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亞培 繆建軍
一、期盼“人性教育”
傳統(tǒng)的德育教學一直以來強調把學生培養(yǎng)成德才兼?zhèn)渚哂懈呱衅返碌娜瞬?,卻往往忽略作為一個人、一個公民最起碼的道德品質,盲目追求高尚的美德。一提到“德”就非常理想化地將“無私奉獻”、“先人后己”、“為國為民做出巨大貢獻”等所有美德集于一身,仿佛生來就是為別人而生??晌覀円姷降慕虒W成果是:學生們漸漸地學會了人前一套人后一套,表面謙讓有禮、一團和氣,實際雞腸小肚、明爭暗斗、反目成仇。因此,越是良好的愿望,一旦脫離現(xiàn)實,忽視學生的真實感受和真實需要進行教學,不僅不能培養(yǎng)出具有高尚品格的人,而且越容易使人的發(fā)展走向另一個極端。
“教育的目的應當是向人們傳遞生命的氣息?!保ㄌ└隊栒Z言)人——大自然數(shù)十億年造化而成的具有高等智慧、高級情感的結晶。我們的生命受到大自然的厚賜,它是無比優(yōu)越的?!白詯凼且环N社會責任”,作為教育者應該充分尊重學生的實際,從“人的自身”出發(fā),敬畏生命,呵護生命!德育教學需要不斷適應新情況,增強時代感,與時俱進;轉變教學觀念,從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出發(fā),突出創(chuàng)造精神和時代精神,加強針對性、實效性,克服形式主義和脫離學生現(xiàn)實的傾向。德育“異化”,得到有效地遏止,德育教學過程從無視人本身的多重需要的“存天理,滅人性”到關注主體的自覺的自身利益和內在價值的追求;從“烏托邦”走上“太陽島”;從“玄空”走向“真實”,德育教學才能真正找到它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現(xiàn)實基礎。當然,目前的德育教學還沒有完全擺脫舊的觀念的頑固性與理論認識上的模糊性的影響。
二、走回“人性教育”
(一)善性教育
“仁心善性”是儒學傳統(tǒng)中人性最根本的標志,在儒學意境中,人是倫理道德之人,人為此為標志才能區(qū)別于禽獸。“獨善其身”、“與人為善”、“兼善天下”的德性,與今日的德育要求相結合,應該成為我們今天培育人性教育的主要目標?!叭诵韵蛏啤辈皇且粋€需要去證明的事實,而是一個價值承諾,一種有待實踐的理想;是教育信念確立的基礎與前提。當我們覺得這個世界是美好的,它便在很大程度上折射出我們內心世界的美好;當我們覺得這個世界是丑陋的,它便在很大程度上折射出我們內心世界的陰暗。“人性向善”是說在人性中先驗地存在著各種道德的萌芽,因而造就道德性的個體只需“培養(yǎng)”,使這種種子發(fā)揚光大。
(二)理性教育
把理性確認為人性本質主要是西方思想家的歷史貢獻。亞里士多德首先提出“人是理性的動物”的命題,其“理性”含有道德的意義,但更主要的是指人的認識能力,是人的求知本性。正因為人類高舉理性旗幟,才能不斷地認識事物、發(fā)現(xiàn)真理。包含相對原理的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人文科學作為“社會遺傳”,有力的撥開了人性中的蒙昧和遮蔽,是人性的力量在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自身的關系中普遍拓展,顯示出人類自身的人性價值。培育人性的教育,不是一種“純粹道德教育”,包含與德性教育有聯(lián)系的科學文化知識的教育,是對人性,特別是對人性中的理性培養(yǎng)有著決定性影響的教育內容因素。教學應該是教育者引導和輔佐學生建構真理的過程,真理只是我們可能擁有的視界的融合,應教會學生去“用自己的頭腦去判別”。
(三)誠信教育
孔明接受“托孤”為了一“誠”字,曾子殺豬為一“信”字,因而有了“誠信”二字。百年老店得以顧客盈門,無非是有了誠信;劉邦的約法三章也被傳為千年美談。在競爭激烈的商海中,存在著許多“不誠不信”的現(xiàn)象。一些人在私利驅動下,缺斤少兩、偷工減料、假冒偽劣、不講信用、不履行合同、坑害消費者,這些全是不講誠信的舉動?!罢\信”是人的內心狀態(tài),“誠”主要講的是誠懇、誠實,不弄虛作假,“信”是講信用、信任,不欺詐坑弱,做到誠懇待人,以信用取信于人,對他人講信用。顯然,對學生進行誠信教育,既是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繼承優(yōu)良傳統(tǒng)美德的需要;也是幫助學生從小樹立做人之道,將來能永立社會而奠定基礎。
(四)權利教育
“人,生而自由、平等?!保ūR梭語)人若沒有這些表現(xiàn)為人性原則的“人權”,就缺少了人性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人也就不能成其為人。道德義務與人的基本權利是人性平衡、和諧過程中的一體兩面,剝去了其中一面,現(xiàn)實生活中真正的“人”就無法站立。因此,德育教學中,我們應著力避免一味地片面強調“奉獻”“犧牲”等,應積極引導和規(guī)范學生通過合理的地利他與利己,讓德育教學更加貼近“大眾道德”,增加實效性。
(五)寬容教育
人性的健全和精神世界的豐滿,需要有海納百川的胸臆與襟懷。正如不挑食是生命力旺盛的表現(xiàn),忌食過多則是生命力衰弱的前兆;寬容是人格強健的確證,而不寬容則是人格萎縮的表征。寬容,最重要的是對富于個性的人和富于個性的思想的寬容。個性就意味著差別和多樣化,只有接納多樣化才能寬容個性。對于富有個性的人及富于個性的思想,僅僅寬容仍嫌不夠,還應該努力發(fā)現(xiàn)并珍視這種個性中所包含的極其寶貴的因素?!?!
(六)義務教育
義務,責任也!義務與權力是對等的。作為軍人,保衛(wèi)祖國是為了“大家”的安全,也是為了“小家”的安穩(wěn);作為工人,積極生產(chǎn),是為了社會做貢獻,但也是實現(xiàn)自己價值的需要;作為清潔工,努力工作是為環(huán)保出力,但也會因此得到相應的回報……軍人、工人、清潔工,在努力利他的同時,也合理利己;相反,在得到相應報酬時,也應盡出自身的責任,即所謂“我為人人,人人為我”。
三、回味“人性教育”
歷史已經(jīng)表明,“理”與“欲”的分裂嚴重阻滯了近代中國的人性發(fā)展,人性發(fā)展的阻滯,又造成了社會的停滯不前甚至倒退。有鑒于此,在堅決抵制“人權高于主權”的西方霸權話語的同時,守護人性原則,確立人權意識,應成為今日培育人性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和目標。固本清源,人性教育本就是我們思想教育之本,我們應該通過各種形式,沖破樊籬,真正把學生作為一個獨特的生命個體去關照、呵護、錘煉,教學中,力避空洞說教、“兩層皮”現(xiàn)象,讓每個學生都找準自己的人生坐標,凸現(xiàn)人性價值。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 德育教育,怎能不培養(yǎng)出具有“真正人性”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