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學(xué)福
(河南省新蔡縣人民醫(yī)院 新蔡 463500)
慢性支氣管炎(Chronic Bronchitis,CB)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疾病之一,早期臨床癥狀較為輕微,常見癥狀為咳嗽、咳痰及喘息等。CB在中老年群體中發(fā)病率較高,患者長期患病且未得到有效治療時,極易出現(xiàn)阻塞性肺氣腫、肺動脈高壓、肺源性心臟病等多種并發(fā)癥,影響患者身心健康,嚴重者甚至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1~2]。因此,及時有效的治療措施對CB患者而言尤為重要。阿莫西林為廣譜抗生素,具有較強的殺菌作用,為目前臨床治療CB的常用藥物。但CB患者多伴呼吸道痰液潴留,影響通氣功能,單純采用阿莫西林對痰液清除效果不理想。鹽酸氨溴索為祛痰藥,具有良好的黏痰溶解作用,且可潤滑呼吸道,有利于痰液排出呼吸道潴留痰液,改善患者通氣功能[3]。本研究主要分析CB患者采用鹽酸氨溴索聯(lián)合阿莫西林治療的效果?,F(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醫(yī)學(xué)倫理委員會批準。選取2018年6月~2019年5月新蔡縣人民醫(yī)院收治的84例CB患者,以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2例。觀察組男27例,女15例;病程2~12年,平均(6.24±2.36)年;年齡34~71歲,平均(56.32±7.21)歲。對照組男26例,女16例;病程2~11年,平均(6.56±2.47)年;年齡35~70歲,平均(57.14±6.89)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選標準納入標準:符合CB診斷標準[4];處于急性加重期;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伴有肺源性心臟病、肺氣腫等并發(fā)癥者;伴有心、肝、腎等重要器官嚴重疾病者;對本研究藥物過敏者;患惡性腫瘤者;用藥依從性不佳者。
1.3 治療方法兩組均行常規(guī)治療,包括給予平喘藥物、控制支氣管痙攣藥物、吸氧等。對照組行阿莫西林膠囊(國藥準字H13023964)治療,0.5 g/次,3次/d。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chǔ)上聯(lián)合鹽酸氨溴索注射液(國藥準字H20183504)治療,30 mg/次,溶入100 ml的生理鹽水中靜脈滴注,2次/d。兩組治療時間均為10 d。
1.4 評價指標(1)臨床療效。治愈:X胸片顯示正常,患者各項臨床癥狀如氣喘、咳嗽、咳痰等消失;顯效:X胸片顯示病灶改善明顯,患者各項臨床癥狀如氣喘、咳嗽、咳痰等顯著改善;有效:X胸片顯示病灶有所好轉(zhuǎn),患者各項臨床癥狀均有所改善;無效:患者X胸片、各項臨床癥狀均無明顯變化。總有效率=(治愈例數(shù)+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2)臨床癥狀積分:治療前后對患者咳痰、氣喘、咳嗽等癥狀按嚴重程度從無到重分別記為0~3分。(3)肺功能指標:治療前后應(yīng)用北京麥邦光電儀器有限公司提供的MSA99肺功能檢測儀測定兩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及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水平。
1.5 統(tǒng)計學(xué)方法采用SPSS23.0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量資料均行Shapiro-Wilk正態(tài)分布檢驗,符合正態(tài)分布以(±s)表示,采用t檢驗;以%表示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5.24%,高于對照組的80.95%(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例(%)]
2.2 兩組臨床癥狀積分對比治療前,兩組臨床癥狀積分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兩組治療后咳痰、氣喘、咳嗽癥狀積分均下降,且觀察組較對照組低(P<0.05)。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癥狀積分對比(分,±s)
表2 兩組臨床癥狀積分對比(分,±s)
注:與組內(nèi)治療前相比,*P<0.05。
咳嗽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觀察組組別 n 咳痰治療前 治療后氣喘治療前 治療后42 42 t P 2.17±0.67 2.26±0.59 0.653 0.515 1.32±0.58*0.65±0.47*5.816 0.000 2.51±0.36 2.47±0.54 0.399 0.691 1.24±0.31*0.34±0.37*12.083 0.000 2.38±0.75 2.34±0.62 0.266 0.791 1.19±0.47*0.51±0.42*6.992 0.000
2.3 兩組肺功能指標對比治療前,兩組肺功能指標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兩組治療后FVC、FEV1及FEV1/FVC水平均上升,且觀察組較對照組高(P<0.05)。見表3。
表3 兩組肺功能指標對比(±s)
表3 兩組肺功能指標對比(±s)
注:與組內(nèi)治療前相比,*P>0.05。
FEV1/FVC(%)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觀察組組別 n FVC(L)治療前 治療后FEV1(L)治療前 治療后42 42 t P 2.28±0.46 2.24±0.42 0.416 0.678 2.34±0.31*2.98±0.34*9.015 0.000 1.19±0.26 1.12±0.21 0.357 0.178 1.57±0.17*2.26±0.27*14.015 0.000 0.52±0.04 0.50±0.08 1.449 0.151 0.67±0.13*0.76±0.17*2.725 0.002
CB的主要病理變化包括腺體增生肥大、分泌功能亢進、黏膜上皮細胞的纖毛受損、支氣管壁出現(xiàn)炎性細胞浸潤、充血、水腫及纖維增生等,發(fā)病原因目前尚不明晰,一般認為常與病毒、有毒氣體或顆粒、細菌感染等相關(guān)[5]。目前臨床上以平喘、化痰、抗炎、解痙等作為基礎(chǔ)治療原則進行對癥治療,如阿莫西林、鹽酸氨溴索等均是CB臨床常用藥物[6~7]。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較對照組高,咳痰、氣喘、咳嗽癥狀積分較對照組低,F(xiàn)VC、FEV1及FEV1/FVC水平較對照組高,表明應(yīng)用分析鹽酸氨溴索聯(lián)合阿莫西林治療CB的療效較高。臨床研究表明,伴有呼吸道疾病患者的痰液中通常含有較多的多糖纖維和糖蛋白,這也是其體內(nèi)痰液黏稠的主要原因[8]。鹽酸氨溴索是一種黏液分解劑,具有溶解分泌物及黏液排出的作用,能夠通過裂解黏液中的多糖纖維及糖蛋白,減少機體呼吸道內(nèi)部黏液的滯留及促進黏稠分泌物的排出,從而有效促進患者排痰,改善其呼吸狀況,同時通過增強支氣管內(nèi)纖毛運動,減輕纖維的黏附能力,可確保痰液從體內(nèi)順利排出。鹽酸氨溴索還可清除機體肺組織內(nèi)的其他炎癥介質(zhì)和氧自由基,通過降低局部滲出,從而較好地發(fā)揮抗炎和抗氧化的作用,其半衰期通常為7~12 h,經(jīng)肝臟代謝,一般90%可由腎臟清除[9]。阿莫西林是較為常用的一種半合成青霉素類廣譜β-內(nèi)酰胺類抗生素,具有較強的殺菌作用,且耐酸性較強,臨床上常用于治療葡萄球菌、溶血鏈球菌、流感嗜血桿菌及肺炎鏈球菌等細菌導(dǎo)致的支氣管炎及肺炎,其與鹽酸氨溴索聯(lián)用能夠有效提高抗生素在機體肺組織的藥物濃度,顯著提高CB的治療效果[10]。綜上所述,應(yīng)用鹽酸氨溴索聯(lián)合阿莫西林治療CB可顯著改善患者臨床癥狀及肺功能,效果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