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進旺
(建甌市農技術推廣中心,福建 建甌 353199)
稻B/秈粳亞種間雜種一代具有巨大的雜種優(yōu)勢,挖掘并利用秈粳亞種間雜種優(yōu)勢已成為我國實現(xiàn)超級稻育種的重要途徑[1-3]。近年來,隨著浙江省秈粳亞種雜交稻成功應用,大幅提高了水稻單產,秈粳亞種間雜交水稻也成為福建省水稻的主推品種之一[4]。浙優(yōu)21系浙江省農業(yè)科學院采用浙04A與浙恢F1121配組選育的秈粳亞種雜交稻,2016年通過浙江省審定(浙審稻2016015)[5],2020年通過福建省水稻新品種引種備案。本文總結了浙優(yōu)21在2020年福建省多點引種適應性種植的產量表現(xiàn)及主要特征特性,為促進該品種在福建省大面積推廣應用提供參考。
參試水稻品種2個,秈粳雜交稻浙優(yōu)21和秈型雜交稻Ⅱ優(yōu)3301,以Ⅱ優(yōu)3301為對照(CK),種子均由福建邦糧農業(yè)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田間試驗在福建中稻種植區(qū)長汀縣、南靖縣、泰寧縣、建甌市、松溪縣、古田縣、 永春縣、羅源縣和仙游縣等9個縣(市)進行,按福建省水稻引種備案品種適應性試驗操作規(guī)程實施[6],進行浙優(yōu) 21豐產性、穩(wěn)產性、適應性、抗病性等鑒定。在福建省稻瘟病抗性鑒定點上杭茶地、建陽麻沙、寧化水茜、將樂黃譚4個地點進行稻瘟病抗性鑒定。
田間考察依據(jù)福建省水稻引種備案品種適應性試驗操作規(guī)程進行[6]。主要調查水稻成熟后的產量及其主要相關性狀,包括株高、穗長、有效穗、總粒數(shù)、實粒數(shù)、結實率、千粒重、產量等。稻瘟病抗性采用田間自然誘發(fā)鑒定,稻瘟病抗性級別按農業(yè)部頒布的GB/T 15790—2009稻瘟病測報標準進行調查。
數(shù)據(jù)經Microsoft Excel整理進均后進行分析比較。
表1表明,9個試驗點產量變幅為8 670~13 552 kg·hm-2,平均產量10 774 kg·hm-2,比對照Ⅱ優(yōu)3301增產15.82%。另外,2020年在福建省建甌市大房百畝高產栽培示范片,經專家現(xiàn)場測產,產量達15 128 kg·hm-2。由此表明,浙優(yōu)21產量高,品種穩(wěn)定性好,適應性廣。
表1 秈粳雜交稻浙優(yōu)21在福建作中稻種植多點適應性試驗產量表現(xiàn)
浙優(yōu)21在浙江省2 a區(qū)域試驗全生育期161.0 d,比對照甬優(yōu)9號長0.9 d[7];2019年建甌市東游鎮(zhèn)東源村5月28日播種,全生育期153 d;2020年建甌東峰5月1日播種,全生育期長達177 d,而在順陽6月26日播種,全生育期僅132 d。該品種全生育期隨播種時間推遲而明顯縮短,呈弱感光特性。浙優(yōu)21在福建省作中稻多點適合性種植,9個試驗點的全生育期為144~169 d,平均154.8 d,比對照Ⅱ優(yōu)3301遲熟14.3 d(表2)。
表2 秈粳雜交稻浙優(yōu)21在福建作中稻種植多點適應性試驗生育期表現(xiàn)
浙優(yōu)21在福建省作中稻種植長勢繁茂,株型緊湊,莖稈粗壯,抗倒性好;分蘗力中等,劍葉長挺,穗大粒多,著粒密度高,谷粒橢圓,穎尖無色,后期青枝蠟稈,轉色佳。株高124.7 cm,有效穗172.5萬·hm-2,穗長21.4 cm,每穗總粒數(shù) 381.9粒,結實率86.6%,千粒重23.0 g。與對照Ⅱ優(yōu)3301相比較,在株高、結實率性狀與Ⅱ優(yōu)3301基本相當,盡管穗長、有效穗及千粒重略低于對照,但穗粒數(shù)明顯優(yōu)于Ⅱ優(yōu)3301,屬于大穗、密穗型高產品種(表3)。
表3 秈粳雜交稻浙優(yōu)21在福建作中稻種植多點適應性試驗經濟性狀表現(xiàn)
2013—2014年經浙江省農業(yè)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抗性鑒定,浙優(yōu)21的葉瘟4.9級,穗瘟7級,穗瘟損失率4級,抗性綜合指數(shù)5.3;白葉枯病5.6級;褐稻虱8級[7]。2020年,浙優(yōu)21在福建省9個試驗田間種植,不僅耐寒性強,病蟲害危害也較輕,稻瘟病抗性優(yōu)于對照Ⅱ優(yōu)3301,但易感稻曲病。由表4可知,2020年福建浙優(yōu)21田間自然誘發(fā)鑒定,苗葉瘟為2.25級,穗損失率最高級別1級,綜合指數(shù)1.63,為抗稻瘟病。而對照Ⅱ優(yōu)3301田間自然誘發(fā)鑒定綜合指數(shù)5.56,穗損失率最高級別9級,為高感稻瘟病。
表4 福建2020年秈粳雜交稻浙優(yōu)21稻瘟病抗性鑒定結果
浙優(yōu)21稻米品質較好,米飯口感佳。2013—2014年,浙江省區(qū)試統(tǒng)一取樣的稻米經農業(yè)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jiān)督檢測中心檢測,2 a平均整精米率69.8%,長寬比2.0,堊白粒率21.5%,堊白度3.9%,透明度2級,膠稠度82 mm,直鏈淀粉含量14.6%,米質指標分別達到食用稻品種品質部頒4等和3等[7]。
秈粳雜交稻新品種浙優(yōu)21在福建作中稻種植生育期長,可達154.8 d,生長勢旺,莖稈粗壯抗倒;分蘗力中等,穗大粒多,后期轉色好。平均產量達10 774 kg·hm-2,比對照Ⅱ優(yōu)3301增產15.82%,增產幅度大,且適應性廣,抗稻瘟病,生產安全性好。與甬優(yōu)系列品種特性相似,該組合為大穗密穗型品種,莖稈粗壯耐倒伏,在高水肥條件下可充分發(fā)揮其秈粳雜交稻產量優(yōu)勢[8],因此,在栽培上應實現(xiàn)良種良法。浙優(yōu)21穗大粒多,抽穗后的成熟時間持續(xù)長,具有兩次灌漿現(xiàn)象,栽培宜后期干濕交替,提高基部結實率和籽粒灌漿飽滿度。在肥料管理上,應重施基肥,早施追肥,施好穗肥和保尾肥,后期不宜過早缺肥斷水。該品種著粒密度高,在福建省多山高濕的山區(qū)種植易感稻曲病,防治上宜采用2次噴施,即在劍葉與倒二葉葉枕平時第一次采用225~300 mL·hm-2愛苗加兌750 kg噴施;7 d后用喜樂帝300 g·hm-2加水750 kg進行第二次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