心靈感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們頭頂上燦爛的星云,二是我們心中崇高的道德法則。
不論是革命先烈、英雄模范,還是當下用“奮斗”“拼搏”書寫人生的“普通人”,他們才是時代的功臣,才應該是人們關注的重點,是社會崇尚的風向標,才應該是青少年成長的“偶像”。
讓更多的時代榜樣成為“頂流”吧,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一代代社會主義建設者接班人,他們的成長需要更多的正向引導,需要更多的榜樣力量,把青春奮斗融入黨和人民的事業(yè)中去,不負時代,不負韶華,不負黨和人們的殷切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