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1年7月24日,《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yè)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發(fā)布,引起社會廣泛關注。有效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過重作業(yè)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規(guī)范校外培訓機構管理勢在必行,文章圍繞“雙減政策”要求,初步探討了教育培訓機構轉型發(fā)展的方向,并提出一些個人思考。
關鍵詞:雙減政策;轉型發(fā)展;思考
一、對教育培訓機構的影響
從嚴審批機構。各地不再審批新的面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現有學科類培訓機構統(tǒng)一登記為非營利性機構,線上學科類培訓機構改為審批制,已備案的線上學科類培訓機構按標準重新辦理審批手續(xù)。學科類培訓機構一律不得上市融資,嚴禁資本化運作,上市公司不得通過股票市場融資投資學科類培訓機構,不得通過發(fā)行股份或支付現金等方式購買學科類培訓機構資產。
規(guī)范培訓服務行為。嚴禁超標超前培訓,校外培訓機構不得占用國家法定節(jié)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組織學科類培訓,從事學科類培訓的人員必須具備相應教師資格,不得泄露家長和學生個人信息等。根據市場需求、培訓成本等因素確定培訓機構收費項目和標準,向社會公示、接受監(jiān)督
強化常態(tài)運營監(jiān)管。嚴格控制資本過度涌入培訓機構,培訓機構融資及收費應主要用于培訓業(yè)務經營,堅決禁止為推銷業(yè)務以虛構原價、虛假折扣、虛假宣傳等方式進行不正當競爭,線上培訓每課時不超過30分鐘,課程間隔不少于10分鐘,培訓結束時間不晚于21點等。
二、教育培訓機構如何應對
在這個時候,轉道或轉型或許是最好的選擇。
學科類課程轉素質類業(yè)務。重新設計產品的難度也不小,但至少所服務的客戶群體沒有發(fā)生變化,獲客難度相對小一些。音樂、體育、美術、書法、編程、研學、托育都是現階段可以探索的方向。如:新東方各地分校正在招聘負責編程、音樂、美術等品類的員工,投資冰上運動培訓機構萬域芳菲;大力教育推出“美育大師課”;豆神教育推出“豆神美育”;好未來旗下教育品牌“勵步英語”正式更名為“勵步”,并推出勵步兒童成長中心和系列素質教育新產品,包括英文戲劇、口才、美育、書法、益智、棋道等。
轉場職業(yè)教育。相較于學生,中國的職場人數更多,市場前景更大,大學生在步入職場以后,如何將學校里學到的東西更好地運用到工作中,持續(xù)掌握和準確理解國家最新的政策等,存在潛在需求;同時,近年來攀升的公考、研考及各類資格證、學歷考試人數,也展現出成人和職業(yè)教培市場的巨大潛力。以搜題起家的作業(yè)幫便悄然上線了成人教育在線學習平臺“不凡課堂”,主要面向18歲及以上成人完成資格證考試輔導以及興趣類教育。目前開設成人英語、教師、財會、公考四類課程,有免費公開課及付費正價課;好未來正式對外披露成人教育品牌“輕舟”,旗下有輕舟考研幫、輕舟考滿分和輕舟留學三個子品牌,覆蓋考研、語培、留學三個領域;高途教育正式宣布開通成人教育業(yè)務,將旗下成人在線教育平臺正式定名為“高途在線”,旨在融合在線化的教育科技和高標準的教學產品服務,幫助成人用戶群體實現知識與技能迭代升級,致力于打造終身學習的“充電站”。網易有道宣布業(yè)務架構調整,成立“有道成人教育事業(yè)部”,致力于成人學段課程的研發(fā)。
開設課后托管或者與公立學校合作的托管。托管,與學科類培訓有一定的相似之處,尤其是作業(yè)托管,可以發(fā)揮學科類機構的優(yōu)勢。與公立學校合作托管業(yè)務,也是未來學科類機構轉型的方向,如:手機App進校、暑期托管服務供應商、“5+2”課后服務供應商,拓展學習力培訓、專注培訓、學習方法總結、學習力提升,學習問題診斷,學業(yè)規(guī)劃等。好未來上線托管品牌“彼芯”,以開設線下課后成長中心為主要業(yè)務模式,招收小學生,提供放學接送、餐食、課內作業(yè)、自主提升等服務。新東方推出暑期托管服務,將以素質能力培養(yǎng)為中心。
轉向游學研學和營地教育。與研學游業(yè)務以旅游線路作為載體的模式不同,營地教育更多的是固定在某個地方,例如主題營地、度假村、酒店,然后在固定區(qū)域內進行各類主題教育活動。
三、教育培訓機構轉型思考
調整辦學方向。由過去的面向中考、高考,主要是學科培訓,調整為“三個服務”,為國家教育中心工作服務,為學生健康成長服務、為家長服務。第一,愛國主義教育,弘揚中華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的教育項目,比如研學旅行、社會實踐、書法、古詩詞、閱讀、小記者、小演說家等等。第二,科學技術、信息技術類培訓。比如編程、人工智能、全腦開發(fā)等等。第三,小制作、小發(fā)明。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思考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進行科學素養(yǎng)培訓。
轉變培訓觀念。要明確校外培訓是滿足學生全面發(fā)展需要的補充選擇。即便是課后輔導,也絕不是再去學一遍整本教材,也不是學習另外一個學習進度。課后的培訓一定是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安排適合的。去標準化、個性化、定制化將會成為學員課后培訓的學習方向。
當下的教育培訓行業(yè)正處在一個大變革的時期,無論是頭部機構還是小型機構,都要勇敢面對,冷靜分析,努力為機構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
作者簡介:
楊曉明,1969年3月出生,男,漢,上海市,大學本科,工程師,主要研究方向:繼續(xù)教育學籍學歷管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培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