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瑜
【摘要】當前初中英語的閱讀課堂逐步傾向于教授語言知識,而在英語泛讀課上,學生對文章的學習也淺嘗即止。初中英語教師需在初中英語泛讀課上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能力。因此,本文簡要分析了目前初中英語泛讀課現(xiàn)狀,同時提出了在初中英語泛讀課上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能力的方法。
【關鍵詞】語言能力;初中英語;泛讀課;
目前初中英語泛讀課現(xiàn)狀
教學內(nèi)容、方式單一
目前大部分初中英語教師將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和語言知識的教授分開,將閱讀課分為泛讀課和精讀課。而在泛讀課上,許多教師僅對教材內(nèi)的主文章的表層含義進行教授,沒有進行文本的深入學習。而且教師常忽略配套的閱讀文章,也沒有進行同類型的文章素材的閱讀對比,教學內(nèi)容單一,學生的語言能力得不到提高。此外,教師的教學方式單一,設計的閱讀任務多以問答形式,且學生容易找到閱讀題答案,過程中沒有聽說讀看寫的學習任務;久而久之,學生只會做淺顯易懂的閱讀題,聽說讀看寫的語言運用能力卻得不到提高。
課堂評價單一
多元化的課堂評價方式在新課改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然而大部分泛讀課堂的評價單一,主要體現(xiàn)在學生能夠完成課堂的閱讀任務,教師簡單地進行語言上的評價,學生也沒有對自己本節(jié)課的語言能力的學習進行評價。長此以往,學生的語言能力沒有得到提升;同時學生不知道自己是否學有所獲,容易誤以為自己完成了課堂的閱讀任務,便能說好英語,學好英語,用好英語。
如何在英語泛讀課培養(yǎng)語言能力
創(chuàng)設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語言興趣
教師應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境調(diào)動學生多種感官,設計合理的課堂活動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語言能力,從而使學生在生活中也能自如地運用語言。因此,初中英語教師應該根據(jù)每節(jié)泛讀課的主題,創(chuàng)設一個貼近學生生活的語言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的語言興趣,明確每節(jié)泛讀課的教學目標,學生能夠清晰了解課堂的交際意義,讓學生走出課堂后,走進生活時能正確地用英語表達自我感受。
以滬教牛津深圳版九年級下冊Unit 3《The environment》泛讀課為例,導入部分以觀看與污染話題相關的視頻為切入點,引起學生對環(huán)境污染影響生活的共鳴,同時要求學生自行提取視頻中的有用信息,引出本節(jié)課話題,成功創(chuàng)設學生爭做陽光環(huán)保衛(wèi)士的情境,從而為后面學習不同污染帶來的問題,以及如何保護環(huán)境作情境鋪墊。教學中播放相應視頻改變了以純本文為基礎的傳統(tǒng)英語教學,給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個生活化的語言學習環(huán)境;而學生“看”這一舉動,不是簡單地看視頻,而是在看后提取有用信息,用于完成后期的閱讀任務。
整合材料,設計合理教學活動
語言能力是指在社會情境中,以聽、說、讀、看、寫等方式理解和表達意義、意圖,傳遞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能力,以及在學習和使用語言的過程中形成語言意識和語感。1由此可見,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不能單靠某一種課型的教授,而是貫穿在英語教學工作當中。教師應做到聽、說、讀、看、寫五種能力有效融入教學活動中,而不是分割這五種能力。
在設計泛讀課教學活動時,教師可根據(jù)話題查找相關視頻,讓學生帶著任務看視頻,創(chuàng)設情境,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也可根據(jù)文本設計錄制相關音頻,采用聽錄音填詞句的教學活動,訓練學生在聽中獲取信息的能力,同時在聽中理解文本大意,最后用自己的話復述或表達自己看法。同時,教師也應設計以讀促寫的教學活動,在讀文本后,設計相應的讀寫訓練,引導學生主動積累詞匯和句法,鼓勵學生將其運用到寫作當中。
同樣以滬教牛津深圳版九年級下冊Unit 3《The environment》泛讀課為例,關于Cutting down forests的文本學習,可以采用聽錄音填詞句的方法,訓練學生在聽中獲取信息的能力及考查學生理解文本大意的能力;每段文本學習中,先通過略讀、掃讀等閱讀技巧獲取信息,而后采用二人共讀、全班齊讀等朗讀方式幫助學生培養(yǎng)語音語感;而最后的閱讀任務是讀后的寫說結合,學生小組合作寫出環(huán)境污染現(xiàn)狀和保護措施,并口頭報告呈現(xiàn),為口頭筆頭輸出積累素材;而整個教學過程中,小組合作操作實際有效,讓學生在探究、自主、合作的氛圍中進行討論和學習。
正視教學評價,肯定學生語言能力
教學評價是英語教學的重要一環(huán),有助于學生了解自身的語言能力情況以及學習情況。因此,教師應該要正視自身的教學評價,肯定學生的能力。教師要做到課下常研究學情,課上仔細觀察學生,從學生學習態(tài)度、學習情況等多方面入手,客觀有效地對學生的語言能力進行評價。同時重視學生自評,生生互評的方式,多元化的評價有助于學生全方位了解自己的語言能力,肯定自我,更有助于學生樹立學習英語的信心。同時,教師也應重視學生對自身課堂的教學評價,從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情況、學生評價等多方面入手,有助于教師反思自我,總結自我,如教師設計的教學活動是否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教師的教學目標是否與學生的語言能力相匹配等問題,教師能夠從學生評價中找到答案,并加以修正。
結語
綜上所述,在英語泛讀課上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能力并不難,需要教師充分認識到學生語言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性與必要性,但絕不僅僅是為了考試。因此,教師在英語教學的過程中,第一要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情境,幫助學生融入課堂;第二要設計合理教學活動,幫助學生運用語言能力完成課堂任務;第三要重視多元化的課堂評價,幫助學生樹立學習信心。
參考文獻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