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人彰 楊帥智 楊俊貴 黃昱
(廣東省佛山市第五人民醫(yī)院外三科 佛山 528211)
C型橈骨遠端骨折主要表現為關節(jié)面及干骺端出現粉碎性骨折,夾板外固定或手法復位無法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因此治療提倡以手術為主[1]。臨床通常選擇背側鎖定鋼板內固定術,但在術后易出現肌腱粘連、關節(jié)僵硬等不良反應[2]。掌側鎖定鋼板內固定術可以較好地覆蓋肌肉等軟組織,同時掌側入路對于腫脹的腕管具有一定的減壓作用[3]。本研究主要探討掌側鎖定鋼板內固定術治療C型橈骨遠端骨折的療效?,F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50例C型橈骨遠端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25例。對照組男10例,女15例;年齡55~65歲,平均(60.15±4.01)歲;致傷原因,摔傷10例,交通傷7例,高處墜落致傷8例;骨折分型,C1型10例,C2型5例,C3型10例;骨折類型,開放性20例,閉合性5例。觀察組男15例,女10例;年齡55~65歲,平均(55.75±4.03)歲;致傷原因,摔傷12例,交通傷6例,高處墜落致傷7例;骨折分型,C1型11例,C2型9例,C3型5例;骨折類型,開放性18例,閉合性7例。兩組一般資料對比,無顯著性差異(P>0.05)?;颊呒凹覍賹ρ芯績热葜?,自愿參與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通過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1)有明確的外傷史,經X線等檢查確診為橈骨遠端C型骨折;(2)無法通過手法進行復位;(3)在受傷前患肢腕關節(jié)活動自如。排除標準:(1)病理性骨折者;(2)合并嚴重的慢性基礎疾病者;(3)腕部局部皮膚條件較差不適合手術者。
1.3 手術方法對照組采用背側鎖定鋼板內固定術。在腕背側的尺側處作一個切口,在背側的支持帶上作一個“Z”形切口,清理骨折部位,并進行復位,使用克氏針臨時固定,必要時進行髂骨植骨。采用C形臂X線機透視檢查患者骨折復位情況,在骨折遠近端置入螺釘,X線透視滿意后沖洗,縫合旋前方肌,置入引流,關閉切口。觀察組采用掌側鎖定鋼板內固定術。在橈骨的掌側作一個縱向切口,在橈側腕屈肌與橈動脈之間進入,暴露出旋前方肌并翻開旋前方肌,清理骨折部位,并進行復位,使用克氏針進行臨時固定,必要時進行髂骨植骨。采用C形臂X線機透視檢查患者骨折復位情況,滿意后貼附橈骨遠端掌側解剖鎖定鋼板,在骨折遠近端置入螺釘,通過X線透視滿意后進行沖洗,縫合旋前方肌,置入引流,關閉切口。兩組患者術后第1天進行小范圍的腕部活動,術后第2天換藥并拔除引流條,術后觀察1個月。
1.4 觀察指標和評價標準觀察兩組臨床療效、治療前后Cooney腕關節(jié)評分及不良反應發(fā)生的情況。臨床療效:顯效,手術后患者腕關節(jié)疼痛感消失,腕關節(jié)活動度以及腕關節(jié)功能等恢復正常;有效,手術后患者腕關節(jié)疼痛感有所減輕,腕關節(jié)活動度以及腕關節(jié)功能等恢復接近正常;無效,手術后患者腕關節(jié)疼痛感沒有得到緩解,腕關節(jié)的活動度以及腕關節(jié)功能無變化[4]。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Cooney腕關節(jié)評分:比較兩組術前及術后1個月Cooney腕關節(jié)評分,包括疼痛、功能、活動范圍、屈曲/伸展活動度,每一部分的總分為25分,分數越高腕關節(jié)的恢復程度越好。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兩組患者術后肌腱粘連、畸形愈合、關節(jié)僵硬的發(fā)生情況。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不良反應發(fā)生例數/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方法數據錄入SPSS22.0軟件中分析,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88.00%(22/25),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0.00%(15/2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例(%)]
2.2 兩組Cooney腕關節(jié)評分對比術前,兩組Cooney腕關節(jié)評分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術后1個月,兩組Cooney腕關節(jié)評分均較術前提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Cooney腕關節(jié)評分對比(分,±s)
表2 兩組Cooney腕關節(jié)評分對比(分,±s)
注:與本組術前比較,*P<0.05。
屈曲/伸展活動術前 術后1個月觀察組對照組組別 n 疼痛術前 術后1個月功能術前 術后1個月活動范圍術前 術后1個月25 25 t P 9.51±2.11 9.45±2.21 0.098>0.05 23.34±2.21*20.36±2.10*4.887<0.05 12.23±2.35 12.32±2.17 0.141>0.05 21.49±2.64*18.11±2.20*4.918<0.05 17.21±3.16 17.25±3.02 0.046>0.05 20.91±1.20*19.62±1.24*3.738<0.05 13.23±2.20 13.19±2.43 0.061>0.05 18.70±2.24*15.51±2.63*4.617<0.05
2.3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對比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2.00%(3/25),低于對照組的40.00%(10/2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對比[例(%)]
治療C型橈骨遠端骨折通常采用切開復位固定的方法,通過對骨折部位切開復位,加以鋼板內固定,可以很好地改善關節(jié)功能[5]。臨床通常選取背側鎖定鋼板內固定術,但此類手術需要切開關節(jié)囊,同時內固定的鋼板位于伸肌支持帶下側,容易造成肌腱粘連等并發(fā)癥[6]。
本研究觀察組總有效率為88.00%(22/25),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0.00%(15/2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掌側鎖定鋼板內固定術治療可以提升C型橈骨遠端骨折患者的治療效果。掌側鎖定鋼板內固定較為服帖,同時不需要預先彎折,旋前方肌能覆蓋在鋼板上方,避免了鋼板對肌腱的刺激和磨損;其次相較于背側入路,可以有效減少腕部韌帶的破壞,同時患者掌側位置的旋前方肌可對鋼板和肌腱組織進行隔開,從而可有效避免肌腱發(fā)生磨損,遠期治療效果更好[7]。本研究術后兩組患者的Cooney腕關節(jié)評分均較術前提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掌側鎖定鋼板內固定術治療可促進患者腕關節(jié)恢復。掌側鎖定鋼板內固定術的操作對于掌側韌帶的損傷更小,同時手術大多不會進入腕關節(jié)內,因此對術后腕關節(jié)的功能影響較小,有利于腕關節(jié)功能的恢復[8]。其次經掌側入路,能夠保護軟組織,術中以避免對于神經血管的損傷,鈦板與骨之間不進行直接的接觸,起到內固定的支架作用,不需要剝離骨膜,對血運的影響較小,更加有利于骨關節(jié)的愈合。本研究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2.00%,低于對照組的40.00%(P<0.05),表明通過掌側鎖定鋼板內固定術治療可減少不良反應的發(fā)生。掌側鎖定鋼板內固定術具有更多的空間放置鋼板,骨面較為平坦,同時有旋前方肌的保護,能夠有效防止肌腱產生磨損,減少手腕背部軟組織損傷而導致的畸形愈合。術中鈦板和掌側屈肌腱之間有旋前方肌形成的肌肉屏障,避免了兩者直接接觸,減少了肌腱粘連的發(fā)生[9]。
綜上所述,采用掌側鎖定鋼板內固定術治療C型橈骨遠端骨折,可以促進患者腕關節(jié)功能的恢復,不良反應較少,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