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富勤,馬麗翠,鄭進烜,肖霞云,張新軍*
(1. 云南省林業(yè)調查規(guī)劃院,云南昆明 650051;2. 昭通學院農(nóng)學與生命科學學院,云南昭通 657000;3.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江蘇南京 210046)
濕地與森林、海洋一起并稱為地球三大生態(tài)系統(tǒng),是地球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生態(tài)服務價值,能直接為人類日常生活提供必要的植物產(chǎn)品與副產(chǎn)品、藥材等直接物質[1-2]。濕地植物一般指適應生長在有淺層積水、水陸交匯處或土壤潮濕環(huán)境中的植物,其根、葉等植物結構與生理特征具有適應于濕地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機制[3-5],其主要用途是藥用、食用、飼料、觀賞等[6]。云南省地處我國西南邊陲,橫跨北溫帶、中溫帶、南溫帶、北亞熱帶、中亞熱帶、南亞熱帶、北熱帶7 種氣候帶類型[7],孕育了復雜多樣的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類型,自然濕地的高原地理特點顯著,尤其是高原湖泊、高山亞高山沼澤草甸。因此,云南濕地植物具有明顯的地域特色,其中蘊藏的植物資源多具藥用價值。目前,隨著全球氣候變化、外來物種入侵、農(nóng)業(yè)與畜牧業(yè)發(fā)展,云南濕地及其植物受到不同程度的威脅和破壞,加之過度采挖中草藥,已影響濕地藥用植物資源的保護與可持續(xù)利用[8-9]。然而,目前藥用植物的研究主要以區(qū)域內陸生植物為主[10-13],而對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范圍的濕地植物的研究報道很少[14-16]。為加快云南濕地藥用植物資源的調查與研究,逐步提高對濕地植物資源的保護利用水平,我們采用野外實地調查與室內資料整理分析的方法,對云南濕地藥用維管植物資源進行了系統(tǒng)地統(tǒng)計分析,旨在探明云南濕地藥用植物資源的現(xiàn)狀,分析濕地植物資源開發(fā)利用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措施和建議,為云南濕地藥用植物資源的合理開發(fā)利用及有效保護提供科學依據(jù)。
云南省位于東經(jīng)97°31′~106°11′,北緯21°8′~29°15′之間,橫跨北溫帶、中溫帶、南溫帶、北亞熱帶、中亞熱帶、南亞熱帶、北熱帶等7種氣候帶類型。全省最熱月平均氣溫在19~22℃,最冷月平均氣溫在6~8℃。降水量在1 000 mm 以上,85% 的雨量集中在5~10月的雨季,11月至次年4月為旱季[7]。云南省濕地共分為4 個濕地類14 個濕地型,是內陸濕地型最多省份,主要以六大水系(金沙江、瀾滄江、怒江、伊洛瓦底江、紅河、珠江)和九大高原湖泊為主,總面積56.35 × 104hm2,占國土面積的1.47%,其中,河流濕地24.18 × 104hm2,湖泊濕地11.85 ×104hm2,沼澤濕地3.22 × 104hm2,人工濕地17.10 ×104hm2。記錄有濕地植物204 科876 屬2 274 種,記錄濕地植被共6個植被型組12個植被型189個濕地植物群系[17-18]。
采用野外實地調查和室內資料整理分析相結合的方法進行統(tǒng)計研究。其中野外實地調查主要通過對云南地區(qū)重要濕地植物資源進行實地考察、拍攝照片、標本采集與鑒定、藥用植物利用訪談與調查等野外工作;室內資料整理分析為:通過《云南濕地植物名錄》[17]、《中國濕地資源(云南卷)》[18]、《云南高原濕地植物的分類與地理生態(tài)特征匯編》[19]和《云南植物志》[20]等文獻資料進行查閱分析,整理獲得云南濕地植物名錄,并進行云南濕地植物資源編目與數(shù)據(jù)庫構建。在此基礎上,根據(jù)《藥用植物資源學》[21]、《中藥大辭典》[22]、《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3]、《中藥學》[24]對濕地藥用植物藥用部位與藥用功效的相關劃分標準,構建云南濕地藥用植物種質資源數(shù)據(jù)庫,該數(shù)據(jù)庫包含了藥用植物的中文名、拉丁名、生活型、藥用部位和藥用功效等信息,在此基礎上對云南濕地藥用植物資源的多樣性進行分析與評價。
根據(jù)野外調查、相關資料查閱與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云南濕地分布藥用植物112科383屬654種。其中蕨類植物24 科36 屬56 種,雙子葉植物67 科261屬475 種,單子葉植物21 科86 屬123 種。雙子葉植物在科、屬、種3個水平上最多,分別占藥用植物總科數(shù)、總屬數(shù)、總種數(shù)的59.82%、68.15%、72.63%(表1)。
表1 云南濕地藥用維管植物資源統(tǒng)計Table 1 Medicinal vascular plants from wetland in Yunnan Province
根據(jù)科內含種數(shù)的多少,將云南濕地內藥用維管植物劃分為:含1 種的科、2~9 種的科、10~19 種的科、20~29種的科、20種以上的科。在所有的112科中,含2~9種的科占絕對優(yōu)勢,有鳳尾蕨科、川續(xù)斷科、黃楊科、燈心草科等67 科221 種,分別占藥用植物總科數(shù)、占總種數(shù)的59.82%、33.79%;含有1 種的科次之,有蘋科、粟米草科、谷精草科、黑三棱科等25 科25 種,占總科數(shù)和總種數(shù)的22.32% 和3.82%,表明了藥用植物科組成的多樣性和復雜性;含10~19種的科有百合科、十字花科、天南星科、鴨跖草科等10 科122 種,占總科數(shù)和總種數(shù)的8.93%和18.65%;超過20 種以上的優(yōu)勢科有10 科286 種,分別為菊科(55種)、唇形科(32種)、蓼科(31種)、毛莨科(31種)、蝶形花科(25種)、禾本科(25種)、玄參科(24 種)、薔薇科(22 種)、莎草科(21)、虎耳草科(20種)。這10科內所含的藥用植物為突出優(yōu)勢種,共占藥用維管植物總數(shù)的43.74%,對云南濕地內的藥用資源起主導作用(表2)。
表2 云南濕地藥用維管植物科所含種數(shù)統(tǒng)計Table 2 Medicinal vascular plants at the family level from wetland in Yunnan Province
根據(jù)屬內含有藥用維管植物種數(shù)的多少,將植物劃分為:含1 種的屬、2~4 種的屬、5~9 種的屬、10 種以上的屬。在藥用植物383 屬中,單種屬有水蕨屬、巖白菜屬、桃兒七屬、薏苡屬等252屬,占總屬數(shù)65.80%,具絕對優(yōu)勢;其次是含2~4種的屬,有貫眾屬、金蓮花屬、水蘇草屬、荸薺屬等111 屬262 種,分別占總屬數(shù)、占總種數(shù)的28.98%、40.06%;含5~9種的屬有鳳尾蕨屬、銀蓮花屬、珍珠菜屬、鳶尾屬等19 屬116 種,分別占總屬數(shù)、總種數(shù)的4.96%、17.74%;含10 種以上的屬僅有蓼屬,含有藥用植物24 種,是云南濕地藥用維管植物中優(yōu)勢度最大的1個屬(表3)。由科屬內的植物組成可以看出,云南濕地藥用維管植物含有1 個種和2-4 種的屬所占比例大,優(yōu)勢科和優(yōu)勢屬所占的比例小,說明云南濕地藥用維管植物的種類組成復雜且豐富,具有較高的生物多樣性。
表3 云南濕地藥用維管植物屬所含種數(shù)統(tǒng)計Table 3 Medicinal vascular plants at the genus level from wetland in Yunnan province
對云南濕地藥用維管束植物不同生活型進行統(tǒng)計分析,草本類藥用植物占絕對優(yōu)勢,占總科數(shù)的86.61%、總屬數(shù)的93.99%、總種數(shù)的95.11%,所占比例均超過了85%。灌木類藥用植物次之,喬木類藥用植物最少,僅有1科1屬2種,所占比例均在1%以下,詳見表4。濕地藥用植物生活型組成以草本為主,灌木、喬木較少,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了濕地植物的組成特征。
表4 云南濕地藥用維管束植物不同生活型統(tǒng)計Table 4 Medicinal vascular plants based on different growth forms from wetland in Yunnan Province
根據(jù)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第一批)[25]、《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26]對云南濕地654種藥用維管植物逐一查閱,結果表明: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中有濕地藥用植物4 種,隸屬4 科4 屬,其中國家Ⅰ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1 種、國家Ⅱ重點保護野生植物3種;在《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中有濕地藥用植物9 種,隸屬4 科7 屬,其中有極危物種1 種、瀕危物種2 種、近危物種4 種、易危物種2 種(表5)。濕地內珍稀瀕危藥用植物因其自身的生物學特性,對外界環(huán)境要求苛刻,一旦生境遭受破壞后較難恢復。云南濕地瀕危藥用維管植物種類豐富,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了云南濕地生態(tài)狀況良好,能為這些對生長環(huán)境要求苛刻的珍稀瀕危植物提供良好生境,需對這些種質資源需加以重點關注與保護,防止過度開發(fā)利用。
表5 云南濕地重點保護藥用維管植物名錄Table 5 List of the key protected medicinal vascular plants from wetland in Yunnan Province
按藥用部位的不同,將云南濕地藥用維管植物可分為全草、根及根莖類、莖類、葉類、果實類、種子類、花類、皮類等8 類來體現(xiàn)藥用部位的多樣性[27-28],有些藥用植物藥用部位存在多個器官,因此在統(tǒng)計時,多個部位均可藥用的種類在不同藥用部位植物中均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結果顯示:以全草入藥的種類最多,共436 種,占藥用植物總種數(shù)的66.67%,如翠云草(Selaginella uncinata)、云南紅景天(Rhodiola yunnanensis)、毛蓼(Polygonum barba‐tum)、云南獐牙菜(Swertia yunnanensis)、細果野菱(Trapa incisa)等。其次為根及根莖入藥類,有134種,占藥用植物總種數(shù)的20.49%,如烏頭(Aconitum carmichaelii)、七葉鬼燈檠(Rodgersia aesculifolia)、紫地榆(Geranium strictipes)、大狼毒(Euphorbia jolki‐nii)、百脈根(Lotus corniculatus)等。莖類藥用植物有91 種,占藥用植物總種數(shù)的13.91%,如黃金鳳(Impatiens siculifer)、桃兒七(Sinopodophyllum hexan‐drum)、小白及(Bletilla formosana)、野燈心草(Jun‐cus setchuensis)、菰(Zizania latifolia)等。葉類藥用植物有45種,占藥用植物總種數(shù)的6.88%,如雞骨柴(Elsholtzia fruticosa)、少花龍葵(Solanum america‐num)、鐘萼草(Lindenbergia philippensis)、芭蕉(Musa basjoo)、滇西箭竹(Fargesia communis)。其它藥用部位種類占藥用植物總種數(shù)均在4% 以下,藥用植物種數(shù)從多到少為果實類=花類>種子類>皮類,詳見表6。
表6 云南省濕地藥用維管植物不同藥用部位統(tǒng)計Table 6 Medicinal vascular plants based on different medici?nal parts from wetland in Yunnan Province
按藥用功效可將云南濕地藥用維管植物分為清熱藥類、祛風濕類、解表藥類等19 種類型[27,29]。由于有些植物的藥用功效有多種,統(tǒng)計分析時均納入相應的類型中進行分析。結果表明:云南濕地藥用維管植物中以清熱類藥最多,有253種,占藥用植物總種數(shù)的38.69%,如大羽貫眾(Cyrtomium macro‐phyllum)、金蕎麥(Fagopyrum dibotrys)、過路黃(Lysi‐machia christiniae)、夏枯草(Prunella vulgaris)、紅鱗扁莎(Pycreus sanguinolentus)等。止血類有88種,占藥用植物總種數(shù)的13.46%,如草血竭(Polygonumpaleaceum)、九味一枝蒿(Ajuga bracteosa)、巖白菜(Bergenia purpurascens)、巖菖蒲(Tofieldia thibetica)、香附子(Cyperus rotundus)等。祛風濕類有84 種,占藥用維管植物總種數(shù)的12.84%,如落新婦(Astilbe chinensis)、接骨草(Sambucus javanica)、糙蘇(Phlo‐mis umbrosa)、粗莖秦艽(Gentiana crassicaulis)、露水草(Cyanotis arachnoidea)等?;瘽耦愑?2 種,占藥用維管植物總種數(shù)的9.48%,如裂葉星果草(Astero‐pyrum cavaleriei)、柳蘭(Chamerion angustifolium)、高原點地梅(Androsace zambalensis)、水八角(Gratiola japonica)、澤瀉(Alisma plantago-aquatica)等。其它藥用功效種類數(shù)均少于30 種,其種數(shù)從多到少為:化痰止咳平喘類>活血化淤類>解表類=理氣類>補虛類>溫里類>拔毒化腐生肌類>收澀類>消食類>驅蟲類=安神類>平肝息風類>解毒殺蟲燥濕止癢類>瀉下類>開竅類,詳見表7。
表7 云南濕地藥用維管植物藥用功效統(tǒng)計Table 7 Medicinal effects of medicinal vascular plants from wetland in Yunnan Province
云南省濕地現(xiàn)調查到藥用維管植物112 科383屬654 種,其中含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4 種,被《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收錄為極危、瀕危、近危、易危共9 種。含1 種和含2~9 種的科、含1 種的屬和含2~4 種的屬占絕對優(yōu)勢,主要為草本,灌木、喬木種類較少,濕地藥用維管植物優(yōu)勢科為菊科、唇形科、蓼科、毛莨科。按藥用部位劃分為8類,以全草類用藥所占比例較高,其次是根及根莖類、莖類用藥。按藥用功效劃分為19 類,主要是清熱類、祛風濕類、止血類藥用植物居多。以上調查結果表明濕地藥用植物資源無論從種類、科屬結構、藥用部位、藥用功效等方面都具有豐富的多樣性。
云南省濕地藥用維管植物資源豐富,許多物種既是傳統(tǒng)藥用植物,又有較高食用價值和觀賞價值,具有較高的開發(fā)利用價值,如水蕨(Ceratopteris thalictroides)、莼 菜(Brasenia schreber)、水 芹(Oe‐nanthe javanica)、管花鹿藥(Maianthemum henryi)等具較高的食用價值,云南金蓮花(Trollius yunnanen‐sis)、睡菜(Menyanthes trifoliata)、紅花龍膽(Gentia‐na rhodantha)、鵝毛玉鳳花(Habenaria dentata)、尼泊爾鳶尾(Iris decora)等具較高的觀賞價值。濕地植物資源多樣性一定程度體現(xiàn)了云南濕地植物資源的豐富和利用潛力。
云南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有4 類14 型,是內陸濕地型最多省份[18],近年來,云南省通過建立自然保護區(qū)、水源保護區(qū)、濕地公園、濕地保護小區(qū)等各類保護地,濕地保護率達52.96%[30],但全省仍然有近一半的濕地未受到保護,尤其是高山湖泊、高山亞高山沼澤等生態(tài)環(huán)境脆弱區(qū)域,由于過度放牧、不合理采挖野生植物資源、基礎設施建設、旅游等人為活動對藥用植物的生境造成了較大的影響[31-32]。而這些區(qū)域恰恰是藥用植物分布的密集區(qū)域且具有明顯的地域特色。因此,當前面臨亟需解決的問題是如何引導當?shù)厝嗣癖Wo濕地植物資源,及合理開發(fā)利用濕地藥用植物資源。
4.2.1 加強種質資源調查評價
云南濕地類型多樣,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環(huán)境條件,保存著眾多珍貴植物資源,隨著云南生態(tài)文明建排頭兵和美麗云南創(chuàng)建,多數(shù)濕地植物資源得到有效的保護,而摸清濕地藥用維管植物資源的種類與生存狀況是對其保護的首要任務[29]。因此,必須對云南省濕地藥用植物資源的種類、資源量、生境、民間利用情況展開徹底的調查,尤其是高山湖泊、高山亞高山沼澤的調查,確定云南濕地藥用植物名錄,并建立濕地藥用植物資源信息數(shù)據(jù)庫,并對有重要開發(fā)利用前景的濕地植物資源進行保護和開發(fā)的可行性論證,建立種質基因收集庫,保護稀缺資源,從而為濕地植物資源可持續(xù)開發(fā)利用和保護提供科學依據(jù)[5,33]。
4.2.2 加強藥用植物資源科研研究
云南濕地植物資源具有很大的綜合開發(fā)利用的潛力。一方面充分利用云南省的資源優(yōu)勢,聯(lián)合相關科研單位,在種質資源評價基礎上,加強對這些資源的科研工作,緩解野生種質資源短缺問題,如對藥用植物的人工馴化、藥用與保健功能進行重點研究[34]。另一方面,因地制宜選擇具有地方特色、藥用價值高、市場競爭力大的藥用植物種類,如桃兒七(Sinopodophyllum hexandrum)、巖白菜(Berge‐nia purpurascens)、云南紅景天(Rhodiola yunnanen‐sis)、小白及(Bletilla formosana)等,通過引導當?shù)鼐用襁M行仿野生栽培、科學采收,緩解對野生藥用植物資源利用的壓力,維持野外種群穩(wěn)定,以確保濕地藥用植物資源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4.2.3 加強濕地保護體系建設藥用植物資源保護的重要途徑是就地保護,不僅能保護植物物種及其藥用物質形成的特定生境,還能有效地控制人為干擾對藥用植物資源的影響[29,35]。因此,需做好國土空間規(guī)劃,對高山湖泊、高山、亞高山沼澤等關鍵性濕地區(qū)域,通過濕地類型的自然保護區(qū)、濕地公園、濕地保護小區(qū)等保護地建設,有效保護珍稀濕地資源,禁止?jié)竦刭Y源被破壞與過度開發(fā)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