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云
【摘 要】隨著課程改革的進行,英語教學越來越多地使用信息教學手段。本文立足文本重構、再構的基礎理論和教學實際,將信息技術與傳統(tǒng)教學有效結合,針對譯林版英語教材,以及學生的英語水平和學習需求,以譯林版英語4A Unit 7 How much Story time板塊的教學為例,充分發(fā)掘現有信息資源,在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創(chuàng)設真實語境進行教學,實現真正的語言交際,提升學生的語言表現力、跨文化交際能力,以及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
【關鍵詞】信息技術 對話教學 語言交際
二十一世紀是信息化、數字化、網絡化的時代,教師要不斷更新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學方式,要將信息技術和英語教學相融合,優(yōu)化教學方法和課堂結構,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對教育教學的輔助作用。現代信息技術與小學英語教學的深度融合,突破了以往課堂教學空間與時間的局限,促使我們的英語課堂在信息技術的助力下越來越高效。小學英語教學的主要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等綜合運用能力。信息技術能以形象具體的“圖、文、聲、像”將真實的語言情境呈現給學生,有助于營造真實有效的課堂環(huán)境,將教師的教學過程和學生的學習過程緊密有效地結合起來。讓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去體驗、交流,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豐富的想象力,提高其英語聽說讀寫的能力。傳統(tǒng)英語教學要與信息技術相結合,從而促使學生的思辨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發(fā)展融為一體。
筆者結合2019南京市信息化教學能手比賽教學課例,分析和探討現代信息技術有效融合英語課堂的方法和途徑。本次比賽以譯林版英語4A Unit 7 How much的Story time板塊內容為主,圍繞“義賣”這一主題,旨在讓學生正確理解、朗讀Story time板塊中的故事,能聽懂、會說相應的詞匯和句型;能運用所學詞匯和句型進行義賣;學會與同伴合作,體會幫助別人的快樂。
基于學樂云智慧平臺,學校為每個學生配備了一個平板電腦。結合學生的學情,筆者主要選用了該平臺的以下功能(見下表):
一、運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對話內容,導入文本
小學是學生有意記憶發(fā)展的重要階段,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的場景能夠使枯燥的文本材料轉變?yōu)樯鷦诱鎸崱⒂幸饬x的情境。因此,上課伊始筆者利用信息技術剪輯了一個服飾視頻,激活學生已有的單詞儲備,如jacket, sweater, blouse, coat, cap, socks, shoes,nice, cool, beautiful等,接著,筆者又播放了一段在超市里購物的真實對話場景,激活學生對已知數詞的記憶,并自然地引入本節(jié)課的主題“How much”,以此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運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真實語境,重建文本
多媒體集聲音、文字、圖像于一體,形象生動,能為教學創(chuàng)設真實語境,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
筆者創(chuàng)設情境,向學生展示一條來自李老師的微信。在微信圖片中顯示了印尼海嘯后的場景,如志愿者捐助物資的場景,激起學生們的愛心,同時引出Su Hai和Su Yang的義賣現場,并鼓勵學生提問,從而激發(fā)學生對開展愛心義賣活動的興趣。
三、運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同步任務,突破重難點
將學生的提問以疑問詞,如 Who, What, What else, How much,Whose的形式寫在黑板上,形成課文的思維導圖框架,為學生自主找尋答案做鋪墊。基于提問,引導學生帶著問題看圖片、看視頻、聽音頻,進行跟讀和思考,在這個過程中對課文進行整體感知。尤其在下述環(huán)節(jié)中,以學生為本,運用信息技術,將任務同步到每一個學生的平板電腦上,通過檢測、分析大數據,及時掌握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從而輔助學生突破重難點。
1.Watch and choose環(huán)節(jié)(看視頻并在平板電腦上完成選擇題)
讓學生帶著任務看動畫,引導學生逐步理解對話內容,找出Liu Tao, Yang Ling, Mike各自買了什么。筆者在同步作業(yè)中導入提前設置好的題目,發(fā)布到學生的平板電腦上,全體學生做完作業(yè)提交后,筆者再根據大數據及時掌控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正確率和錯誤率),并通過分析錯題,及時幫助學生解決問題。
2.Listen and match環(huán)節(jié)(聽音頻并在平板電腦上完成連線題)
讓學生關注課文的細節(jié),聽錄音回答每樣物品的價格,并讓學生在平板電腦上完成匹配題。
3.Read and imitate環(huán)節(jié)(跟讀并模仿)
為引導學生跟錄音讀時關注每一句的重讀、連讀和升調,課前在后臺設置好跟讀板塊,當學生點擊句子時,便會有提示特效,學生便能直觀地感受到語音語調的變化。
4.Read and act in roles環(huán)節(jié)(讀一讀并用平板電腦錄下小組表演視頻)
在朗讀表演環(huán)節(jié),筆者設計了分角色讀、分角色表演兩種形式,并準備了實物道具,還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真實的情景。筆者先邀請一組學生上臺展示,并拍攝視頻上傳到班級群,再組織其他學生在組內進行表演,由組長拍攝上傳到班級群。學生家長都可以通過手機了解孩子在課堂上的表現,促進了家校溝通。
四、運用信息技術,發(fā)掘文本素材,培養(yǎng)思維能力
基于文本發(fā)掘課文中的素材,筆者創(chuàng)設了Mike來到了Yang Ling的義賣攤這一動畫場景(提前在后臺設置好Flash動畫),引導學生猜想他們會說些什么。學生們在這一環(huán)節(jié)都能暢所欲言,學習氛圍十分融洽。
接著,筆者引導學生四人一組借助信封中的物品和零錢現場合作開展義賣。組長拍攝視頻記錄下組員的義賣場景,分享到班級群。這一環(huán)節(jié)為學生運用語言提供了真實的交際氛圍,同時學生在交際過程中用到了所學單詞和句型,還能創(chuàng)造性地生成一些句型,提升了思維的靈活性和創(chuàng)造性。
現場義賣活動結束后,筆者通過信息技術將學生幫助他人的照片剪輯成動態(tài)影集,播放給同學們看,引起學生對慈善事業(yè)的關注,使他們感受到互幫互助可以從每一件小事做起,以此培養(yǎng)學生們的愛心。
五、運用信息技術,設置智能作業(yè),提升反饋效率
筆者針對學生不同的學情,布置“智能作業(yè)”,幫助每一個學生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拓展型微課和繪本教學可以幫助學生獲取更多的語言輸入,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鼓勵學生自己設計一次義賣活動,引導學生學以致用,感受生活中處處有英語。
六、反思
本節(jié)課學生對文本的整體感知和細節(jié)信息的獲取比較到位,朗讀、表演參與度較高,也樂于在真實場景中體驗用英語進行交流的樂趣。但筆者認為仍有一些值得研究的地方:(1)導入環(huán)節(jié)是否可以選用更貼近學生的場景,如本校開展過的義賣活動?(2)文本學習中,運用平板電腦答題時是否可以再便捷一些?學生提交作業(yè)后,分析數據時是否可以再生動一些?(3)可否在拓展環(huán)節(jié)增加一些挑戰(zhàn),讓學生現場發(fā)掘身邊可以義賣的物品來進行義賣?(4)學生在組內進行義賣時,除了通過拍照記錄,是否可以通過錄像將整個過程拍下來?
通過此次比賽,筆者體會到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對英語產生的巨大影響。信息技術可以用于設計全新的整體教學方式,可以促使教師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并產生更多的創(chuàng)意構想;信息技術還可以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探索和思考;信息技術能把教學過程和學習過程緊密地結合起來,尤其在Story time板塊的教學中,信息技術的作用更加明顯,形成了教師、學生、教材資源和教學方式的全新組合。信息技術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還有待我們去探索和研究。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李曉榮.多媒體教學在英語課堂上的輔助作用[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