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暉
烏賊又叫墨魚,墨魚的得名盡人皆知:此魚體內(nèi)的囊狀物能分泌黑色液體,遇到危險時放出,以掩護(hù)逃避,故稱墨魚。古人認(rèn)為此魚分泌黑色液體是腹中有墨,“懷墨而知禮”,文墨可為法則,故又稱“烏鲗”,“鲗(zéi)”通“則”。因此古人又附會它是河神河伯的度事小吏,類似于文書。
烏賊還有一個有趣的別名,叫“算袋魚”?!八愦笔枪艜r百官隨身攜帶,放置筆硯等的袋子。宋人蘇易簡所著《文房四譜》中載:“陶隱居云:烏賊魚腹中有墨,今作好墨用之。海人云:烏賊魚,即秦王算袋魚也。昔秦王東游,棄算袋于海,化為此魚,形一如算袋,兩帶極長,墨猶在腹,人捕之,必噴墨昏人目也?!?/p>
那么,烏賊又為什么用“賊”來命名呢?據(jù)唐人徐堅(jiān)《初學(xué)記》引南朝沈懷遠(yuǎn)所著《南越記》載:“烏賊魚,一名河伯度事小史。常自浮水上,烏見以為死,便往啄之,乃卷取烏,故謂之烏賊。”意思是“言為烏之賊害也”。
還有一種說法出自宋人周密所著《癸辛雜識續(xù)集》,其中“烏賊得名”一條說:“世號墨魚為烏賊,何為獨(dú)得賊名?蓋其腹中之墨可寫偽契券,宛然如新,過半年則淡然如無字。故狡者專以此為騙詐之謀,故謚曰‘賊云。”正因?yàn)闉踬\腹中之墨過時則淡,易于用來行騙的這種特性,所以《文房四譜》說:“其墨人用寫券。歲久其字磨滅,如空紙焉。無行者多用之?!?/p>
依周密之說,烏賊之得名就是人對烏賊的誣蔑,烏賊腹中之墨為人所用而作偽詐騙,烏賊何辜焉?人心之壞而移之于烏賊之名,嗚呼!可發(fā)一嘆!
栗本丹洲(1756-1834)是江戶時代幕府醫(yī)官、本草學(xué)家,著有多部植物、動物圖譜,如著名的《千蟲譜》等。其中有烏賊圖,細(xì)膩、準(zhǔn)確、優(yōu)美,將烏賊“集足在口,縮喙在腹”,“狀如箕,骨間有鬐,兩帶極長”的特點(diǎn)描摹畢現(xiàn)。古人謂烏賊懷墨而知禮,俗云是“海君白事小吏”,卻又譏其“欲蓋而章,圖存而亡”,未免分裂。閩人名之為“花枝”,倒是與栗本丹洲筆下烏賊相稱。
(心香一瓣摘自《100個漢語詞匯中的古代風(fēng)俗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