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德友 李瑩瑩
(河南省統(tǒng)計局,河南 鄭州 450008)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的講話中指出:“中華民族是世界上偉大的民族,有著5000多年源遠流長的文明歷史,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比欢?,由于明清時期對內實行封建專制統(tǒng)治,對外實行閉關鎖國,中國逐漸落后于世界。鴉片戰(zhàn)爭后,中華民族陷入外敵入侵、內戰(zhàn)不斷的危險境地。無數仁人志士進行了救國探索,但都以失敗告終。在這生死存亡的關鍵時期,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的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從此,拯救中國有了科學的指導思想,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有了堅強的領導核心。
18世紀70年代以來,歐美國家先后發(fā)生兩次工業(yè)革命,推進了資本主義國家的現代化進程。反觀中國,仍然沉浸于“天朝上國”、小農經濟不能自拔,遠遠落伍于世界現代化進程,必然要遭受落后挨打和被入侵掠奪的悲慘命運。
工業(yè)革命蓬勃興起,歐美資本主義國家稱霸世界。1760年,英國發(fā)生第一次工業(yè)革命,人類進入“蒸汽時代”,極大提高了生產力,確立了資產階級對世界的統(tǒng)治地位,英國成為世界強國。19世紀60年代,由美國和歐洲主導的第二次工業(yè)革命爆發(fā),人類進入“電氣時代”,各國經濟、政治和文化聯(lián)系進一步加強,資本主義生產呈現社會化趨勢。19世紀末20世紀初,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如美、英、德、法等相繼進入帝國主義階段。列強為了獲取更大的利益,在全球范圍內進行侵略擴張和殖民掠奪,歷史悠久、幅員遼闊的中國成了它們掠奪的對象。
閉關鎖國、夜郎自大,封建的中國落伍于時代。處于封建制度衰落時期的中國,對內實行殘酷的封建統(tǒng)治,對外閉關鎖國。自詡“天朝上國”,將西方近代科技視為“異端之尤”,抱殘守缺、盲目排外,實施“封海”“閉關”政策,斷絕對外經濟、貿易、文化交流,喪失了兩次工業(yè)革命重大機遇,生產方式仍停留在小農經濟,逐漸落伍于世界、落伍于時代。
列強入侵、戰(zhàn)亂頻仍,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840年,英國發(fā)動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清朝戰(zhàn)敗,簽訂中英《南京條約》,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856—1860年,英法發(fā)動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清政府被迫與英、法、俄、美等簽訂《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進一步加深;1900年,八國聯(lián)軍侵略中國,火燒圓明園,簽訂《辛丑條約》,標志著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山河破碎、國土淪喪,中國領土主權遭到踐踏。從1840年到1905年的66年中,中國人民一直掙扎在列強侵華戰(zhàn)爭的硝煙之中,主要資本主義、帝國主義國家都參與了對中國的侵占和掠奪。據粗略統(tǒng)計,列強通過暴力的與非暴力的、非法的與“合法”的手段,侵占中國領土173.9萬平方公里,掠去白銀約1000億兩。在列強的浩劫下,地大物博、資源豐富的中國變得國弱民窮,陷入前所未有的苦難深淵。
軍閥混戰(zhàn)、內亂不止,國家統(tǒng)一夢遙遙無期。辛亥革命后形成的北洋軍閥集團在袁世凱死后分化,他們依靠手中掌握的軍隊以及帝國主義的支持,擁兵自重,中國出現了長達十幾年的軍閥混戰(zhàn),內戰(zhàn)連綿,政局一直處于相對分裂的狀態(tài),給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嚴重影響了中國社會經濟的發(fā)展。
在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機和社會危機之下,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統(tǒng)治,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歷史任務,迫切地擺在中國人民面前。
為了挽救民族危機,拯救民族危亡,中國人民奮起反抗,仁人志士苦苦探索,嘗試進行多次不屈不撓的英勇斗爭,但無不以夢碎和失敗告終。
農民起義期盼的“反帝反封建夢”灰飛煙滅。1851年,太平天國運動爆發(fā),持續(xù)14年,勢力擴展到17省,有力打擊了清王朝的封建統(tǒng)治和外國的侵略,但是由于領導集團政治上過早的封建化,軍事決策一再失誤,最后遭到內外鎮(zhèn)壓,陷于失敗。19世紀90年代后半期,義和團運動把斗爭矛頭直指帝國主義,提出了“扶清滅洋”的口號,促進了中國民眾的覺醒,但是由于農民階級的局限性,沒有先進階級的領導,導致最終失敗。
幻想西學改良的“戊戌變法夢”百日消亡。1898年6月,以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的改良派在光緒皇帝支持下進行了戊戌變法,但僅103天,即遭到以慈禧太后為代表的頑固派殘酷鎮(zhèn)壓,變法失敗,譚嗣同等戊戌六君子“有心殺賊,無力回天”,遺恨京城。
試圖效仿西式的“議會共和夢”碎裂破產。中國民主革命偉大先驅者孫中山先生首次喊出“振興中華”的時代強音,1894年在夏威夷檀香山創(chuàng)建興中會,1905年在日本東京以興中會為基礎成立同盟會。1911年10月10日,同盟會發(fā)動辛亥革命,統(tǒng)治中國268年的清王朝土崩瓦解,中國幾千年的封建專制終結。孫中山和同盟會設想采取美國議會共和治國體制。然而,由于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在中國的統(tǒng)治力量異常強大,以孫中山為首的南京臨時政府僅存3個月,革命果實便被以袁世凱為代表的北洋軍閥竊取。1912年,同盟會聯(lián)合4個小黨派改組為國民黨。
上述種種救國運動,都在一定歷史條件下推動了中國的進步,但都沒能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沒能改變中國人民的悲慘命運,且都以失敗告終。這些運動為什么都失敗了呢,可以從思想和組織兩個方面進行分析。
從思想上看,太平天國運動是帶有小資產階級色彩的農民運動,領導人深信上帝神力,大搞封建專制,頒布的土地綱領具有空想主義色彩,難以實施。義和團運動,雖然矛頭直指帝國主義侵略者,但是思想狹隘落后,信奉民間神魔鬼怪,提出“滅洋”口號,籠統(tǒng)排外色彩嚴重。洋務運動,指導思想是“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即采用西方先進技術的“用”,來維護已經完全不適應生產力發(fā)展的腐朽的封建主義的“體”,沒有動搖封建統(tǒng)治的根基。戊戌變法,缺乏正確的理論指導,照搬照抄英、日等資本主義國家的模式,幻想進行不流血的革命,將中國封建制度和平過渡到資本主義制度,走資產階級改良道路,這在中國行不通。辛亥革命,未能提出可以廣泛動員工農參加革命運動、明確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綱領,對帝國主義抱有幻想,這表明在中國建立資產階級議會共和國是不可能的。
從組織上看,農民領袖具有局限性,太平天國和義和團運動都是以農民為主力的反帝反封建運動,由于農民領袖具有階級局限性,不能代表新的生產方式,提不出科學、有遠見且切合實際的斗爭綱領,組織上不能始終保持領導核心的團結,無法戰(zhàn)勝強大的敵人。洋務派具有封建性,雖然自稱“自強新政”,但是由于領導者李鴻章、曾國藩等都是封建大臣,是封建傳統(tǒng)思想的衛(wèi)道者,只主張學習西方技術,極力反對對封建思想和封建制度進行任何形式的改革。君主立憲派具有軟弱性和妥協(xié)性,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勇氣,只采取改良的辦法,對封建反動勢力和列強寄于幻想,遠離且害怕民眾,得不到廣大民眾的支持,注定會歸于失敗。國民黨缺乏組織性,只代表占中國極少數的民族資產階級的利益,不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黨內組織松散、紀律松弛、派系林立,無法使革命者緊密團結起來形成堅強的戰(zhàn)斗力。
那么,到底什么樣的思想能夠拯救中國?什么樣的組織能夠領導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中國的先進知識分子不斷思考和探索,希望探尋出一條救國救民的新道路。此時的中國,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引領救亡運動,迫切需要新的組織凝聚革命力量。
經歷各種救亡運動的失敗,中國先進知識分子意識到,僅靠移植西方政治制度難以救中國。欲從根本上改造中國,要有文化覺醒和思想啟蒙,要有先進思想的指導,更要有堅強的組織來領導。1848年《共產黨宣言》發(fā)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馬克思主義揭示了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世界無產階級從此有了自己的理論武器。
新文化運動,空前的思想啟蒙和解放運動。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chuàng)辦《青年雜志》,后改名《新青年》,新文化運動由此發(fā)端。新文化運動反對封建思想,大力倡導民主與科學,打開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閘門,在中國社會掀起了思想解放的潮流,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
十月革命勝利,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爆發(fā),列寧領導的布爾什維克武裝力量推翻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建立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極大地鼓舞了先進知識分子李大釗,他相繼發(fā)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較觀》《庶民的勝利》《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等宣傳十月革命和馬克思主義的文章,謳歌十月革命的勝利。在宣傳過程中,他的思想認識迅速提高,從愛國民主主義者轉變?yōu)轳R克思主義者,成為我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傳播者。但是,由于軍閥政權的壓制和國民思想的禁錮,以及信息傳遞的阻礙,當時只有少數先進知識分子能夠學習和了解馬克思主義理論。
五四運動爆發(fā),中國先進知識分子逐漸接受馬克思主義。一戰(zhàn)結束后,1919年各戰(zhàn)勝國在巴黎凡爾賽宮召開戰(zhàn)后協(xié)約會議,中國作為戰(zhàn)勝國參會。巴黎和會不顧中國提出的維護國家領土主權的三項提案,背信棄義,把德國在青島及山東的特權,全部轉讓給日本,嚴重踐踏了中國主權的獨立完整,激起各界人士的強烈義憤。5月4日,北京大學、北京高等師范學校以及十幾所??埔陨蠈W校的3000余名學生參與上街游行,高呼“還我青島”“取消二十一條”“外爭主權,內除國賊”等口號,要求拒簽巴黎合約,懲辦賣國賊,一場規(guī)模浩大的愛國運動爆發(fā)。五四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次由學生、工人和其他階層共同參與的、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工人階級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五四運動后,中國知識分子開始深入思考,到底什么樣的主義能夠拯救中國。此時,李大釗發(fā)表了《我的馬克思主義觀》《再論問題與主義》等文章,系統(tǒng)介紹馬克思主義理論,在思想界產生重大影響。1920年陳望道翻譯了《共產黨宣言》,一經出版立即受到先進知識分子和工人階級的熱烈歡迎。此后,中國先進知識分子開始逐漸接受和認同馬克思主義,中國青年學生中的無政府主義者轉向接受馬克思主義。如毛澤東通過接觸和閱讀《共產黨宣言》,開始堅定地信奉馬克思主義,成為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五四運動推動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創(chuàng)建準備了思想條件。
“南陳北李”,醞釀建立中國共產黨。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廣泛傳播且日益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過程,也是中國共產黨從醞釀、準備到建立的過程。陳獨秀、李大釗認識到,要用馬克思主義改造中國,就必須建立一個無產階級政黨,來組織和領導中國革命。1920年李大釗在護送陳獨秀離京途中,共同商討了在中國建立共產黨組織的問題。隨后,陳獨秀和李大釗分別在上海和北京從事建黨籌備工作。在陳獨秀和李大釗的倡導、推動和組織下,上海、北京、武漢、長沙、廣州、濟南等地建立了共產黨早期組織。
中共一大召開,開天辟地大事件。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參加會議的有上海的李漢俊、李達,北京的張國燾、劉仁靜,長沙的毛澤東、何叔衡,武漢的董必武、陳潭秋,濟南的王盡美、鄧恩銘,廣州的陳公博,留日學生周佛海以及陳獨秀委派的包惠僧,代表全國50多名黨員。黨的一大將黨的名稱確定為“中國共產黨”,黨的綱領是“革命軍隊必須與無產階級一起推翻資本家階級的政權”“承認無產階級專政,直到階級斗爭結束”等。大會選舉產生了黨的領導機構──中央局,陳獨秀為書記。黨的一大正式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成立,被稱為日月經天、江河行地的開天辟地大事。
在中華民族內憂外患、社會危機空前嚴重的背景下,在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進程中,中國共產黨誕生了。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不是偶然的,是中國近代歷史和人民的必然選擇,為今后的一切成功和進步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深刻改變了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發(fā)展的方向和進程。中國共產黨作為工人階級的政黨,不僅代表著工人階級的利益,而且代表著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國共產黨的成立,讓中國革命從此有了堅強的領導核心,有了科學的理論指導,有了明確的奮斗目標。災難深重的中國人民,開始了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偉大斗爭。
深刻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中國共產黨自誕生之日起,就義無反顧地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歷經千難萬險,付出巨大犧牲,跨過一道又一道溝坎,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中華民族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迎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
深刻改變了世界發(fā)展的趨勢和格局。中國革命的勝利,是繼俄國十月革命之后又一次社會主義的偉大勝利,極大鼓舞了世界被壓迫民族和人民爭取獨立解放的信心,社會主義運動高潮開始興起,從此中國革命與世界無產階級革命、民族解放運動互相援助,改變了世界力量對比,改變了世界發(fā)展格局。
“其作始也簡,其將畢也必巨?!被赝^去,百年征程中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創(chuàng)造出了開天辟地的豐功偉績;展望未來,在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中,中國共產黨必將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繼續(xù)創(chuàng)造新的輝煌、開辟新的歷史偉業(yè)。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弘揚偉大建黨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