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瑋
從麗江市區(qū)出發(fā)前往老君山,不到100公里的路程,開車要走兩個多小時,山路蜿蜒。我的目的地玉龍縣利苴村周邊的林區(qū),正是滇金絲猴老君山猴群的棲息地。老君山猴群是整個滇金絲猴群中最瀕危的基因型,只有300只左右。
來之前,我得知此行基本不會見到滇金絲猴的真顏。過去幾十年來,人類對于自然資源的索取和對環(huán)境的破壞,讓滇金絲猴不斷往高海拔遷徙,有的種群數(shù)量已急劇減少,甚至滅絕。雖然偷獵、森林砍伐現(xiàn)象如今已大幅減少,但放牧、采集等人類對林下資源的高強度利用,仍對滇金絲猴造成影響和侵擾。
根本問題在于當?shù)孛癖姷纳?。到利苴村那兩天,正值云南雨季,上山沿路塌方不斷,巨大石頭、土塊滾落路邊。利苴村村委會副主任跟我說,今年村里才有自己的挖機、鏟車可以隨時清理路障,往年疏通道路要一周左右。
利苴村民大多依山而居,居住海拔在2600米以上,當?shù)亓值囟?,耕地少,村民們只能“靠山吃山”。為了?chuàng)收,每年雨季,村民都要冒雨走幾個小時山路,去采竹筍、松茸菌。如果幸運,這兩三個月的奔波能賺到上萬元,相當于當?shù)匾粦羧思野肽甑氖杖搿?/p>
對于生計改善,當?shù)匾蚕脒^辦法。玉龍縣林草局推薦當?shù)孛癖姺N植過核桃、梅子。NGO也介入其中,開展過養(yǎng)蜂,成立農業(yè)生態(tài)合作社、銷售農產(chǎn)品等項目,但效果并不明顯。這其實也是全國多地為保護環(huán)境,找尋村民替代生計時面臨的困境。一方面,要有專業(yè)技術力量參與,結合當?shù)貙嶋H情況,和民眾一起去探索可持續(xù)的生計。而且,這一探索應是長期的,不能一陣風,不能項目資金一用完,專家就溜之大吉。另一方面,政府要真正負起責任,聽取專家意見,統(tǒng)籌資源,調研市場需求,為村民生計找出路,而不能被一些老板、公司忽悠。最關鍵的是要培養(yǎng)當?shù)孛癖娫煅芰Α?/p>
只有找到當?shù)孛癖娍沙掷m(xù)發(fā)展的道路,保護滇金絲猴才不會是一句空話。
37/2021 總第1015期
@TT:人類是自然的一部分,保護自然就是保護人類自己!
中國新聞周刊編輯部微博
http://weibo.com/inewsweek
《中國新聞周刊》? 官方微博
http://weibo.com/chinanewsweek
這很好,反腐反貪不能停在現(xiàn)職公務員上,退休了甚至是死了,對其腐貪也要追究,不能讓退休退職成了免責的保護盾。(@康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