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題再現(xiàn)
(2021·廣東)請以“這才是少年應有的模樣”為結尾,寫一篇文章。
要求:(1)題目自擬;(2)文體自選;(3)不少于500字;(4)文中不得出現(xiàn)真實姓名和校名。
佳作展示
(一)追光少年
廣東一考生
此后如果沒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魯迅
陽光普照,那浮動的金色告訴我——什么是少年應有的模樣?
早晨出門,看到一張薄薄的紙片放在地上。拾起一看,是鄰居家的匯款單,我敲響了鄰居家的門。他探出頭,面露慍色地問道:“干啥呀?”我小心翼翼地回答:“您好,這是您家的匯款單,放錯到我家了 ?!彼蠹s是想起這幾天在小區(qū)頻頻出現(xiàn)的詐騙案,“砰”的一聲關上門,門里傳來不悅的大喊:“你快走開!不是我們家的匯款單 !”我嘆了口氣,將匯款單放在門口,走了。
一個疑,一個信;疑的似乎有理有據(jù),信的卻發(fā)自肺腑。我選擇信,是因為這才是和睦鄰里應有的模樣,才是少年應有的模樣。
“師傅,師傅,等等!”
一個穿著高跟鞋的女人朝我們飛奔而來,而公交車卻頭也不回地開走了。女人沮喪地停了下來,揉了揉紅腫的腳跟。我身旁有一個稚嫩的童音響起:“爸爸,這個公交車司機是壞人嗎?”他的父親大概是不想讓孩子年紀尚幼就體會人間善惡,耐心地解釋道:“不是哦,公交車司機為了車上其他乘客的安全,不能停車?!薄翱墒巧洗挝液屠牙炎饭卉?,那個司機怎么就停了呢?”父親不語。
一個走,一個停;走的理所當然,停的順其自然。我選擇停,是因為這才是友善社會應有的模樣,才是少年應有的模樣。
校園食堂,一個男生擺出投擲的姿勢,一個水瓶落地,沒有進入垃圾桶。他懊惱地叫了一聲:“嗐,我的投擲水平怎么這么差?”說完轉身離去。我嚴肅地叫住他:“你好,你的水瓶沒有扔進去。”他不屑地轉頭道:“那你來當活雷鋒??!”他瀟灑離去,留下一個嘲諷的背影,而我撿起水瓶扔進垃圾桶。
一個扔,一個撿;扔的不以為然,撿的自然而然。我選擇撿,因為這才是美好校園應有的模樣,才是少年應有的模樣。
這世上有信與疑,我選擇誠信待人;有冷與暖,我選擇熱心相迎;有廉與恥,我選擇止于至善。因為我堅信,這才是我們少年應有的模樣。正如魯迅先生說的那樣:“愿中國的少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能發(fā)聲的發(fā)聲,能做事的做事。即便螢火一般,也有自己的光芒,不必等待炬火。”
我也愿如此,在這新時代發(fā)光發(fā)熱。
因為我堅信,這才是少年應有的模樣!
【點評】
文章敘述生動,生活氣息濃厚,選材雖不見新穎獨特,可貴之處在于尋常材料不凡立意。
三則事例的敘述:“門”關了無妨、父親“不語”也無礙,“背影”離去更沒關系……每一樁的后面,作者都有自己的選擇、有自己的態(tài)度,這些文字有溫度,立意有高度,透露出“我”陽光般的溫暖。
作者的感情與感悟也潛藏于字里行間。特別在“一個信,一個疑”“一個走,一個?!薄耙粋€扔,一個撿”這三處鮮明的對比中,形成三個回環(huán),反復詠嘆,螺旋上升,最終點出——這才是少年應有的模樣:自信、堅持、陽光、正直、心中有愛、浩然正氣!作者抓住了情感切入點——“應有”:既是少年成人的生發(fā)點,又是三觀價值的發(fā)展點、人文精神的提升點。
縱觀全篇,表述嚴謹,結尾前后呼應,借魯迅之言,飽含期待與熱情,言已盡,意猶未了,實屬點睛之筆,升華文章中心。
(點評教師:東莞市東坑中學 溫小娟)
(二)少年的模樣
廣東一考生
六月的微風攬著遠方的花香,晨光中,乳白的霧氣如長河直瀉而下,朦朧中帶著幾分柔情,等到撕扯的樹葉離開最高的樹梢,汗珠隨著額頭流下,勾勒出少年應有的模樣。
少年的模樣,應是汗與淚中的重新站起。早晨六點的陽光下,同學們跳躍的模樣映滿了整個操場,汗與淚刺痛了雙眼,刺痛了赤紅的跑道,刺痛了遠方的滿分線。經(jīng)歷了一番苦練后,成績?nèi)耘c滿分相差太遠,心中滿滿的,是痛,是無奈。寒風攜帶著沙粒迷茫了滿分線,迷茫了遠方,但未停下的是那顆追夢的心。重新站起,重新振奮精神,重新登上那條追夢的路。
少年的模樣是深夜中的堅持不懈。少年的筆與紙張摩擦發(fā)出沙沙的聲響,時而流暢地寫下思路,時而重重地寫下答案,時而筆尖停滯空中。窗外樹影搖曳,蟬聲陣陣,像是為屋內(nèi)的人加油打氣,告訴少年,你并不孤單,桌前的牛奶,同學的鼓勵紙條,讓一股勇氣涌上少年的胸膛。
少年的模樣是日記里的堅定執(zhí)著。等月光灑下溫柔,校園里安靜無聲,室友安然睡去,在橘黃的燈光下,少年在筆記本上重重地寫上“我一定要上高中”。心田似被溫暖包裹,他將筆記本放入枕頭下,今晚的夢會很甜很美。
少年的模樣是取得成績后的不驕不傲。臨近中考,少年通過自己的努力,終于換來了屬于他的成績。他仍淡定自若,演講臺上的他,用他的言語、他的力量激勵著與他一起奮戰(zhàn)的同學。同學的疑問,他盡力解答;同學的失落,他開導鼓勵;同學的贊揚,他謙虛有禮。
又是哪個赤紅跑道的操場,他手握《知識錦囊》;又是哪條路上,他忘記了未痊愈的傷;又是哪個課間,他將同學問到絕望。他在努力地追趕那個被寄予厚望的自己,這才是少年應有的模樣。
【點評】
這篇文章構思巧妙,層次清晰,善于選點展開,用排比的方式,層層推進:敢于追夢、堅持不懈、堅定執(zhí)著、不驕不傲、謙虛有禮……細膩的筆法,將少年的模樣刻畫得極為立體豐富、生動多姿!
行文主題突出,語言表達富有情趣,筆下的少年寫得入情入理,是有思考、有夢想、有擔當、有脊梁、有溫度的真實存在。作者善于觀察,所舉的事例豐富又不失生活氣息,如操場上揮灑的汗水與淚水,三個“刺痛”,讓人真切地體會到少年追夢的堅韌!奮筆疾書的少年非常勤快,會做“高中夢”的少年真心甜美,有能力愛自己也有余力愛同學的少年特別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