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明,張 迪,劉林云,劉玉峰,李俊輝,王勇飛,張曉輝,周獻偉
(河南省洛陽正骨醫(yī)院 河南省骨科醫(yī)院,河南 鄭州 450000)
胸腰椎骨折后,腹脹是臨床最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1],主要表現(xiàn)為腹部膨隆脹痛,無排氣排便伴惡心,不愿進食,胃腸積氣,胃腸蠕動減慢,腸鳴音減弱甚至消失,嚴重者可導致腸梗阻,嚴重影響患者術后康復進程[2]。脊椎外科技術目前多專注于手術器械及術式的革新,對于脊柱外科并發(fā)癥,特別是骨折術后胃腸功能紊亂而出現(xiàn)的腹脹仍束手無策,只是采取促進胃腸動力的對癥治療,仍然沒有特效治療藥物。筆者回顧性分析采用潤腸通氣湯輔助順氣臍貼治療胸腰椎骨折術后腹脹,療效顯著,現(xiàn)報告如下。
根據(jù)1994年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發(fā)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yī)藥行業(yè)標準(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本次課題研究的診斷標準為:第一診斷符合單純性胸腰椎骨折診斷標準(TCD編碼為BGG000,ICD-10編碼為:S32.001腰椎骨折;S22.001胸椎骨折)的新鮮骨折患者,無合并其它骨折;X線片顯示椎體壓縮大于等于30%;爆裂型骨折骨塊向后移位超過椎管1/3;除外病理性骨折。
符合以上標準行手術治療的患者100例,隨機分為A、B、C、D4組,每組25例,對照A組25例(新斯的明肌注),觀察組3組各25例:觀察B組25例(潤腸通氣湯口服),觀察C組25例(順氣臍貼外敷),觀察D組25例(潤腸通氣湯+順氣臍貼療法)。
對照組:術后患者清醒3 h后即開始采取新斯的明0.5 mg,肌注,1日兩次。觀察組施潤腸通氣湯組,主方:大黃(后下)9 g、火麻仁15 g、番瀉葉12、柴胡15 g、檳榔15 g、當歸12 g、白術12 g、白芍12 g、茯苓12 g、甘草10 g。配方顆粒直接口服,術后患者清醒3 h后開始服用,1日1劑,1日兩次。早晚空腹服用;順氣臍貼組,使用順氣臍貼:木香10 g,枳殼10 g,烏藥10 g,檳榔10 g,沉香5 g,研粉,用法:適量蜜糖調(diào)成糊狀,于術后患者清醒3 h后開始外敷臍部神闕穴,覆蓋范圍5 cm×5 cm,厚0.5 cm,每天8 h連續(xù)2 d;潤腸通氣湯+順氣臍貼組,兩組方法同用;各組分別于干預后6 h、12 h、24 h、48 h觀察腹脹及腸鳴音、肛門排氣情況。服用2 d后對比療效。
主要癥狀評價:主要癥狀的評價根據(jù)病人惡心、嘔吐、腹痛、腹脹等自覺癥狀積分進行療效評定。其標準為:0分,無癥狀;輕度、中度、重度惡心/嘔吐/腹痛/腹脹分別為1、2、3分。記錄術后腸鳴音恢復正常時間(腸鳴音3~4次/分,無氣過水音及無腸鳴音亢進、減弱)以及肛門排氣或排便的時間。
表1 各組前后癥狀積分比較 分
表2 各組腸鳴音恢復時間和排氣恢復時間比較 h
胸腰椎骨折手術后創(chuàng)傷、麻醉等使部分神經(jīng)支配被阻斷也會加重胃腸神經(jīng)激素調(diào)節(jié)紊亂,導致術后出現(xiàn)腸麻痹,也使腸功能受到一定的抑制,表現(xiàn)為腹脹,腸鳴音減弱或消失,患者出現(xiàn)腹痛,惡心,嘔吐等癥狀[3]。有研究顯示行氣活血泄熱攻下中藥能加速胃腸蠕動恢復和排氣排便作用,有效緩解胸腰椎術后患者腹痛、腹脹等癥狀[4]。其機理在于跌打損傷致脊柱骨質(zhì)受損,傷及督脈和足太陽膀胱經(jīng),血溢脈外,瘀阻經(jīng)絡,內(nèi)傳臟腑,臟腑功能失調(diào),氣機升降失常,腹氣瘀滯不通,加之瘀血內(nèi)阻,腸中之氣與糟粕不能通達于下,形成腹脹。因骨折多屬實證,多數(shù)患者舌紅苔黃脈弦數(shù)。故治則采用化瘀理氣,通調(diào)臟腑[3,4]。本研究中采用潤腸通便湯治療腰椎骨折術后腹脹取得明顯的臨床療效,腹脹腹痛惡心嘔吐癥狀明顯好于新斯的明組,方中大黃大黃苦寒瀉熱,推陳致新又能活血;火麻仁咸寒潤燥軟堅,瀉熱通便,起到了通里攻下,行氣活血的作用。腸鳴音和排氣時間均較對照新斯的明組有明顯縮短。
穴位貼敷是一種具有雙向調(diào)節(jié)的中醫(yī)外治法,能有效促進胃腸平滑肌的蠕動收縮,達到排氣和排便的目的。神闕穴即肚臍,又名臍中,是人體任脈上的要穴。與督脈相表里,由于臍帶是胎兒時期唯一從母體獲得氣血精氣的通道,也是腹部最晚閉合處,臍內(nèi)有豐富的血管和神經(jīng)以及淋巴管,這種結(jié)構(gòu)使得藥物可以很容易透皮而入,透血管而達全身,而且藥物的芳香性味可以刺激臍部的末梢神經(jīng),通過神經(jīng)反射作用來調(diào)節(jié)植物神經(jīng)的功能,從而改善腹部胃腸功能紊亂的癥狀[5]。本組研究用敷貼后腸鳴音恢復和排氣時間明顯明顯提前,尤其是緩解腹脹癥狀甚至優(yōu)于潤腸通氣湯,減少了大便干結(jié),患者腹痛腹脹以及惡心嘔吐癥狀明顯減輕,患者滿意度明顯好于新斯的明肌注效果,但是其單獨應用時排氣時間與潤腸通氣湯相比無明顯優(yōu)勢,而與潤腸通氣湯合用時效果顯著好于單獨應用。
上述兩種臨床治療方法能顯著增加腸道的蠕動、容積和推動功能,故臨床中采用兩種方法同時應用,施治療效顯著優(yōu)于單一治療。本臨床研究表明,中藥內(nèi)服加外治,合理運用,能有效地促進胃腸平滑肌蠕動,及時解除胸腰椎骨折后并發(fā)腹脹帶來的痛苦,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