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越
沒有任何一個人會喜歡蚊子,這種動物除了惹人厭之外,還會傳播各種致命的傳染病。比爾·蓋茨曾說蚊子才是地球上殺人最多的動物,目前光是由蚊子傳染的瘧疾每年就會導致將近3億人生病,其中有70多萬人因此死亡,由此造成的經(jīng)濟損失高達上百億美元。
既然如此,人類為什么不想辦法把蚊子全部消滅呢?
保護物種的多樣性是至高無上的原則。雖然人類因為自己的不當行為已經(jīng)間接導致了成千上萬個物種的滅絕,但迄今為止人類主動消滅的物種只有天花病毒這一種,其他的都屬于誤殺。所以,如果有人公開提出讓蚊子這個物種滅絕,一定會有很多人站出來反對。
其中一個反對理由是,目前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3500多種蚊子,但其中只有幾百種會咬人,能夠傳播疾病的蚊子種類就更少了,因此我們不必將蚊子全都殺死,只要殺死最危險的那幾種就行了。這當然是有道理的。但是,蚊子之所以討人厭,不光是因為傳染病,人被蚊子叮咬后的各種不適以及因為蚊子影響睡眠而導致的各種生理和心理問題,才是大多數(shù)人關心的重點。人類為了對付蚊子所花費的金錢絕對是個天文數(shù)字,這些錢用來干點啥不好呢?
有不少人曾經(jīng)認真研究過徹底消滅蚊子的可能性,以及此舉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影響。2010年7月22日出版的《自然》雜志曾經(jīng)發(fā)表過一篇綜述文章,得出結論說假如全世界的蚊子都死光了,對于地球生態(tài)系統(tǒng)會有影響,但程度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樣嚴重。
地球上蚊子數(shù)量最多的地方并不是熱帶雨林,而是北極地區(qū)。這個地方的蚊子集中在夏天繁殖,數(shù)量多得可以形成蚊子云。這些蚊子主要以食草類動物為食,一只北極馴鹿夏天時每天最多可以被蚊子吸走300毫升血,這給馴鹿的種群繁殖帶來了嚴重的影響。如果北極的蚊子死光的話,北極地區(qū)大型食草類動物的數(shù)量會有顯著增長,有可能會對當?shù)丨h(huán)境造成一定影響。更重要的是,馴鹿往往會為了躲避蚊子而專挑風大的地方行走,如果蚊子全部消失,馴鹿沒了這個顧忌,會擴散到此前不敢去的地區(qū),這一點也會對環(huán)境造成一定的影響。
綜上所述,該文作者認為蚊子滅絕影響最大的地區(qū)很可能是北極,但這種影響是很容易通過其他辦法解決的。
熱帶和溫帶地區(qū)的蚊子數(shù)量當然也不會少,但因為蚊子的體積太小,總的生物量并不大。確實有很多動物是以蚊子或者其幼蟲為食的,比如魚類、鳥類、蜥蜴、青蛙和蝙蝠等,但目前尚未發(fā)現(xiàn)任何一種動物只靠蚊子為生。如果蚊子被消滅的話,它們應該很容易找到替代品。
蚊子對于熱帶雨林的影響主要體現(xiàn)在阻擋人類上。因為蚊子傳播疾病,使得熱帶雨林一直是古人的禁區(qū),開荒者不敢貿(mào)然進入。如果蚊子消失了,勢必會對這些森林帶來傷害。不過從這個理由就可以看出,這種影響同樣是可以通過其他手段加以控制的,算不上有多嚴重。
總之,雖然蚊子的確是生態(tài)鏈條中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但因為蚊子的體積太小了,其影響很容易被替換和補償。考慮到蚊子對于人類生活的影響實在是太大了,如果將其徹底消滅的話,好處將大于壞處。
當然了,蚊子是一種生命力很強的生物,要想將其消滅是很不容易的。但是,如果人類能在這一點上達成共識,通過轉基因的方式制造出不孕不育或者只生雄性的雄蚊,再將其釋放到大自然中,實現(xiàn)這個目標并不是沒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