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宗燦
中國式的聊天可謂是一道獨特的風景。家里聊,大街上聊,公共場合聊,休閑時間聊,上班時聊,可以說,聊天無處不在無時不聊。
聊天,是人類交流的需要,是生活的必需??墒?,聊什么,怎樣聊,什么時間該聊,什么時間不該聊,什么場合可以聊,什么場合不能聊,許多人似乎滿不在乎,隨心所欲,讓我們來看看聊天的眾生相吧。
旁若無人,高聲喧嘩。有的聊天者似乎只意識到自己的存在,全然不顧是否影響周圍人,打個電話,全車人都能聽到。分貝高,還帶著咯咯咯的大笑聲。
上班聊天成習慣。一些人似乎天生不甘寂寞,聊天成了一種嗜好。上班時也不愿意專心致志工作,瞅著空就和同事天南地北聊起來。手里忙活,嘴上也不甘閑著。一位朋友說,他在一個醫(yī)院做白內(nèi)障手術。醫(yī)生一面做著手術,一面和護士們津津有味地聊孩子,聊什么菜好吃。他心里那個擔心著急呀,萬一聊天中一不小心把眼睛弄壞了,這可是一輩子的大事啊!可又怕說了影響醫(yī)生的情緒,更會出現(xiàn)意想不到的后果。有位牙科大夫,一面給病人磨著牙,機器呼呼地響著,一面還要和旁邊的熟人聊天。這位病人怕把他的牙給磨壞了,提醒一下大夫,是不是不要聊了。大夫不高興地說:“我們聊我們的,不會影響你的?!边@樣的醫(yī)生能夠全心全意地為你治好病嗎?這位病人只好舍近求遠,轉(zhuǎn)院治療了。大巴車上,雖然寫著“請不要和司機說話”的警示,但司機還是和熟人聊個不停。安全意識、安全規(guī)則在一些人那里成了擺設。
開會時聊。主講人在臺上講,一些人在臺下聊。致使會議主持者不時大聲提醒:“請大家不要講話了!”你自己不聽也罷,為什么還要影響別人?這對主講人和聽眾都是一種極大的不尊重。
在圖書館,大家都在安靜地閱讀,可就有幾個不自覺的人總是竊竊私語,或者肆無忌憚地打電話,破壞了肅穆的讀書氛圍。
在圖書館,大家都在安靜地閱讀,可就有幾個不自覺的人總是竊竊私語,或者肆無忌憚地打電話,破壞了肅穆的讀書氛圍。的人似乎時時不忘展露自己的嘮叨才能,顯示他知道的多,是一個消息靈通人士,東家長西家短,傳播小道消息,把一些不確切的信息添油加醋地散布開來,影響了社區(qū)和諧,造成了朋友間的矛盾。
作家梁曉聲對文化概括為四句話:根植于內(nèi)心的修養(yǎng);無須提醒的自覺;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為別人著想的善良。我們聊天的時候,是不是只想到自己的自由而沒有顧及噪聲對別人的干擾,尤其是工作時分散注意力的聊天,會不會對工作質(zhì)量、對別人的身體甚至生命安全造成威脅?我們生活在一個千絲萬縷地互相聯(lián)系著、制約著、影響著的社會大家庭中,每個人都應樹立起牢固的社會公德意識,自覺地約束自己的言行。為他人好,為別人著想,其實也就是為自己好。提高國民素質(zhì),提高文明程度,讓我們加強自身修養(yǎng),首先管住自己的嘴,從聊天這一看似不顯眼的小事做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