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薛元明
中國人強調(diào)個人氣節(jié)之時,最常用的一句話就是——“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瓦”顯然不能和“玉”相比。詢問某戶人家添丁時,總會問一句——“弄璋還是弄瓦?”所表達的,乃是相近的意思。
瓦翁(1908-2008)
不過,“瓦”并非總是表示貶義。黃賓虹晚年有一些書畫作品,用的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紙張,但藝術(shù)效果奇佳。心態(tài)極其平和,瓦礫賢于黃金。
秦磚漢瓦,更是一個時代的象征。
瓦是平常之物,卻成為蘇州地域文化的一道風景。言及至此,必須要提到大建筑學家梁思成,其中有一段淵源。蘇州和徽州,多見灰瓦白墻的建筑,但景致和內(nèi)涵淵然有別。對于蘇州人來說,瓦極其常見,卻又不可或缺。身居小巷之中,白墻灰瓦,成為一種文化記憶。
在蘇州書壇,曾經(jīng)有這樣一位以“瓦”為名號的書法前輩。他叫瓦翁。
他的真名,不是特別熟悉的人,基本上都不知道了。
瓦翁以瓦銘志。瓦乃平常之物,翁乃平常之人,由此可窺見瓦翁老人的平常心。
平常心最難得。對于書法家來說,格外重要。也許口頭上常聽到,實際上卻很難做到。當所有的書法家都具有平常心之時,整個書壇必定風清氣正。平常心的對立面就是急功近利,乃書法之死敵?!按髷场碑斍?,不禁讓人更加懷念一如瓦翁這般持有平常心的前輩們。
余生也晚,沒有見過瓦翁。然而,但凡介入這三五十年書法活動之人,都會聽說過瓦翁獲獎之事,成為一時之美談。
這只是老人家很多“第一”當中的之一。
瓦翁獲得了金獎,是史上年齡最大的獲獎?wù)摺?9歲高齡之際,去中國美術(shù)館看學生的展覽。提前寫好自己的挽聯(lián):“再會吧花花世界,永別了美好人間?!彪m有不舍,卻也通透、豁達。
瓦翁的這一切,得益于蘇州文化的濡染,謙和不爭,自有令人神往的魅力。蘇州歷史人文底蘊深厚,西安同樣歷史人文底蘊深厚,但兩個城市截然不同。蘇州沒有西安的肅穆威嚴之感,而是江南特有的小橋流水人家,平易近人。蘇州和我老家當涂還有些“緣分”——蘇州稱為“姑蘇”,我的老家稱作“姑孰”,同屬吳地,有某種親近感。
言及蘇州,必然要說到滄浪亭,在文人士大夫心目中屬于“圣地”一般。當然,蘇州不僅有這樣的人文風景,也有像“倉米巷”這樣非常接地氣的日常居所,所謂“倉廩足而知禮節(jié)”,米香和書香,是倉米巷帶給世人的獨特感受。瓦翁長年生活于此。雖是平常人,寫平常字,卻做到了“書如其人”。很多人理解此觀點時多有誤讀,因為不明就里,把“書如其人”解讀為一個絕對的、統(tǒng)一的標準,實則大謬。不同的人自有不同的書法風格特點,只是對于某一個人來說,書風和自我心性相符,必定是高手。瓦翁雖以小楷亮相馳名書壇,卻從未擺出奇貨可居的姿態(tài),但凡有人求字,不論是熟人朋友,還是鄉(xiāng)鄰甚至郵差,都極其慷慨。
難能可貴的是,瓦翁強調(diào)書風要求變,與古人異、與今人異,知古知己,方能非古非今、亦古亦我。瓦翁小楷學文徵明而異于文徵明,此外,擅長行楷和篆隸書等??傮w而言,既體現(xiàn)了蘇州文化精致典雅的特點,也有個人風標,清雅古醇,尤其是氣息干凈,一塵不染。這不禁令我再次想到黃山谷那段著名的話:“學書須要胸中有道義,又廣之以圣哲之學,書乃可貴。若其靈府無程,政使筆墨不減元常、逸少,只是俗人耳?!碑斚聲鴫贂須?、清氣和雅氣,故而作品渾濁在所難免。瓦翁書法氣息明凈,究其緣由,一是天性使然,骨子里是一個清淡的人,二是人生“經(jīng)歷”之故——因為曾經(jīng)被“發(fā)配”新疆,吃了很多苦,對人生看得通透,悟得徹底,格外淡定。如是,作品便沒有絲毫火氣。讀他的小楷,感到特別寧靜,仔細品味,可以領(lǐng)略靜中生動的變化,這是書法本身所顯現(xiàn)出來的本真之美,正如黃庭堅所說:“學字既成,且養(yǎng)于心中無俗氣,然后可以作,示人為楷式?!睂τ跁襾碚f,“養(yǎng)”是一個淬煉、融合的過程,多讀書而又善養(yǎng),將胸中俗氣滌蕩干凈,作品格調(diào)便會富有韻致。
明清之際的“吳門”書風,冠絕天下,王世貞說“天下書法歸吾吳矣”,涌現(xiàn)出一大批最終在書法史中立足的代表人物。這種深厚的文化底蘊滋養(yǎng)了一代又一代人。瓦翁在暮年獲獎,本質(zhì)并不是一個老書家的“小概率事件”,而是新舊時代轉(zhuǎn)換的見證——書法家以不同于古人的方式登臺亮相,書法也有了全新的活動方式?,F(xiàn)在看來,也許覺得稀松平常。別忘了,但凡時代轉(zhuǎn)換之際,能夠抓住機遇,便可以占得先機。瓦翁故去多年,很多人依然記得他一手令人驚艷的小楷,依然記得他所奉行的“平常心是道”的人生宗旨?!?/p>
瓦翁 十髮
瓦翁 十髮
瓦翁 瓦翁好之
瓦翁 管俊之印
瓦翁 瓦翁
瓦翁 九十學步
瓦翁 瓦翁(附邊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