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茂娟
心律失常是心內科的一大類疾病,它包括快速性心律失常和緩慢性心律失常。快速性心律失常包括房顫、房撲、室上速、室早、室速等,發(fā)作時患者可能會感到心率快、心慌;緩慢性心律失常包括房室傳導阻滯、竇性停搏、竇房阻滯、竇性心動過緩等,患者一般突然出現(xiàn)心跳減慢。
心律失常的危害不可小視,輕則讓人心慌、心悸;重則讓人黑蒙、暈厥;更嚴重的會引發(fā)心衰、中風、猝死。因此,出現(xiàn)心律失常,一定要及時就診排查原因,萬一發(fā)現(xiàn)問題,盡早治療是王道?,F(xiàn)臨床對于心律失常的治療,主要包括3個維度——
對于心律失常,首先要找到病因,并加以糾正,才能幫助心臟遠離危險。比如,甲狀腺功能亢進引起的竇性心動過速,改善甲狀腺功能就能恢復正常的心律;冠心病心肌缺血導致的心律失常,在解除動脈狹窄后,心肌得到正常的血液灌注,心律自然會恢復正常;房室折返導致的心動過速,在阻斷引起折返的多余通道后,心動過速就會得以終止。
如果是無明確原因的心律失常,則需做專業(yè)評估,確認它有沒有危害,再決定做不做治療、怎么治療。對于病情較輕者,可進行藥物治療。目前臨床應用的抗心律失常藥物已有50種以上,常用的有奎尼丁、利多卡因、恩卡尼、酒石酸美托洛爾、胺碘酮、維拉帕米等。對于病情較為嚴重的患者,可以采取介入治療來消除病灶。介入治療是一種微創(chuàng)手術,即把導管送到心臟里,找到心律失常的病灶,然后通過儀器能量,比如射頻能量、冷凍、激光等方式,把病灶消除;還可以在心臟里植入起搏器、除顫器等裝置,干預心律失常,使心跳恢復正常;此外,還有外科治療,需要開胸,直接觀察心臟找到病灶,通過手術對心律失常進行治療。
心律失常會導致心臟供血不足或不穩(wěn)定,而心臟想要保持功能正常,就需要無時無刻都有血液提供。所以,治療心律失常的第二個維度就是提高心臟功能。臨床研究表明,運動可提高心臟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心律失常患者開始運動之前需進行運動測試,以評估心律失常嚴重程度與運動能力。若患者在測試過程中出現(xiàn)需要終止運動測試的指征,需控制心律失常后再開始運動康復。推薦項目有健走、游泳、跳繩等,建議每周鍛煉3~5次,每次20~60分鐘,鍛煉時要注意自身的承受能力,不要過量運動。老年人不建議做劇烈性運動,可以嘗試練氣功、太極等輕柔型運動方式。需要注意,室速、房撲患者及室上速發(fā)作時,不適宜運動。
在上述治療的基礎上,患者可以采取中醫(yī)保健方法來改善遠期預后,這就是治療心律失常的第三個維度:養(yǎng)心,也是終極目標。
中醫(yī)將心律失常歸屬于驚悸、怔忡、厥證等范疇,認為其病因為感受外邪、情志所傷、飲食失調、房勞過度、他病失養(yǎng)、藥物影響,病機本虛標實,心氣血陰陽虛為本,痰飲、水氣、氣滯、淤血、火熱為標。平時可采用補益氣血、益氣溫陽、清心除熱、行氣解郁、養(yǎng)心安神、祛痰化飲、活血化淤等方藥進行治療。比如,歸脾湯加減適用于功能性室性早搏;生脈飲適用于竇性心動過緩(過速)、心房纖顫、早搏、房室傳導阻滯及快速性室上性心律失常引起的心肌病、心肌梗死后再灌注損傷;炙甘草湯適用于冠心病引發(fā)的心律失常;麻黃附子細辛湯對緩慢性心律失常尤其是竇性心動過緩、病態(tài)竇房結綜合征及房室傳導阻滯有效。
此外,還可在專業(yè)中醫(yī)師的指導下,采取針灸、耳穴壓丸、中藥穴位敷貼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