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婷婷 柴紅梅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fā)展以及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強化學生文化自信成為高校外語教學中的重要目標之一?;诖?,文章對文化自信相關內容進行調查,并對文化自信視域下高校外語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重點探究在文化自信視域下高校開展外語教學的有效策略,以期提高高校外語教學質量。
關鍵詞:網絡交流;高校外語;文化差異
中圖分類號:G642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1)29-0096-04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and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level, strengthening students' cultural confidence has become one of the important goals i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contents related to cultural confidence,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ocess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confidence, and focuses on exploring effective strategies for carrying out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confidence, so a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 network communication; college foreign languages;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強化大學生文化自信成為當前高校外語教學的新課題,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文化自信的滲透仍存在一些問題,不僅沒有有效促進學生文化自信和自覺的形成與發(fā)展,還導致教學質量的降低。因此,探究文化自信視域下的高校外語教學策略是十分必要的。
一、文化自信相關概述
所謂文化自信,其主要指的是一個民族對自身文化價值的肯定與踐行。自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明確點明中國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的重要性,多次提到核心價值觀和文化自信。這主要是因為,通過樹立文化自信,能夠有效弘揚我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同時,文化自信的樹立及發(fā)展,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夯實了文化基礎,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走進新時代提供了強有力的動力。
二、研究在高校外語教學中強化文化自信的現實意義
在全球化的發(fā)展機制下,各國各民族之間的交流逐漸成為常態(tài),社會乃至國際對跨文化語言交際人才的需求越來越高,對于高校外語教學而言,不僅要學習語言技能,也應該學習異域文化。由于國家間的地理位置、文化背景、歷史背景等方面具有較大不同,而語言作為一個民族發(fā)展過程中逐漸形成的產物,蘊含著該民族深厚的文化,所以國家間的語言不僅在基礎字符、發(fā)音、書寫等方面存在差異,最為主要的差異是文化方面的差異。但在高校外語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學習他國語言,會出現對本民族文化不重視的現象,進而影響其文化自信的形成,所以在高校外語教學中強化文化自信是十分必要的。具體而言,其現實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通過在高校外語教學中加強文化自信的教育,能夠提高學生的思想水平,使其在尊重他國語言文化的同時認同本民族語言文化[1]。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國家間經濟的往來使文化也得到了交融,雖然促進了文化的多元化發(fā)展,但由于長期學習外語,必然會涉及到相應的文化,使得部分大學生盲目追求西方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過于崇拜西方文化,對本民族文化的了解較少,甚至存在部分學生認為本土文化過時、落后。但通過在外語教學中加強文化自信的教育,能夠使學生在學習他國優(yōu)秀文化的同時,增強對本民族文化的了解,提高對本民族文化的認同,進而形成文化自信。
2. 在文化自信視閾下開展高校外語教學,能夠有效幫助學生保持自身的文化理想和文化價值。在外語教學過程中,并非單純地涉及到語言文化,還涉及到不同國家的優(yōu)秀思想和價值觀念,所以,通過在外語教學中滲透文化自信教育,能夠增強學生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思想文化以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文化自信,從而促進學生文化修養(yǎng)的提高以及人格的健全,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除此之外,在當前科學技術水平不斷提高的時代背景下,互聯網技術以及移動智能設備實現了全球的普及應用,這推動了思想和文化的多元化發(fā)展在該條件下,學生極易受到網絡世界中思想和文化的影響,而且在外語學習中對他國文化了解程度不斷加深,極易給學生文化自信的形成與發(fā)展造成阻礙。但通過在外語教學中加強文化自信的教育與滲透,即便使學生在移動互聯的網絡環(huán)境中開展學習,也不會受到不良思想和文化的侵擾[2]。
3. 通過在高校外語教學中進行文化自信教育,能夠有效培養(yǎng)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在我國“一帶一路”不斷發(fā)展的背景下,我國國際地位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提升了我國的綜合影響力,我國乃至世界對具有跨文化交際人才的需求在不斷上升,不僅需要過硬的專業(yè)實力,還需要具有家國情懷和國際化視野的人才。因此,高校作為培育人才的主要搖籃,應在外語教學中滲透文化自信相關內容,在培養(yǎng)學生外語交流能力和技巧的同時,加強文化自信教育,樹立文化自覺和自信,實現我國文化的傳播,助力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