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桂平
河南濮陽市第五人民醫(yī)院手術室 濮陽 457000
乳腺癌是女性常見的惡性腫瘤,改良根治術是主要的治療手段。但術后約50%的患者會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患側肩關節(jié)功能障礙和上肢淋巴水腫,因此術后做好功能鍛煉是改善肩關節(jié)功能、防止淋巴水腫,以及提升生活質量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1-2]。同時實施健康教育可使患者獲取正面的健康知識,形成健康行為,提高其功能鍛煉的依從性,為順利康復和提高生活質量奠定基礎?;诖耍覀冮_展此項小樣本前瞻性研究,以探討回授法健康教育提高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后患者患肢功能鍛煉依從性及生活質量的效果。
1.1一般資料本研究經院倫理委員會審批,納入2018-02—2019-04收治的8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后患者。納入標準:(1)均為女性乳腺癌患者。(2)術前雙上肢功能正常。(3)意識清楚,言語表達能力正常。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合并重要臟器功能不全、凝血功能異常。(2)隨訪資料不全者。隨機分為2組,每組40例。
1.2方法
1.2.1 對照組術后行常規(guī)健康教育 通過健康教育講座、動作演示、制作和發(fā)放小冊子等方式,向患者及其家屬介紹日??祻陀柧毞椒帮嬍?、用藥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等。指導患者選擇合適的康復操進行鍛煉。定期電話隨訪,了解其恢復情況,解答患者的各種疑問。
1.2.2 觀察組行術后回授法健康教育 (1)成立回授法健康教育小組,制定回授法健康教育計劃:由科室護士長1名、科室主任或高年資醫(yī)生1名、責任護士2~3名、康復及營養(yǎng)師1~2名組成回授法健康教育小組,由護士長及科室主任或高年資醫(yī)生擔任組長和副組長。和組員共同制訂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后功能鍛煉的回授法健康手冊及相關視頻。日常由組長負責對科室的全體組員進行回授法健康教育培訓。明確握拳、伸指、屈腕、屈肘、內外旋轉、爬墻等7個動作的步驟及注意事項等宣教內容、步驟和持續(xù)時間,以及督查患者功能鍛煉的準確性等。鼓勵家屬主動參與到對患者實施回授法健康教育中。(2)回授法健康教育的實施:術后住院期間及出院后6個月內,護理小組成員通過建立回授法健康教育微信或QQ平臺,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針對性宣教和監(jiān)督[3]。①解釋: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患者講解或演示相關健康信息。 如不同階段的運動方式(術后4~7 d為第一階段,應以手、腕部和肘關節(jié)屈伸運動為主。之后分別在不同階段逐步增加雙肩背伸、擺臂、外展、手指爬墻及撓頭、劃臂等運動)和注意事項;術后發(fā)生上肢水腫的常見原因(脂肪壞死、切口愈合不良及感染);科學飲食及運動,以及合理控制體質量的意義方法等。注意控制每次宣教量,內容以2~3個/次為宜,進行重復宣教;注意由淺入深,分次進行。避免醫(yī)學術語、簡稱。語速要慢,可使用插圖、多媒體等輔助工具進行講解,使患者在潛移默化中掌握知識。②評估:請患者復述和演示己講授的健康宣教內容,如術后第四階段(術后2周之后)進行手指爬墻和撓頭等運動的方式、時間和鍛煉頻率等;根據(jù)其復述和動作演示情況評估其對術后肢體功能鍛煉重要性的認識情況,每個階段的鍛煉動作是否到位。從而準確把握患者對健康信息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提問時要采取人性化方式,營造輕松平等的交流氛圍,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4]。并做好心理評估,了解其是否因疼痛及體形改變等因素影響而存在焦慮、抑郁消極情緒。③澄清:對患者理解有誤的飲食、生活方式和不規(guī)范的鍛煉動作,及時再次進行解釋、教育和評估,并提出整改措施,不斷督促落實和改進,直至患者能準確全面地復述相關健康信息和規(guī)范進行功能鍛煉。密切關注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加強疏導,縮短心理應激期。④理解:最后護士進行開放式提問,當患者能全面、準確回答提出的問題時,表示自己完全掌握了護士提供的健康信息和鍛煉動作,即結束本輪教育。
1.3觀察指標出院時及出院后6個月時,采用乳腺癌術后患者功能鍛煉依從性量表[5]評價功能鍛煉依從性。共包含3個維度18條目,其中身體鍛煉依從9條目、術后注意事項依從5條目和主動尋求建議依從4條目。每條目采用4級評分,即根本做不到、偶爾做得到、基本做得到、完全做得到。分別賦值1~4分,總分72分。分值越高,說明患者功能鍛煉依從性越好。采用生存質量量表(QLQ-C30)評估患者軀體功能、角色功能、認知功能、情緒功能、社會功能和總體質量評分狀況,單項滿分100分。得分越高,生存質量越好。
2.1基線資料2組患者的基線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的基線資料比較
2.2功能鍛煉依從性出院時2組患者的功能鍛煉依從性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出院后6個月時,2組患者功能鍛煉依從性評分均高于出院時,且觀察組的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功能鍛煉依從性評分比較分)
2.3生活質量出院時2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出院后6個月時2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出院時,且觀察組的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
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后,患者應盡早開展功能鍛煉,以促進患肢靜脈血液回流,降低淋巴水腫、積血、積液、皮瓣壞死,以及瘢痕痙攣等并發(fā)癥發(fā)生風險,提高肩關節(jié)功能和術后生活質量。但術后功能鍛煉依從性受患者認知行為、心理、生理、環(huán)境等多種因素影響,特別在治療過程中受到心理和生理上的雙重痛苦,影響患者對健康知識的掌握程度和良好遵醫(yī)行為。傳統(tǒng)健康教育形式單一,以單純的灌輸式教育為主,缺乏形式多樣及生動活潑的教育手段;行健康宣教時以書面文字為主,示范性指導較少;以灌輸性教育較多,雙向交流較少等[6]。因此無法有效提高患者功能鍛煉的準確性和依從性,使患肢功能鍛煉的效果和生活質量的提升得不到充分保證?;厥诜ń】到逃峭ㄟ^雙向信息傳遞模式,及時了解患者掌握健康知識的程度,對受教育者理解錯誤或未理解的信息,進行再教育,直至其正確掌握所有信息,從而使健康信息得到有效傳遞,不斷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7]。
我們將回授法健康教育運用到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后的臨床護理中,并與傳統(tǒng)的健康教育方法進行比較。結果顯示,接收回授法健康教育患者的患肢功能鍛煉依從性更高,生活質量改善更為明顯。說明通過回授法健康教育能夠提高患者對功能鍛煉的正確認識,同時使醫(yī)護人員可準確掌握患者的健康信息,便于及時糾正其不正確的健康信息,提高其功能鍛煉依從性,積極、主動、規(guī)范進行患肢功能鍛煉[8],有效促進了患肢功能的康復和生活質量的提升。
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后上肢功能鍛煉是一個長期且逐漸完善的過程,今后仍需要在臨床工作中不斷總結經驗和提高護理質量,使患者最大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