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增海,陸 軍,王凱松
(汕頭大學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肝膽外科,廣東 汕頭 515041)
結直腸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一種常見的胃腸道惡性腫瘤,發(fā)病率居全球惡性腫瘤的第3位[1]。CRC早期缺乏明顯癥狀,一旦出現(xiàn)便血、腹痛等癥狀,病程已經達到中晚期,臨床主要采用手術聯(lián)合放化療清除病灶組織,延長患者生存期,但術后復發(fā)率較高[2]。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是臨床常用的CRC化療藥物之一,可以有效殺滅或抑制消化道腫瘤細胞,但其長期應用可誘導腫瘤細胞的耐藥性,導致臨床治療失敗[3]。分析CRC的發(fā)病機制,從天然植物中尋找有效的抗癌藥物,受到了研究者們的廣泛關注。槲皮素(Quercetin,Que)是一種廣泛存在于天然植物中的黃酮類化合物,具有多種生物學功能,包括抗氧化、抗菌、抗炎、降血壓等,可以延緩衰老,在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中具有重要應用價值[4]。近年來研究發(fā)現(xiàn),Que具有抗腫瘤作用,可以抑制癌細胞增殖,誘導細胞自噬和凋亡,還可以逆轉化療藥物的耐藥性,協(xié)同抑制多種惡性腫瘤的生長[5-6]。但Que對CRC的作用及其機制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探討了Que對5-FU誘導的CRC細胞耐藥及自噬的調控機制,旨在為Que在CRC治療中的應用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
1.1 材料與儀器 多功能酶標檢測儀(iMark680)購自美國Bio-Rad公司;熒光顯微鏡(IX73型)購自日本Olympus公司;SW480細胞購自中科院上海細胞庫;5-FU(批號F6627,質量分數(shù)≥99.0%)、Que(批號87K0744,質量分數(shù)≥98%)購自美國Sigma公司;MTT、TUNEL檢測試劑盒均購自上海經科化學科技有限公司;兔抗人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多藥耐藥相關蛋白1(Multidrug resistance associated protein 1,MRP1)、三磷酸腺苷結合轉運蛋白G超家族成員2抗體(ATP-binding transporter G cassette transporer G2,ABCG2)、LC3Ⅰ、LC3Ⅱ、p62、絲/蘇氨酸激酶(silk/threonine kinase,AKT)、p-AKT、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p-mTOR單克隆抗體,均購于美國Santa Cruz公司;β-actin和辣根過氧化酶(Horseradish peroxidase,HRP)標記羊抗兔IgG,購于丹麥DAKO公司。
1.2 5-FU耐藥細胞株建立 含質量分數(shù)為10%熱滅活胎牛血清的DMEM培養(yǎng)液接種SW480細胞,37 ℃、5%CO2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過夜。采用濃度遞增誘導法建立5-FU耐藥細胞株,取對數(shù)期細胞制成單細胞懸液,加入5-FU溶液(終濃度為10 μg/ml),培養(yǎng)過夜,而后加入濃度遞增的5-FU(每次增加10 μg/ml),反復處理細胞,直到細胞能耐受最大5-FU濃度(40 μg/ml),則耐藥細胞株SW480/5-FU構建成功。
1.3 SW480/5-FU細胞株的耐藥性檢測 取對數(shù)生長期SW480和耐藥株SW480/5-FU細胞,制成單細胞懸液,兩組均加入含5-FU(終濃度分別為0、2.5、5、10、20、40、80、160和320 μg/ml)的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24 h,棄培養(yǎng)液,每孔加入20 μl 5 mg/ml的MTT溶液,培養(yǎng)4 h,棄培養(yǎng)液,加入150 μl二甲基亞砜作用30 min,全自動酶標儀檢測490 nm波長吸光度值,分析半抑制濃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計算細胞的耐藥指數(shù)(Resistance index,RI)=IC50(SW480/5-FU)/IC50(SW480)。
1.4 Que的劑量篩選和分組 取對數(shù)生長期耐藥株SW480/5-FU細胞,制成單細胞懸液,兩組均加入Que(終濃度分別為0、2.5、5、10、20、40、80、160和320 μmol/L)的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24 h,MTT法檢測各組細胞抑制率。設置Que高、中、低劑量組(10、20、40 μmol/L)和對照組(0 μmol/L)。
1.5 Que對耐藥株SW480/5-FU細胞5-FU耐藥性的影響 取各組與相應藥物孵育24 h的SW480/5-FU細胞,制成單細胞懸液,以1×105個/ml接種于96孔板,加入含5-FU(終濃度分別為0、2.5、5、10、20、40、80、160和320 μg/ml)的培養(yǎng)基,繼續(xù)培養(yǎng)24 h,MTT法檢測各組細胞的IC50,計算耐藥逆轉倍數(shù)=Que干預前IC50/Que干預后IC50。
1.6 TUNEL染色法檢測細胞凋亡 取各組與相應藥物孵育24 h的SW480/5-FU細胞,制作細胞涂片。經4%多聚甲醛固定后,依次分別進行TUNEL染色,DAPI染色,熒光顯微鏡下觀察計數(shù)細胞凋亡率,嚴格按照TUNEL試劑盒說明操作染色。
1.7 免疫熒光檢測細胞自噬活性 取各組與相應藥物孵育48 h的SW480/5-FU細胞,棄培養(yǎng)基,經質量分數(shù)4%的甲醛固定10 min,200 μl的Triton-X室溫通透30 min,3%的BSA封閉1 h,加入一抗(LC3,稀釋比例1∶400)孵育過夜,加入熒光耦聯(lián)二抗,37 ℃孵育1 h,熒光顯微鏡下觀察LC3熒光斑點數(shù)。
1.8 Western blot檢測細胞耐藥和自噬相關蛋白以及AKT/mTOR的磷酸化 取各組與相應藥物孵育24 h的SW480/5-FU細胞,提取總蛋白并進行蛋白定量,經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轉膜,室溫封閉2 h,加一抗(P-gp、MRP1、ABCG2、LC3Ⅱ、LC3Ⅰ、p62、AKT、p-AKT、mTOR、mTOR,稀釋比例均為1∶1000,β-actin為內參),4 ℃孵育過夜,洗膜加二抗(稀釋比例為1∶5000),室溫孵育2 h,電化學發(fā)光顯影,分析對比條帶強弱。
2.1 SW480/5-FU細胞的5-FU耐藥性 MTT結果顯示(圖1),5-FU對SW480細胞和SW480/5-FU細胞的抑制作用呈藥物濃度依賴性,IC50分別為(32.20±5.71)μg/ml和(442.34±56.41)μg/ml。5-FU抑制SW480/5-FU細胞的IC50明顯高于SW480細胞(P<0.05),RI=13.74。
圖1 SW480/5-FU細胞的5-FU耐藥性
2.2 Que對SW480/5-FU細胞增殖活性的影響 MTT結果顯示(圖2),Que對SW480/5-FU細胞的抑制作用呈藥物濃度依賴性,隨著Que濃度增加,當Que濃度為20 μmol/L時,細胞抑制率明顯升高(P<0.05)。因此,設置Que低、中、高劑量組的濃度分別為10、20、40 μmol/L。
注:與0 μmol/L Que作用相比,*P<0.05
2.3 Que對SW480/5-FU細胞耐藥性的影響 MTT結果顯示(圖3),與對照組相比,Que中、高劑量組5-FU抑制SW480/5-FU細胞的IC50明顯下降(P<0.05),耐藥逆轉倍數(shù)分別為2.27、4.03。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
2.4 Que對SW480/5-FU細胞耐藥相關蛋白表達的影響 Western blot檢測結果顯示(圖4),與對照組相比,Que中、高劑量組SW480/5-FU細胞的P-gp、MRP1、ABCG2蛋白表達明顯下降(P<0.05)。
1:對照組;2:Que低劑量組;3:Que中劑量組;4:Que高劑量組。與對照組相比,*P<0.05
2.5 Que對SW480/5-FU細胞凋亡的影響 TUNEL染色結果顯示(圖5),與對照組相比,Que中、高劑量組SW480/5-FU細胞凋亡率明顯升高(P<0.05)。
2.6 Que對SW480/5-FU細胞自噬活性及相關蛋白表達的影響 Western blot檢測結果顯示(圖6),與對照組相比,Que中、高劑量組SW480/5-FU細胞的自噬活性明顯增強,LC3Ⅱ/LC3Ⅰ蛋白的表達明顯升高,p62蛋白表達明顯下降(P<0.05)。
圖5 Que對SW480/5-FU細胞凋亡的影響
A:免疫熒光檢測細胞自噬活性;B:Western blot檢測自噬相關蛋白表達。1:對照組;2:Que低劑量組;3:Que中劑量組;4:Que高劑量組。與對照組相比,*P<0.05
2.7 Que對SW480/5-FU細胞AKT/mTOR磷酸化的影響 Western blot檢測結果顯示(圖7),與對照組相比,Que中、高劑量組SW480/5-FU細胞p-AKT/AKT和p-mTOR/mTOR蛋白表達明顯下降(P<0.05)。
1:對照組;2:Que低劑量組;3:Que中劑量組;4:Que高劑量組。與對照組相比,*P<0.05
CRC起源于結直腸黏膜上皮,早期無典型癥狀,隨病情進展,可出現(xiàn)腹瀉、便血、局部腹痛等,臨床主要采用手術聯(lián)合放化療[7]。5-FU是臨床常用的CRC化療藥物之一,可以誘導腫瘤細胞凋亡,但其長期應用可誘導SW480細胞耐藥,導致臨床治療失敗[8]。Que是一種天然化合物,可以作用于CRC的發(fā)生和進展階段,發(fā)揮抗腫瘤作用,還可以逆轉腫瘤細胞的化療耐藥性,抑制多種CRC的發(fā)生發(fā)展[9-10]。本研究中,5-FU對SW480細胞和SW480/5-FU細胞的抑制作用呈藥物濃度依賴性,5-FU抑制SW480/5-FU細胞的IC50明顯高于SW480細胞,RI為13.74,提示SW480/5-FU細胞株對5-FU表現(xiàn)出明顯的耐藥性,可用于后續(xù)實驗研究。本研究中,Que對SW480/5-FU細胞的抑制作用呈藥物濃度依賴性,隨著Que濃度增加,當Que濃度為20 μmol/L時,細胞抑制率和凋亡率明顯升高。Feng等[11]研究顯示,Que可以抑制SW480細胞增殖,誘導細胞凋亡,本研究結果與其類似,提示Que可以以劑量依賴性的方式抑制5-FU誘導耐藥SW480細胞增殖,誘導細胞凋亡,可用于臨床輔助治療。研究顯示[12-13],Que可以參與調控腫瘤細胞的化療耐藥性、自噬、凋亡等多種信號通路蛋白的表達,發(fā)揮抗腫瘤作用。因此,本研究進一步分析Que對SW480細胞的5-FU耐藥性和自噬的影響,旨在為Que的臨床應用和新藥研發(fā)提供理論依據。
本研究中,與對照組相比,Que中、高劑量組5-FU抑制SW480/5-FU細胞的IC50明顯下降,且低、中、高劑量Que對SW480/5-FU細胞的耐藥逆轉倍數(shù)分別為1.08、2.27和4.03,提示Que可以以劑量依賴性的方式逆轉SW480/5-FU細胞的耐藥性。本研究中,與對照組相比,Que中、高劑量組SW480/5-FU細胞的P-gp、MRP1、ABCG2蛋白表達明顯下降。P-gp、MRP1、ABCG2均為腫瘤細胞常見的多藥耐藥蛋白,其表達上調可以通過降低細胞內的藥物濃度,抑制化療藥物的毒性作用等,提高腫瘤細胞對化療耐藥的耐受性[14-15]。何海蘭等[16]研究顯示,Que可以抑制P-gp和MRP1表達,逆轉SW480對奧沙利鉑的耐藥性,提示Que以劑量依賴性的方式下調耐藥相關蛋白P-gp、MRP1、ABCG2的表達,逆轉SW480/5-FU細胞的耐藥性。
自噬是一種不依賴Caspase的細胞死亡途徑,可以與溶酶體融合,清除細胞內的多余蛋白、損傷細胞器,在腫瘤的進展中發(fā)揮重要作用[17]。本研究中,與對照組相比,Que中、高劑量組SW480/5-FU細胞的自噬活性明顯增強,LC3Ⅱ/LC3Ⅰ蛋白的表達均明顯升高,p62蛋白表達明顯下降,提示Que可以呈劑量依賴性的促進細胞LC3Ⅱ/LC3Ⅰ蛋白表達,抑制p62蛋白表達,增強細胞的自噬活性。LC3是一種自噬體標志蛋白,在自噬過程中,LC3Ⅰ會被修飾和加工為一種膜結合形式即LC3Ⅱ,并定位到自噬小體,LC3Ⅱ/LC3Ⅰ比值可以很好的反映細胞的自噬活性[18],提示Que可以呈劑量依賴性的增強SW480/5-FU細胞自噬活性。p62是細胞自噬的特異性降解底物,可以與LC3相互作用,并通過自噬-溶酶體系統(tǒng)降解,其表達水平可以反映細胞的自噬活性[19],提示Que可以抑制SW480/5-FU細胞的自噬降解,進一步促進自噬。Wang等[20]的研究顯示,Que可以促進LC3Ⅰ/Ⅱ轉換,誘導肝癌細胞自噬性死亡和凋亡,從而發(fā)揮抗腫瘤作用,提示Que可以通過增強SW480/5-FU細胞自噬活性,誘導細胞死亡,有望應用于臨床抗腫瘤輔助治療。Huang等[21]研究顯示,腫瘤細胞化療耐藥性與細胞的過度自噬有關,熱激因子1、氧自由基等介導的過度自噬可以誘導腫瘤細胞耐藥,而過度的自噬亦可通過調節(jié)細胞內Met等表達,逆轉耐藥性,提示Que可以通過增強SW480/5-FU細胞自噬活性,逆轉細胞耐藥性,但其具體的作用及機制尚有待于進一步研究。本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與對照組相比,Que中、高劑量組SW480/5-FU細胞內AKT和mTOR的磷酸化水平明顯下降。AKT/mTOR信號通路是機體調節(jié)細胞自噬的重要信號通路[22]。Lan等[23]研究顯示,Que可以抑制AKT/mTOR的磷酸化,誘導腫瘤細胞的自噬性死亡,提示Que誘導SW480/5-FU細胞的自噬性死亡可能與被抑制的AKT/mTOR信號通路有關。
綜上所述,Que可以以劑量依賴性的方式抑制細胞增殖,誘導凋亡,逆轉SW480/5-FU細胞的5-FU耐藥性,還可以誘導SW480/5-FU細胞的自噬性死亡,其作用機制可能與被抑制的AKT/mTOR信號通路有關,有望應用于臨床治療。但本研究尚處于初步探索階段,其具體的作用機制尚需進一步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