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文艷
摘 ?要:班主任工作是一份辛苦的工作,同時也是一門高超的藝術。從教二十余年,一直擔任班主任工作,對其中的酸甜苦辣深有體會。對于一個班集體,只要用心培育,用愛澆灌,最后肯定碩果累累。
關鍵詞:用心;愛;理解;關心;幫助
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說過:如果教師具有一顆摯愛的心,對孩子抱有良好的期待,那么被期待的孩子就會發(fā)奮圖強,朝氣蓬勃地對待學習和生活,煥發(fā)積極向上的信心,用心愛孩子,期待就會變成現(xiàn)實。
又是一個新學期的開始,下午最后一節(jié)是同學們的歡樂時光——活動課,一個假期不見面,同學們有說不完的話題,玩不厭的游戲:跳繩、下棋、談論假期見聞等。唯獨李明同學與眾不同——靜靜地坐在草地上,眼望遠處發(fā)呆,就連我走到他的身邊也沒發(fā)現(xiàn)。我輕輕地拍了拍他的肩膀說:“小李,怎么不和同學們一起玩,是不是有什么心事呀?”可他看了我一眼后,繼續(xù)他的沉默,我試圖用耐心尋求他那迷茫目光中的答案,可無論我多么的努力,他依舊沉默。
我慢慢回憶起開學這幾天里的表現(xiàn):上課時,他總是一副魂不守舍的樣子,趴在桌子上睡覺或玩東西;從不開口讀書,更不用說舉手發(fā)言。課間同學們有說有笑的,但他經常躲在角落里或倚在窗邊獨自發(fā)呆,有時還會偷偷流淚,更讓人不解的是,他連以前最喜歡的音樂課也不愿意上。作為老師,我挺著急的,問他為什么,他每次不是沉默,就是說身體不舒服,看起來他也不像是有病。我也曾試圖走進他的心里,但讓我感到沮喪的是,我失敗了……
究竟是什么原因令到小李如此呢?為了解開謎團,我決定到他家進行家訪。
到小李家時已經是晚上七時多了,只有小李的父親一個人在家。我委婉地向他說了小李在學校的情況,他似乎對小李的異常表現(xiàn)并不意外,只是臉上多了幾分彷徨與自責,他重重地嘆了口氣說:“都是我不好,沒有好好地照顧他,但我又能怎么樣呢?”
原來小李的父母親半年前因感情不合離婚了,小李歸父親撫養(yǎng),母親改嫁,而父親一個月前下崗了。小李的父親面對離婚和下崗的雙重打擊,心情極度低落,脾氣變得非常暴躁,整天借酒消愁,對小李疏于管教,小李稍有不聽話,他輕則破口大罵,重則拳腳相向。小李和母親的感情很好,現(xiàn)在母親走了,父親又對他不聞不問,他更想念母親了。可父親以各種借口不讓他與母親相見。
小李沒有了母愛的呵護,得不到父親的關心和理解,感受不到家庭溫暖,再加上受到鄰家孩子的冷眼與嘲諷。他的心靈遭受了沉重的打擊。小李因此由一個開朗、上進的孩子變得壓抑、自卑、孤僻、膽怯甚至憎恨,卻無處訴說,只能在課余沉迷于網絡游戲,期望在游戲中得到解脫。
經過一番推心置腹的交談后,小李的父親由激動慢慢地平靜下來,我告訴他,要轉變小李這種離群索居、迷戀游戲、自暴自棄的情況,就必須營造一個和諧的家庭氛圍,讓他心有所依,情有所托,讓孩子從家庭中得到理解和關愛。同時還要和學校配合好,共同努力把小李教育好。小李的父親眼里飽含著心酸的淚花,也許是自責、也許是懊悔吧!當場表示要重新振作,找回孩子失去的感覺。
回家的路上,我也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一直以來總是以師長的角色,孩子們有了困難、有了心事對我欲言又止。我決定通過以下三方面的措施去轉化小李。
一、以親情感召,挽回失落的心
經常和他爸爸電話聯(lián)系,我們常常談論著孩子的一切,我把小李在學校的事情告訴他。家長也在努力改變自己:陪伴孩子的時間多了,簡單粗暴的責罵越來越少,和孩子一起談論精彩的游戲,不再阻止孩子與母親相見,甚至讓小李到母親家小住。周末還經常陪他去逛書店、上公園,逐漸,他的臉上有了久違的笑容。當目睹小李與父母在一起時那高興的神情,我知道,他那顆曾經失落的心將不再失落。
二、生活上給予關心,學習上給予幫助
在教學工作中,課堂上時時給予關注,經常提問他,把他的注意力集中在學習上,讓他擔任語文科小組長,增加他和同學們交流機會。在教學之余,我經常找小李談心,一開始,他似乎不愿意敞開心扉,可我沒有放棄。一次活動課,我和他在草地上散步,談他最喜歡的網絡游戲,講他最想聽的故事,看得出,他對我的防備之心已有所放松。但他什么也不說,留給我的依然是一路的沉默。下午課間,我把他叫到跟前,將一本《安徒生童話大全》遞給他:“喜歡嗎?這是老師送給你的。”我發(fā)現(xiàn),他那黯淡的眼神里閃現(xiàn)出一絲驚喜、感激,他伸出雙手接過書本,輕輕地說:“謝謝老師。”幾天后,我得知他不舒服去校衛(wèi)生室看醫(yī)生了,當他拿著藥走進教室時,我把早已準備好的一杯溫開水送到他手里:“不燙了,快吃藥吧!”頓時,他的眼眶里淚花滾動,他哽咽著說:“老師,您對我真好……”話沒說完,兩行清淚滑落于他的臉龐。古語云:“親其師,信其道?!苯涍^這幾次的心靈之約,小李深切的感受到老師對他的關心和愛,他和我的隔閡消除了,也更信任我了,我們成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
三、巧用集體力量,激發(fā)責任心
私下里我特意囑咐幾位學習成績好的孩子和小李結對子交朋友,幫他解決學習上的困難,分擔生活中的煩惱,并在座位編排上給予特殊照顧:讓小李和其中兩位要好的同學在一個小組。這樣,他和同學們就有了更多交流的機會,他感受到濃濃的同學之情,集體之溫暖。此外我還和科任老師達成共識,讓他們也參與到教育小李中來。俗話說:“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睂嵺`證明:集體的力量是無窮的。
半個學期過去了,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小李同學發(fā)生了很大變化。據(jù)家長反映,小李回到家里能自覺做作業(yè),主動幫父親做力所能及的家務,也不再迷戀游戲了;在學校里,那個活潑、自信的小李又回來了。成績都有明顯提高的他,課堂上主動舉手了,小組活動中樂意和同伴交流了,也很樂意去上音樂課和做操了(后來通過了解得知不上音樂課,不做操是想引起老師和同學的關注),在教室里能聽到他那發(fā)自內心的快樂的笑聲了……
教育后記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睈廴绱河?,能滋潤學生的心田,讓枯萎的幼苗重獲新生。在愛的感召與呵護下,孩子們才能健康的成長。作為班主任,我們的責任并不僅僅是傳道、授業(yè)、解惑,更要關心學生的生活,了解他們的情感需要,多和他們談心,充分地信任和理解他們,這樣我們才能走到學生的心里,成為學生的長者和朋友。
溝通從心開始,讓我們用心培育,用愛澆灌吧!
(作者單位:信宜市教育城小學,廣東 ? 信宜 ? 52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