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少升劉仁光劉 凱
(1.重慶郵電大學通信與信息工程學院,重慶400065;2.重慶市信號與信息處理重點實驗室,重慶400065)
局部放電檢測技術是氣體開關絕緣設備(Gas Insulated Switchgear,GIS)故障檢測的關鍵技術,是高壓電站安全穩(wěn)定運行的前提[1-4]。GIS內(nèi)部絕緣缺陷類型主要有:金屬尖端、自由金屬顆粒、懸浮電極等,針對于不同的缺陷類型,其放電的波形的時域特征參數(shù)(均值、最大最小值、峰值、方差、偏斜度、陡度等)具有明顯的區(qū)別[5],放電脈沖的時域特征參數(shù)也是區(qū)分不同放電類型的主要依據(jù)。目前,主流局部放電信號檢測方法有:超聲波傳感器檢測法、特高頻傳感器檢測法、脈沖電流法。
文章在特高頻傳感器的基礎上,致力于研究如何利用分時交替并行采樣技術實現(xiàn)系統(tǒng)采樣率的提升。分時交替并行采樣技術,即TIADC(time-interleaved analog-to-digital,TIADC)技術,以4片最大采樣速率為250 MHz的AD9481模數(shù)轉換芯片實現(xiàn)了最大采樣率為1 GHz。該方法具有成本低和配置靈活的優(yōu)點,用戶可以自行配置250 MHz~1 GHz的采樣率。此外,圍繞分時交替并行采樣技術引入的系統(tǒng)偏置失配誤差、增益失配誤差以及時延失配誤差,提出了基于LMS迭代的自適應偏置與增益失配校準算法以及基于Farrow結構的分數(shù)延時濾波器的時延失配校準算法。
系統(tǒng)以Xilinx Kintex-7 XC7K160T-2FFG676I FPGA芯片為主控核心,完成系統(tǒng)的采樣、緩存以及誤差校正。系統(tǒng)包含AD采樣前置電路、高速數(shù)據(jù)緩存、以及誤差校正等模塊,系統(tǒng)結構如圖1所示。
圖1 系統(tǒng)結構圖
TIADC技術需要送入四片ADC芯片的信號是完全相同的模擬信號。設計中AD9481采用差分的方式接收數(shù)據(jù),先將單端的包絡檢波后的信號轉換成差分輸出,再驅動成四路完全相同差分信號,輸入給高速的AD采集芯片AD9481。AD采樣前置電路如圖2所示。
圖2 AD采樣前置電路原理圖
AD采樣前置電路核心由5片ADA4937運算放大器組成,ADA4937-3 dB帶寬為1.9 GHz,其可實現(xiàn)單端到差分或者差分到差分的操作,具有可調的共模輸出電壓,可以通過一個電阻調節(jié)增益。
TIADC技術利用多片低速的ADC時間交替并行采集,再對各通道數(shù)據(jù)進行拼合,從而實現(xiàn)高速數(shù)據(jù)采集。M路子ADC采集通道,可達到的最高采樣頻率為fs,fs/M為單通道的采樣頻率,圖3為4路并行通道采樣的時序圖,各ADC通道相位相差90°。
圖3 4片ADC分時交替采樣時序圖
理想情況下,由各子通道進行拼合得到的數(shù)據(jù),與采樣率為fs的單片ADC采樣結果一致。然而實際應用中,各ADC芯片性能并不完全一致、各ADC基準電平也有差異以及PCB布局布線使得相位有延遲,這些都將引起通道之間的失配誤差[6]。由參考電壓不一致引起偏置失配誤差;各通道增益不一致引起增益失配誤差;各通道時鐘相位延遲不一致引起時延失配誤差。無失配誤差時,單通道ADC的理想輸出為:
實際情況下考慮失配誤差的存在,實際的輸出為:
上述兩式中gk,ok,tk,Ts分別表示第k個子通道增益失配誤差、偏置失配誤差、時延失配誤差及多通道并行采樣周期。由于這些失配誤差的存在,導致實際的輸出數(shù)據(jù)中存在雜散譜,降低了采樣精度。因此必須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校準補償。
系統(tǒng)以Xilinx 7系列芯片XC7K160T-2FFG676I作為主控芯片。Kintex 7系列芯片,具有基于6輸入查找表的高性能FPGA邏輯;具有高性能的I/O邏輯資源,支持DDR3的速率高達1 866 Mbyte/s;內(nèi)置千 兆 收 發(fā) 器,最 大 速 率 從600 Mbyte/s到6.6 Gbyte/s,提供特殊的低功耗模式,針對芯片到芯片進行了接口優(yōu)化;鎖相環(huán)(PLL)和混合模式時鐘管理器(MMCM)可產(chǎn)生高精度和低抖動的時鐘。
考慮到每一路ADC的采樣率為250 MHz,對從接收到的單路ADC采樣數(shù)據(jù),首先經(jīng)過Xilinx公司FPGA中的高性能輸入串行/解串器(ISERDES)進行1∶4降速處理,將每一路250 MHz的數(shù)據(jù)轉化為單路62.5 MHz的數(shù)據(jù)流,由四個異步FIFO進行跨時鐘域處理。如圖4所示,在進行數(shù)據(jù)拼合時,將4個異步FIFO中的數(shù)據(jù)讀出來,按照采樣的先后順序進行拼合。第一路的250 MHz采樣時鐘作為系統(tǒng)時鐘,利用對FIFO讀使能信號的控制,實現(xiàn)四路ADC采樣數(shù)據(jù)的拼合并存儲到DDR3內(nèi)存中。
圖4 四路AD數(shù)據(jù)拼合時序圖
偏置失配誤差是由于ADC采樣保持電路失配、各通道采樣參考電壓不一致以及運放失調引起。偏置失配誤差特點是不隨輸入信號的頻率變化,在時域上表現(xiàn)為疊加直流噪聲,僅會使ADC的動態(tài)量程造成損失,在頻域上偏置失配誤差出現(xiàn)在0頻附近,偏置失配誤差不是頻率的函數(shù),不隨輸入信號的頻率變化,因此可以被視為固定值[7]。偏置失配誤差模型如圖5所示。
圖5 偏置失配誤差模型
ok為第k個子ADC通道的偏置失配誤差,一般視為固定值ok,由圖5可知:
式中:yk[n]為第k個ADC通道的時域輸出,δ(tnMTs+kTs)表示第k個通道在nMTs-kTs時刻采樣。
M個通道的合路輸出為:
對上式作傅里葉變換得:
式中:第一項為ADC的理想輸出,第二項是由偏置失配誤差造成的雜散譜。由頻譜表達式可以看出雜散分量的頻率分布為:
令系統(tǒng)輸入模擬信號為x=sin(ω0t+φ),ω0為輸入信號角頻率,φ為信號的初相,考慮三種主要的失配誤差同時存在時,第k路子ADC的輸出為:
根據(jù)正弦信號的特性可知,當采樣點數(shù)恰好為整數(shù)倍信號周期時,對上式求平均可得:
式(8)表明對采樣信號求統(tǒng)計平均可以獲得通道的偏置失配誤差。一般條件下,對采樣信號求平均可得:
由式(9)可知當采樣點數(shù)足夠多時,對采樣信號求均值可以得到偏置誤差的估計值為ok。因此對偏置誤差的估計,以標準正弦信號求采樣均值獲得4個采樣通道的偏置誤差并以第一通道為基準,可以求得第k通道的偏置誤差為:
假設系統(tǒng)輸入的模擬信號為x=sin(ω0t+φ),考慮增益誤差存在的情況,第k路子ADC時域表達式如下:
傳統(tǒng)的針對增益失配誤差的校準采用的是基于FFT變換來獲取各通道的增益誤差[8-9],此方法計算復雜且計算量大,不便于硬件實現(xiàn)。對于增益失配誤差,首先對輸入信號求絕對值,再進行滑動平均求得平均值,由此可得參考通道和待校準通道的平均絕對值輸出為:
式中:gi,g0分別為待校準通道和參考通道的增益值,將|Vi|和|V0|作差,消除偏置失配誤差影響。然后經(jīng)最小均方濾波器(LMS)得到通道的增益失配系數(shù),校準后的通道輸出為:
每個通道的實際采樣時刻與理想采樣時刻存在時間偏差,導致時延失配誤差的產(chǎn)生。時延誤差通常由采樣時鐘走線延遲、輸入信號的線路延遲等造成。時延失配誤差對直流信號不影響,因為直流信號在任意時刻的采樣值一致,對于交流信號頻率越高時延失配誤差越大,輸入信號的斜率越大所造成的時延誤差越大[10-12]。
針對時延誤差采用基于Farrow結構的分數(shù)延時濾波器進行校正,分數(shù)延時濾波器的系統(tǒng)函數(shù)如下[13-14]:
式中:D為分數(shù)延時濾波器的整數(shù)部分,d為分數(shù)延時濾波器的小數(shù)部分。對應的幅頻響應為:
式中:p為延時部分,ω為歸一化后的角頻率,二者分別滿足ω∈[0,απ],p∈[-0.5,0.5],其中α為[0,1]之間的小數(shù)。為了最大限度的逼近理想的分數(shù)延時濾波器,F(xiàn)arrow結構的分數(shù)延時濾波器的頻響函數(shù)為[15-16]:
式中:hn(p)為濾波器系數(shù)是關于p的函數(shù),以M階p的多項式近視為:
將式(17)代入式(16)得:
基于Farrow機構的分數(shù)延時濾波器的結構如圖6所示。
圖6 Farrow結構濾波器框圖
圖7 為TIADC系統(tǒng)增益失配和偏置失配聯(lián)合校準Simulink仿真模型,時鐘模塊采用了脈沖PulseGenerator產(chǎn)生四路相位差為90°、頻率為250 MHz的采樣時鐘,ADC采用Simulink模型庫中提供的精度為8位的理想ADC,量化前引入了偏置和增益失配誤差,采樣量化后經(jīng)LMS自適應偏置和增益失配校準模塊,最后經(jīng)Multiport Switch模塊合路輸出。Simulink仿真模型校準算法完全利用HDL Coder庫搭建,方便后續(xù)轉換為Verilog代碼進行功能仿真進一步驗證算法的有效性。
圖7 增益失配和偏置失配聯(lián)合校準模型
仿真參數(shù)設置如下:信號頻率為100 MHz的正弦波、各通道的偏置誤差為offset=[0.1,-0.05,0.07,0.2]、增益誤差為gain=[1,1.1,0.7,1.02]。使用Simulink自帶的頻譜分析儀對校準前后的信號分別進行FFT運算得到信號的頻譜分別如圖8和圖9所示??梢悦黠@看出校準后由偏置失配誤差和增益失配誤差引起的雜散譜消失,TIADC性能得到明顯提升。
圖8 增益和偏置誤差校準前頻譜圖
圖9 增益和偏置誤差校準后頻譜圖
時延失配誤差的校準在增益和偏置校準的基礎上加入了Farrow結構的全并行分數(shù)延遲補償模塊完成時延失配誤差的補償。采樣時鐘的時延失配利用Simulink庫中的可變延時模塊添加到各通道采樣保持模塊的采樣時鐘沿,各通道的時延誤差為time=[0.1,0.1,0.07,0.2],誤差單位為ns,圖10和圖11分別為校準前后的頻譜圖。
圖10 時延誤差校準前頻譜圖
圖11 時延誤差校準后頻譜圖
整合上述失配誤差校準算法到系統(tǒng)中,給定失配誤差如表1所示。
表1 三種失配誤差值
圖12 和圖13分別表示在100 MHz單頻信號輸入信號條件下,校準前后和校準后的頻譜圖。表2表示TIADC校準前后動態(tài)參數(shù)對比。
圖12 校準前頻譜圖
圖13 校準后頻譜圖
表2 校準前后動態(tài)參數(shù)對比
通過三種失配誤差聯(lián)合校準前后圖譜及校準前后動態(tài)參數(shù)對比可知,由失配誤差引起的雜散譜得到了有效的抑制,無雜散動態(tài)范圍提升到了35.87 dB。
本節(jié),利用Simulink自帶的HDL Coder工具箱將誤差校準算法轉化為硬件描述語言,Simulink會自動生成Verilog代碼,并將其加載到Xilinx XC7K160T-2FFG676I芯片。使用實驗室標準信號源產(chǎn)生100MHz的正弦信號,通過Xilinx自帶的邏輯分析儀抓取采集到數(shù)據(jù)波形并導出數(shù)據(jù)在MATLAB中分析得校準之后的頻譜如圖14所示,實際采集的尖端放電信號的時域波形如圖15所示。
圖14 FPGA采集100MHz正弦信號頻譜
圖15 尖端放電時域波形圖
不同缺陷類型的局部放電信號產(chǎn)生平臺如圖16所示。實驗中,通過圖16中的放電模型產(chǎn)生金屬尖端放電、懸浮放電、自由金屬顆粒放電三種放電類型。通過FPGA采集到的采樣率提升前后的波形對比如圖17~圖19所示。
圖16 局部放電產(chǎn)生平臺
圖17 尖端放電采樣率提升前后波形圖
圖18 懸浮放電采樣率提升前后波形圖
圖19 自由金屬顆粒放電采樣率提升前后波形圖
由上述三種不同放電類型的采樣率提升前后的波形圖對比可知,采樣率的提升更好的保留了原始局放的脈沖波形特征。并且對比三種不同缺陷局部放電信號的波形圖可以看出,由該系統(tǒng)采集到的局部放電波形能夠反映不同的缺陷類型。
本文為實現(xiàn)最大程度的保留特高頻傳感器接收的局部放電信號時域波形特征,設計了一種基于TIADC技術特高頻局部放電信號并行采集系統(tǒng)。針對TIADC技術引入的失配誤差,提出了基于LMS的自適應增益和偏置誤差校準算法,對于時延失配設計并實現(xiàn)了基于Farrow結構的分數(shù)延時濾波器進行校準。最后實驗結果表明,設計的并行采集能夠實現(xiàn)最高1 GHz的采樣率,并且針對TIADC引入的通道失配誤差也得到了有效校準,有效抑制了雜散譜,在100 MHz帶寬范圍內(nèi)無雜散動態(tài)范圍提升到了35 d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