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靜,朱遂琿,萬亭宇,冉麗君,張楚越,吳 麗
(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公司川西北氣礦,四川江油 621741)
近年來,四川盆地發(fā)現(xiàn)一批規(guī)模巨大的碳酸鹽巖氣藏,勘探開發(fā)前景較好。川西北部超深層碳酸鹽巖勘探也獲得了發(fā)現(xiàn),具有規(guī)模上產的潛力。文中分析了川西北部SYS區(qū)塊棲霞組超深層碳酸鹽巖氣藏試采特征及試采存在問題,為下步增儲上產及開發(fā)方案編制提供技術支撐。
川西北部超深層棲霞組氣藏自2014年St1井測試產氣87.61×104m3/d之后,開展了五輪地震采集工作。2018年優(yōu)選面積334.0 km2的SYS三維工區(qū)為試采區(qū),目前完鉆井17口,測試井13口,獲工業(yè)氣井12口,累計測試產氣690.02×104m3/d;生產井7口,日產氣192.00×104m3,日產水86.00 m3。
SYS區(qū)塊棲霞組斷層發(fā)育且延伸較遠,構造成排成帶分布;以臺地邊緣相為主,高能灘發(fā)育且分布穩(wěn)定,灘體垂厚34.0~60.0 m,橫向連續(xù)性好;儲集巖主要為晶粒白云巖和殘余砂屑白云巖;儲集空間主要為孔隙和溶蝕孔洞;裂縫可以改善儲層滲流能力,還具有儲集作用。儲層具有低孔、中–低滲特征;儲集類型主要為裂縫–孔隙型;儲層面積分布廣,非均質性強,厚度變化大。
“不出意外的話,錦衣衛(wèi)今天晚上就要開始盯閣老家里,所以請閣老千萬不要輕舉妄動,待我查探清楚之后,再想法子與閣老聯(lián)系。”
SYS區(qū)塊利用St1、St3、Sy001–1井等7口井成果,對ZB–SYS三維地震資料進行連片重新處理,并根據新的成果采用容積法計算該區(qū)塊控制儲量,St1井區(qū)控制儲量約626.39×108m3,試采區(qū)控制儲量533.93×108m3。
試油期間,對12口氣井進行同一海拔深度處(–6 416.7 m)的原始地層壓力折算(圖1),①、②號條帶較③、④號條帶壓力略低。③、④號條帶的St1、St3、St7、St8、Sy001–1、SyX133井原始地層壓力在94.16~95.55 MPa,壓力接近,說明這6口井具備連通的基礎,進一步明確③、④號條帶早期完鉆井壓力基本一致,④號條帶Sy132井、SyX131井原始地層壓力較低,分析認為是Sy001–1井生產引起的先期壓降。①、②號條帶的St10、St12、St101井地層壓力低于主體區(qū)地層壓力,在90.40~91.67 MPa。St18井位于試采區(qū)以南,該井原始地層壓力與③、④條帶同一海拔地層壓力相當。區(qū)內儲層分布較穩(wěn)定,從氣體組分來看,St9、St12井H2S含量較其他井高。因此,SYS構造棲霞組氣藏整體連通關系不明確,但③、④條帶存在連通的可能性[3–5]。
由于研究區(qū)氣井試采時間短,累計產氣量低,Sy001–1井組、St8、SyX133井采用壓降法進行動態(tài)儲量計算,區(qū)內未開展井下流壓連續(xù)監(jiān)測,無法采用彈性二項法計算,因此采用產量遞減分析方法中的FMB計算氣藏動態(tài)儲量;因Sy001–1、Sy132井間有干擾,將其作為一個井組計算動態(tài)儲量;因St12井油壓存在波動,無法采用FMB計算動態(tài)儲量,采用外推2.0 km確定含氣面積,并用容積法計算動態(tài)儲量。7口試采井動態(tài)儲量和為170.15×108~257.43×108m3,與氣藏實際生產相符[8–10]。
棲霞組取心結果顯示,巖心溶蝕針孔發(fā)育,部分巖心溶洞較發(fā)育;可觀測到構造縫,顯微鏡下見微裂縫,可有效改善儲層滲流能力。該區(qū)巖心滲透率為0.001×10–3~11.540×10–3μm2,屬于中–低滲裂縫–孔隙型儲層。從試井解釋結果看(表3),儲層滲透率1.200×10–3~31.890×10–3μm2,氣井普遍為視均質、多區(qū)復合,孔、洞、縫搭配較好,但儲層具有一定的非均質性[6];④號條帶北部儲層物性較好,往北儲層物性變差,南端儲層物性較好;③號條帶儲層物性整體比④號條帶差。St1井與Sy001–1井Ⅰ區(qū)滲透率相當,說明兩口井儲層物性較好,且Sy001–1井從Ⅰ區(qū)至Ⅲ區(qū)儲層滲透性逐漸變好,其Ⅲ區(qū)物性為Ⅰ區(qū)物性的3~5倍,因此該井穩(wěn)產能力較好;St3井和St7井滲透率低,儲層物性較差;Sy132、St8井儲層物性較差,產能較低。
表1 SYS區(qū)塊各井生產情況統(tǒng)計
(2)早期完鉆井存在儲層污染,生產過程中自我凈化,生產情況逐漸變好。St12井棲霞組完井測試產氣量27.12×104m3/d,該井二次完井時加入重晶石漿等工作液,二次完井測試產量22.11×104m3/d。該井投產初期配產14.00×104~18.00×104m3/d,油壓緩慢下降,為摸索該井配產制度,將該井配產調至20.00×104m3/d,油壓緩慢上升,分析認為St12井完井時儲層污染較嚴重,隨著生產,污物被帶出,儲層污染得以解除,生產情況變好。
從氣井產能主控因素分析,氣井無阻流量與產能系數、裂縫發(fā)育程度、儲層孔隙度、滲透率具有很好的正相關性,與儲層厚度也具有相關性,測試產量與累計用酸量也具有一定相關性,但相對較弱(圖2)。
Sy001–1井與Sy132井動態(tài)儲量和為94.85×108m3,根據兩口井的儲層厚度、含氣飽和度、孔隙度計算井組井控半徑3.62 km,采氣速度為2.20%;SyX131井動態(tài)儲量為(29.03~49.18)×108m3,井控半徑為1.71 km,采氣速度為8.52%;SyX131井、Sy001–1井與Sy132井存在先期壓降,三口井合計動態(tài)儲量為123.88×108m3,井組日產氣138×104m3,采氣速度為3.68%,高于方案設計采氣速度1.85%,建議降低井組配產,按照井組動態(tài)儲量平均值161.12×108m3、2%采氣速度計算,井組日配產約100.0×104m3,由于SyX131井西邊存在局部水體(即SyX133井水源),建議該井日配產降至60.0×104m3。
表2 SYS區(qū)塊棲霞組氣藏試采井水分析結果
SYS區(qū)塊棲霞組氣藏通過近3年試采,表現(xiàn)出以下動態(tài)特征:
圖1 雙魚石區(qū)塊各井原始壓力對比
[29] Jane Perlez, “Hostility from U.S. as China Lures Allies to New Bank,” The New York Times, March 20, 2015.
表3 SYS區(qū)塊棲霞組氣藏儲層滲透率對比
氣藏測試獲工業(yè)氣井共12口,其中6口井采用“陳元千”一點法計算無阻流量,6口井(直井、斜井共4口,工藝井2口)開展產能試井,直井、斜井采用無阻流量計算結果比較可靠,工藝井因地層壓力折算存在誤差,采用無阻流量計算結果僅作參考[7]。從表4可以看出,棲霞組氣藏氣井產能存在井間差異,無阻流量3.27×104~316.23×104m3/d,平均110.70×104m3/d。
田陳煤礦選煤廠于1994年投產,采用一段濃縮、一段回收的煤泥水工藝流程,由于該流程存在的缺陷,使循環(huán)水濃度一直在180 g/L左右,生產處于精煤產率低、產品質量不穩(wěn)定、生產管理難度較大的被動局面。2008年進行技術改造,采用了尾煤泥水兩段濃縮、兩段回收工藝流程。承擔這個流程中四個作業(yè)的工藝設備,經工業(yè)性試驗表明,均有良好的指標,確實起到了各司其職、相輔相成、承上啟下的作用,實現(xiàn)了煤泥全部廠內回收、洗水良性閉路循環(huán)。尤其是煤泥水深度澄清工藝,改變了田陳煤礦選煤廠煤泥水濃度居高不下的歷史,做到了清水選煤,取得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表4 SYS區(qū)塊棲霞組氣藏測試成果
采用SPSS 19.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對傷椎高度、傷椎Cobb角、手術時間、住院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引流量等計量指標采用近似t檢驗,以P < 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圖2 雙魚石棲霞組氣藏氣井無阻流量與儲層參數關系
(1)各井早期均能穩(wěn)定生產,單位油壓降采氣量差異大,試采效果不同。根據研究區(qū)內試采井日產氣量、日產水量、油壓下降速度及單位油壓降采氣量(表1)將其分為三類:一類井生產效果最好,超過方案預期,位于④條帶構造高點,日產氣量為44.26×104~64.76×104m3/d,單位油壓降采氣量最高,為2 332×104~2 514×104m3/MPa,油壓下降速度相對較慢,為0.028~0.031 MPa/d,日產水量低,累產氣量高;二類井生產效果低于一類井,日產氣量18.66×104~20.21×104m3,單位油壓降采氣量較低,約800×104m3/MPa,因St12井隨生產自我凈化,目前油壓較投產前生產油壓高,生產油壓逐漸趨于穩(wěn)定,Sy132井位于④條帶低部位,該井遠井區(qū)物性差,因此配產低于方案設計;三類井生產效果差,均位于③條帶,均產地層水,St8井、SyX133井產地層水之前,產量相對穩(wěn)定,油壓下降速度較快,為0.045~0.049 MPa/d,兩井日產氣量緩慢下降,日產水量緩慢上升,水氣比逐漸上升,St3井處于產能恢復期,三口井試采效果低于方案設計。
研究區(qū)方案設計試采井10口,動用控制儲量533.93×108m3,其中①條帶未設計試采井;②條帶設計3口井:St101、St102、Sy001–X2井;③條帶設計3口井:St8、SyX133、St3井;④條帶設計4口井:Sy132、Sy001–1、SyX131、Sy001–X3井。從方案實施情況看,①條帶新增St12井、St106井(St12井北16 km,未完鉆);②條帶沒有生產井,其中St101井鉆遇儲層薄,測試產量低,未投產棲霞組,St102井井下復雜,準備側鉆,Sy001–X2井未鉆,改為④條帶St1井附近Sy001–H2井;③條帶St3井投產即見水,低產量穩(wěn)定生產,St8井、SyX133井見水后采取降產控水措施,SyX133井效果較好,St8井效果不明顯,St3井附近新增Sy001–X3井已完鉆,待測試,Sy001–X3井北3.0 km處新增Sy001–X7井(未完鉆);④條帶北部Sy132、Sy001–1、SyX131井試采效果較好,生產穩(wěn)定,④條帶南部Sy001–X3井未鉆,改為③條帶St3井附近,新增Sy001–H6井(位于St7井附近,未開鉆)。因此,①條帶北部、②條帶及④條帶南部未動用,需針對性補充井位,從而有效動用儲量。
三是打造一張麗水特色的“金名片”。力爭通過2-3年時間的努力,把儲備公司打造成浙江省乃至全國儲備土地經營管理的一張“金名片”。統(tǒng)一設計LOGO、標識、門牌、導向牌等,對現(xiàn)有儲備土地的圍墻四周噴繪“國土儲備LOGO”等明顯標志,對停車場、城市農場等門頭進行統(tǒng)一設計,統(tǒng)一品牌名稱為“金土地”,如“金土地停車場”“金土地城市農場”等,樹立新形象,讓市區(qū)所有的儲備土地成為向市民展示美好形象的載體。同時,通過各種媒體向社會宣傳公司的管理職能和經營范圍,傳播國土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知識,爭取社會各界的廣泛認知、理解和支持。
(3)由于氣井生產時間短,大部分井產液性質受工作液影響,產出液為工作液(表2);Sy001–1井產凝析水;St3、St8井、SyX133井產地層水[1–2]。
St8井、SyX133井分別試采3個月、9個月后產地層水,無水采氣期短,兩口井均開展過一次壓力恢復時間,后端呈上翹趨勢,因氣井均出現(xiàn)產水現(xiàn)象,上翹可能為水侵或斷層響應,獲取水侵前試井曲線,為水侵后分析提供樣本,試井解釋相對可靠。因此,建議對產水井附近的Sy001–X3井及構造低部位的Sy132井定期開展壓力恢復試井,可以進行水侵預警;產水井St8、SyX133井目前試采時間短,地層靜壓資料少(兩井各錄取了2個靜壓點),若實施治水措施,需計算水體能量,至少需要3個靜壓點,因此,建議對兩口井實測靜壓、流壓,明確水體大小,同時分析井筒流態(tài)變化,為后期治水提供基礎資料。
SyX133井位于構造低部位,測試產量高(142.51×104m3/d),完井測試時計算無阻流量為400.30×104m3/d,因未實測地層壓力、流動壓力,計算結果僅作參考,配產由初期48.00×104m3/d增加至54.00×104m3/d,油壓、產量緩慢遞減,其中油壓遞減速度為0.041 5 MPa/d,之后,開展壓力恢復試井、產能試井,核實該井無阻流量為249.2×104m3/d,表明初期無阻流量值偏高,試采9個月時出現(xiàn)水侵,且為裂縫型水竄。從調研結果看,排水采氣工藝設備難以滿足超深高溫高壓氣藏水平井生產需求。由于SyX133井無水采氣期短、排水采氣工藝難,建議完鉆測試時盡量開展產能試井,求取較準確的無阻流量,為合理配產提供支撐;由于低部位氣井產水風險高,建議降低低部位氣井和工藝井配產,從而延長氣井無水采氣期,提高氣藏采收率[11–13]。
通過對相關文獻的梳理,發(fā)現(xiàn)關于知識優(yōu)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微觀層面(如企業(yè)),而中觀層面的研究(如知識鏈、企業(yè)聯(lián)盟)剛剛起步,至于宏觀層面(如國家知識優(yōu)勢)更鮮有研究。鑒于此,本文擬通過引入VRIO模型,從價值性、稀缺性、難以模仿性和組織四個維度探討知識鏈知識優(yōu)勢的來源,并分析這四者對知識優(yōu)勢形成的不同作用,以期為知識鏈知識優(yōu)勢的評價和測量提供一個基本框架。
(1)SYS區(qū)塊棲霞組氣藏儲層存在非均質性,產能較高,差異較大,試采初期較穩(wěn)定,后期試采效果差異較大,其中雙魚石潛伏構造試采效果最好,St8、SyX133井因水侵試采效果較差。
(2)試采區(qū)控制儲量動用率低,建議在未動用區(qū)補充開發(fā)井,并在采氣速度較高的條帶降低配產,控制采氣速度,均衡開采,加快試采區(qū)評價認識。
(3)St8、SyX133井初期配產較高,水侵速度加快,且動態(tài)監(jiān)測滯后,未能及時進行水侵預警,水侵后難治理,只能通過降產控水維持生產;建議下步對產水風險井及時開展壓力恢復試井,做好水侵預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