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超然
什么叫故鄉(xiāng)?祖祖輩輩埋葬在這里,所以叫故鄉(xiāng)。
——題記
一個人的深夜,喜歡關(guān)著燈,戴著耳機,靜靜地躺在床上,聽一曲《故鄉(xiāng)的原風(fēng)景》,細細品味優(yōu)美的旋律。起身,仰望著窗外寧靜的夜空,思緒不經(jīng)意回到過去,想起那個回不去的童年,想起那些回不來的親人,想起在故鄉(xiāng)的天真……這種感覺是復(fù)雜的,傷感中夾雜著幸福,遺憾中透露著美好,回憶時如此悠長。故鄉(xiāng),越想越感到似乎疏遠了的滄桑。
小時候,在故鄉(xiāng)的生活沒少挨打。那時,我看奶奶拿小麥秸掐辮子挺有趣,心血來潮模仿著掐。一下午的時間,我怎么學(xué)都學(xué)不會。奶奶打發(fā)我去吹肥皂泡,任性的我偏不愿意,倒是看奶奶左一掐右一壓嫻熟的動作越發(fā)憋屈,一氣之下,我拿剪刀剪斷了自己已盤成圈的、金黃色的辮子,唉,后果只能自負!我還愛踩家門前的菜地,有一年,我們沒吃上自己家種的冬瓜——瓜秧早被我通通踩死了!爸爸拿著棍子就要來打我,幸好有爺爺護著,爺爺騎上三輪車帶著我上集市去逛。我坐在后面,第一次認真地看爺爺騎車的背影,白里透黃的襯衣,突出的脊梁骨,一時有種說不出來的感覺。不過,看到熱熱鬧鬧的集市,我的心又跑到零食、玩具上了。陽光很暖,連空氣都很甜,三輪車上身著花格裙子的頑童和佝僂的背影,深深烙在記憶里。如今,小小的頑童已長成知書達理的少年,不斷成長,最終遠離了故鄉(xiāng)。
故鄉(xiāng)那片玉米地,是屬于孩子們的樂園。不怕葉子拉傷胳膊,也不怕蚊蟲叮咬,穿梭在地里,你捉我藏。玉米稈托起斜陽,暮風(fēng)掠過,卷著一串串細碎的光,葉子轉(zhuǎn)轉(zhuǎn)身,翻起了黃昏。我站在高高的玉米稈前,輕輕說:“真漂亮?!蓖低嫡聨姿胗衩?,玉米外面包著的青白色的葉子,格外清香,壓在枕頭底下,小心翼翼地,生怕壞了,好像夢里都會彌漫著它們宜人的味道,心也知足了。夜晚,家家戶戶老老小小都出來坐著,我們仰望同一片夜空,低聲細語。聽長輩講嫦娥奔月的故事,朦朧的月光下,幼小的心里常盼望著嫦娥下凡。
后來,一切都沒有了。我已不是喜歡在玉米地里躲貓貓的小姑娘,不是獨愛玉米皮清香的怪女孩,也不再是望著夜空中皎潔的月亮,癡癡想著嫦娥姐姐的傻丫頭。故鄉(xiāng),成了記憶中的樣子。記憶中的事物,記憶中的背影,記憶中的聲音,記憶中的人……淡忘了,只是因為我不在那里了。那一天,我才知道玉米地后面高高低低的土堆是墳?zāi)?,我的親人,也在那里安眠。時光飛逝,物是人非,面對高高矗立的碑,我讀懂了生命流淌的痕跡。不必緬懷什么,不必思考什么,因為此時已淚流滿面。好像是一個玩笑,老人滿臉盛開的皺紋、被風(fēng)吹得凌亂的頭發(fā),他們仿佛昨天,還在不遠處站著、微笑著。
驀然回首,以為忘記的卻永恒在心底,不經(jīng)意間,觸動了內(nèi)心柔軟的地方。思念生根,年華停頓,浮云落日,故人故情。故鄉(xiāng),我萬般無奈地凝視著,已有熱淚悄然滑落。一切,夾在筆記本的空白頁,像夾在時光的罅隙,他們不經(jīng)意間說的話、做的事,跌落在墻角,風(fēng)吹不走,陽光燒不掉,獨自沉眠。我的腦海像掙扎過的水面,許許多多的回憶和思慮,如同波紋,慢慢擴散,最終平靜。留下平如空白的思緒,只剩輕輕地一聲:故鄉(xiāng)??!
在我心中,故鄉(xiāng)會成為一個點,如同亙古不變的孤島。越孤獨,這個點就不斷放大——春天的麥苗,夏天的蟬鳴,秋天的地瓜,冬天的雪花,以及那些不再相逢的人。
故鄉(xiāng)的“故”,既是故事的“故”,又是亡故的“故”。什么叫故鄉(xiāng)?祖祖輩輩埋葬在這里,祖祖輩輩的故事都在這里,所以叫故鄉(xiāng)。
文章以題記開篇,接著引入《故鄉(xiāng)的原風(fēng)景》,由此勾起作者對童年故鄉(xiāng)的回憶,回憶故鄉(xiāng)的人、故鄉(xiāng)的物、故鄉(xiāng)的景,尾聲回到現(xiàn)在,內(nèi)容層次分明,首尾呼應(yīng)。在回憶中,作者的筆觸飽含深情,把童年在故鄉(xiāng)的人、事、物描寫得生動有趣,使人讀來也能深切體會到作者對故鄉(xiāng)濃濃的眷念之情。真情實感的流露,能夠引發(fā)讀者的共鳴,讓讀者在體會作者情感的同時,也陷入對自己故鄉(xiāng)的深深懷念之中。作者的文筆優(yōu)美,文中多處的四字詞語、小短句讀來朗朗上口,不失文學(xué)氣息,也增強了文章的情感表達。
(編輯 高秋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