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雪 程新麗
摘 要:2019年,教育部發(fā)布的《職教二十條》中提到建設一大批校企“雙元”合作開發(fā)的國家規(guī)劃教材,倡導使用新型活頁式、工作手冊式教材并配套開發(fā)信息化資源,在此大環(huán)境下,本文就活頁式教材的研究展開,分析闡述了活頁式教材與普通教材的不同與優(yōu)勢,最后提示提倡教師出版活頁式教材用于課堂教學。
關鍵詞:活頁式;任務驅動;插頁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33.075
1 概述
近日來,“活頁式教材”這一概念開始在教學界蔓延開來,什么是“活頁式教材”呢?活頁式教材,顧名思義其教材與我們現(xiàn)在盛行的線裝或膠裝的書籍不同,教材的內頁是可以抽出,或加入新書頁的。所以為了方便抽出和加入新內容,而不對整體教學內容產生影響,所以活頁式教材大多是以任務式架構的。
2 活頁式教材與普通教材相比有什么區(qū)別
2.1 印數(shù)裝訂的不同
活頁式教材與普通教材最大的區(qū)別在于可拆解和可組合性,普通教材在印刷出版后就已經(jīng)定型了,而活頁式教材在這方面則非常靈活,可以依據(jù)需求加入新的教學內容。符合現(xiàn)在日新月異的知識需求。印刷方面的不同,普通非活頁式教材外形如圖1所示,活頁式教材如圖2示。
這種活頁式印刷體現(xiàn)在強調在“1對1教學”中的作用,是因為相對于其它領域,“1對1教學”更能激發(fā)活頁式教材潛質。因為每位學生的學情不同,老師可以根據(jù)同學們的接受能力隨時添加和刪除活頁,活頁中包含若干表格和隨時的課堂學情檢測,做到有的放矢,考試前同學們可以收集好課堂的測試部分活頁,認真復習研讀。教師也可以更注重平時課堂內容的教學,緊扣課堂主題,作業(yè)設計也會更加合理、規(guī)范。
2.2 內容的不同體現(xiàn)
如今活頁式教材的研究也引起了很多教育工作者更多的關注,大體從內容上如圖3活頁式教材目錄結構及任務設置示意圖所示,主要以小任務的設計作為教材內容的最主要的知識點體現(xiàn)。短小精悍的每一個小任務的累積完成整本教材的編排。表1和表2是非活頁式教材非教材目錄結構和章節(jié)內容的設計編排。內容冗長,從點到線再到面的設計方法。
2.3 活頁式教材設計思路
“活頁教材+活頁筆記+功能插頁”三位一體“自主思維”模式學材體系研究。
職業(yè)教育的性質和功能,需要通過課程的教學過程來體現(xiàn),其質量特色,需要通過其課程的形式特色來呈現(xiàn)。本文通過分析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的“學材”與傳統(tǒng)“教材”的差異,提出具有創(chuàng)新性和特色性的“活頁教材+活頁筆記+功能插頁”三位一體的“自主思維”模式的“活頁學材”及其“一體化活頁學材”教學模式,同時也有信心此類“活頁學材”必將大量取代傳統(tǒng)職業(yè)教育使用的“教材”。
職業(yè)院校需要隨著時代的變化,不斷改變培養(yǎng)模式,從而緊跟時代發(fā)展日新月異的腳步。對于教材的知識點要從當前的教學內容、資源選擇等方面分析,開發(fā)如圖4任務設置、圖5教材知識點劃分示意圖來研究和設置。
3 結論
普通教材與活頁式教材體現(xiàn)在印刷裝訂不同于內容設計方面的不同。
活頁式教材是實現(xiàn)理實一體的典范,多以任務、活動或項目作為老師設計課堂教學的依據(jù)。一般設計為一個個子任務或子模塊,老師通過任務描述、任務實施、任務完成、任務總結等流程完成整個教材的內容設置。它的優(yōu)點列舉如下:
當今新技術新規(guī)范的更新速度是很快的,過去固定裝訂的傳統(tǒng)教材從出版以后內容編排固定不變,更換一個新的版本需要經(jīng)過三審三校的教材出版全部流程,而活頁式教材只需將新規(guī)范作為新增頁簡單添加即完成書籍的快速改版和升級。操作方便快捷,省時省力,便于教材內容的快速擴充。
活頁教材每節(jié)課要完成的都是一個個子任務,同學們需要完成每節(jié)課具體的任務,完成課程學習情境的評價,教師設計課堂教學更加合理和規(guī)范。
對于學生而言,更加注重平時的每節(jié)課課堂學習任務的完成和評價。打破了以往平時對學習自由散漫,考前挑燈夜戰(zhàn),臨時抱佛腳的局面??记爸恍鑼⒄n堂活頁收集好,不用再整理復雜的復習資料,方便快捷有效地達到學習檢測效果。
總之,活頁式教材為老師提供方便的教材內容的搭配組合。滿足不同難易程度的要求,應大力提倡出版活頁式教材用于學生自學和課堂教學使用。
參考文獻
[1]吳振東.試論“活頁教材+活頁筆記+功能插頁”三位一體自主思維模式的構建[J].新課程研究,2018,(9):62-66.
[2]沈愛鳳,韓學芹.職業(yè)教育中“任務驅動式”教學模式的探討與應用[J].職教論壇,2016,(2):46-49.
[3]張萍.基于任務驅動理念的高職計算機基礎教學探討[J].教育與職業(yè),2015,(6):159-160.
[4]黃濤.高職軟件開發(fā)實訓類課程的設計研究[J].武漢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6,(6):78-81.
基金項目:校級招標一般課題“高職新型活頁式、工作手冊式教材建設研究”(YZB202008)。
作者簡介:蘇雪(1972-),女,甘肅武威人,碩士研究生,武漢鐵路職業(yè)技術學院專任教師,副教授,研究方向:計算機,電子、通信;程新麗(1973-),女,湖北天門人,碩士研究生,武漢鐵路職業(yè)技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計算機、電子、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