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萬凱
“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碧拼娙速Z島作詩錘字煉句精益求精,布局謀篇煞費苦心。另一作家盧延讓同樣如此,“吟安一個字, 拈斷數(shù)莖須”。當今兒歌領(lǐng)域,有無錘字煉句榜樣?有,乃兒童文學作家賴松廷。不信?翻其新著《陪伴孩子成長的中國好兒歌300 首》(長江少年兒童出版社2020年9月版)就有答案。
兒歌是詩嗎?當然,屬低幼詩歌。是詩就要精煉,只因詩是語言之珍珠。兒歌是畫嗎?當然,只不過不是用顏料,而是用文字描繪,在讀(聽)者腦海顯現(xiàn)。賴松廷的兒歌,是詩也是畫,散發(fā)詩情畫意。而這詩情畫意,是用極簡筆墨勾勒出來的。
作者擅長錘字煉句,寥寥數(shù)語,精妙傳神。一字推開一扇窗,一句打開一片天,為作品增色不少。
植樹題材兒歌多人寫過,可作者卻寫出新境新意:
“岸邊插柳,山上栽松;東溝泛綠,西嶺披紅。忙匆匆!我也澆上一瓢水,我在植樹大軍中。”
短短七句,描繪了一幅場面宏大的春季植樹造林圖景。從地域看,有山下山上;從范圍看,有東西兩面;從品種看,有柳有松;從顏色看,有綠有紅。插、栽與澆,動感十足;綠與紅配,鮮艷奪目。岸邊對山上,東溝對西嶺,極簡,極準,有“增一字則多,減一字則少”之境地。“忙匆匆”三字,將熱火朝天場面極簡表現(xiàn)出來。最后兩句,有自覺行動,有自豪心情,“一瓢水”與“植樹大軍”對比與融入,反映了“我”的主人翁精神,喻意“我”這小樹能成參天大樹。
字句簡,畫面美,內(nèi)涵豐,這是作者鮮明的創(chuàng)作特色。許多作品是語言珍珠,含金量高。
“腰兒彎,頭兒低。一聲謝謝沒出口,先給大地敬個禮。(《稻穗兒》)”
二十字,就將稻穗兒的感恩之心、感恩舉動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一個“彎”,一個“低”,稻穗兒的姿態(tài)準確傳神;一個“沒”,一個“先”,稻穗兒迫不急待表達謝意的心情栩栩如生。作品暗含哲理:身教勝于言傳,行動快于言語。
對作者而言,動詞的運用駕輕就熟,信手拈來。請看《揮筆寫出龍》:
“硯臺擺一擺,墨汁沖一沖,白紙鋪一鋪,大筆動一動。爺爺挺腰憋住氣,胳膊一揮,寫出‘龍’?!?/p>
擺、沖、鋪、動、挺、憋、揮、寫,一連串動詞,不但寫姿勢,寫過程,寫神態(tài),更寫精神?!巴ρ镒狻?,連用兩動詞,觀察細,有細節(jié),人物形象呼之欲出。這一切準備和醞釀,是為寫出“龍”。思想性巧妙寓于形象之中,沒有說教痕跡,一首正能量作品就此誕生。“擺、沖、鋪、動”字的重復運用,不但說明爺爺態(tài)度認真、仔細嚴謹,做到位置恰當、濃度適中,而且暗含“龍”的誕生和飛騰,須經(jīng)過艱苦準備和磨煉過程??梢娮髡哂眯牧伎?,構(gòu)思精妙。
兒歌短,短到只有三句,寫好不易。正如李少白《雞蛋》“雞蛋白,雞蛋黃,白云抱個小太陽”一樣,作者的《火車》也僅三句,“像條龍,不是龍,拉著笑聲穿山洞”的“拉”和“穿”,將火車的風度與速度的巧妙和美妙表現(xiàn)了出來,極富詩的節(jié)奏與韻味。正文沒有重復標題,猶如謎語,亦如古詩,題目是內(nèi)容的交待和延伸。
翻閱集子,驚喜不斷。豈止動詞,名詞、形容詞等,作者同樣調(diào)兵遣將,嫻熟運用。請看《雪花》:
“落到山坡,白了。落到臉蛋,涼了。落到巴掌,化了?!?/p>
白、涼、化,有視覺,有觸覺,有驚奇,將雪花的不同特性表現(xiàn)得很到位,調(diào)動了讀者的五官功能。用詞是準的,語言是淺的,畫面是美的,感覺是爽的,品味是純的。
極簡語言,極少容量,卻蘊含極大能量。短短一首兒歌,或如一塊奶片,或如一枚橄欖。
《小山羊》開頭兩句“小山羊,建新房”,也許你認為沒新意,但緊接著的“只給小免不給狼”卻出乎意料,令人眼前一亮,心中一喜,小山羊強烈的愛憎感情不得不令人點贊。《桃》寫道:
“大蜜桃,迎著雨;小酸桃,躲著風。瞧瞧果園大世界,表現(xiàn)不同味不同?!?/p>
作者巧用“大小(形狀)、酸甜(味道)、迎躲(動作)”的對比,將表現(xiàn)與結(jié)局發(fā)生關(guān)聯(lián),讓人明白一道理:世間有因果。不懼困難,生活甜蜜;害怕風雨,生活酸澀。人生哲理,竟然短短幾句就形象生動地表達出來,作者不愧為兒歌創(chuàng)作高手。
類似的作品不少,比如《藤》:
“爬爬豆架,爬爬籬笆,爬爬高墻,爬爬懸崖。哇!世界真大!”
四字一句,簡潔有力,似乎讓讀者目睹了藤不停攀援的姿勢。“爬爬”疊詞,頗具傳統(tǒng)童謠韻味,表現(xiàn)了爬了摔摔了爬的拼搏進取精神。四個“爬爬”,既可理解為一根藤經(jīng)過艱苦探索最終到達新境界,也可理解為四根藤各自的努力與收獲。無論何種理解,不怕艱難險阻才能到達一定境界的哲理卻是不變的。深邃的人生哲理,作者通過淺近語言、生動形象演繹,毫無晦澀難懂。尤其是“哇”,將孩子的驚奇、驚喜、驚呼繪聲繪色表現(xiàn)了出來。這說明:只要付出艱苦努力,生活時時遇見驚喜!
手電筒,許多人寫過這一題材,總的立意是黑夜給人照亮。作者又會如何下筆出新?
“不太短,不太長,不太瘦,不太胖。黑夜來了睜開眼,送給別人一束光?!?/p>
粗略一看,似乎與其它童謠無異,但細細品味,會發(fā)現(xiàn)作品立意高遠。四個“不”描寫手電筒的長短與大小,說明手電筒是普通之物,好比普通人物。但作者話鋒一轉(zhuǎn),將手電筒在人們需要時挺身而出、無私奉獻的精神境界一下抓住并加以表現(xiàn)??焖賾?yīng)變能力、主動利它精神,在一個“睜”一個“送”中傳神表達?!耙皇狻笔菍崒懸彩翘搶懀宏P(guān)鍵時候雪中送炭,一束光能排憂解難。平凡電筒寓含偉大,普通百姓也有崇高。
經(jīng)典作品,適合0 到99 歲的人閱讀欣賞。0 歲嬰兒,聆聽音律,熟悉節(jié)奏,感受美感;三歲小兒,學習語言,知曉內(nèi)容,領(lǐng)會情感;七歲孩童,想象畫面,感受色彩,領(lǐng)悟精神,而99 歲的老人,不但囊括七歲之前的一切收獲,更能通過文字表面挖掘背后的人生哲理、蘊含的社會價值,獲得孩子無法擁有的人生體驗、幸福感受。
賴松廷的許多兒歌,就是經(jīng)典作品,具有傳之久遠的特質(zhì)。而這,源于作者嚴謹?shù)膭?chuàng)作態(tài)度、豐厚的生活閱歷、扎實的創(chuàng)作功底、崇高的思想境界。
松樹長青,寶刀不老。期待作者為孩子們奉獻更多精品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