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文
◆摘? 要:二語動機研究近年來成為二語習得領域的重要課題。本研究采用個案研究方法,借鑒Dornyei的“二語動機自我系統(tǒng)”理論對一名外語學習者進行半結構式面對面訪談,探討其英語學習動機系統(tǒng)的構建,研究發(fā)現(xiàn)理想二語自我、應該二語自我以及學習經驗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的學習動機,其中理想二語自我作用對學生學習作用更明顯。
◆關鍵詞:二語自我動機系統(tǒng);學習動機;個案研究
1引言
學習動機作為影響外語學習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一直是國內外研究的重要課題。(葛娜娜、金立鑫,2016)。以往的研究(如高一虹等,2003;王欣、戴煒棟,2015)多從定量的角度對二語學習動機進行調查分析,本研究采用定性研究方法探究學習者二語動機系統(tǒng)構成的特征,以期促進高校外語教學的發(fā)展。
2文獻綜述
關于二語學習動機的相關研究可追溯至20世紀60年代,Gardner和Lambert(1956)將學習者學習二語的動機分成兩個類別,即“工具型動機”和“融合型動機”?!肮ぞ咝蛣訖C”是指學習者想要通過學習一門語言達成某些目的,例如通過考試;而“融入型動機”則為學習者想要通過學習語言融入目的語使用者群體。然而隨著相關研究的不斷深入,傳統(tǒng)的“融合型動機”的局限性也逐漸顯示出來。因此,Dornyei(2005)基于人格心理學家Higgins(1987)的“自我不一致”和“自我導向”理論拓展了二語學習動機的研究邊界,提出了一個全新的二語動機研究理論框架,即“二語動機自我系統(tǒng)”。
該理論包含三個層面: (1) 理想二語自我(ideal L2 self),理想二語自我是指學習者期望達成的學習水平,學習者如果設立理想自我的學習目標的話,那么其學習二語的動力就越強。理想自我和傳統(tǒng)分類的融合性動機和內化的工具型動機相對應。(2)應該二語自我(ought-to L2 self),是指學習者認為自己應該達成的特征,這一方面與外在的工具型動機相對應。(3)二語學習經驗(L2 learning experience),是指與具體學習情境相聯(lián)系的動機,如學習者過去的學習經歷。
3研究設計
3.1研究問題
本研究的研究問題如下:
3.1.1研究對象的二語動機自我系統(tǒng)構成特征是什么?
3.1.2理想二語自我和應該二語自我與學習經驗之間有什么關系?
3.2研究對象
本研究的參與對象是一名某211大學航海專業(yè)的大三學生,以下用“學生Z”代替。學生Z英語水平較高,學習動機強烈,并在班級擔任班長一職。此外,在知曉研究背景后,該生本人非常愿意參與到本研究中來,因此筆者選擇其作為研究對象。
3.3數(shù)據(jù)收集與分析
本研究的數(shù)據(jù)收集主要來源為半結構式面對面訪談以及課堂觀察,數(shù)據(jù)收集時間為2021年3月至2021年5月,共進行三次訪談。訪談內容主要包括學生Z過去學習英語的相關經歷以及個人想要學好英語的原因,每次訪談時間大約為半小時并全程錄音,錄音結束后由筆者進行文本轉寫,并對轉寫后的文本進行編碼分析。
4發(fā)現(xiàn)和討論
4.1理想二語自我
學生Z表示,自己之所以能夠一直保持對英語的學習興趣以及動機,是因為在小的時候剛接觸英語的時候就覺得英語很新奇,并且參加英語課程班學習英語,也是非常奇妙的一段旅程。
“我第一次上英語課應該是在幼兒園的時候,那時候老師只是教一些簡單的單詞,句子。在我的記憶中很多同學在剛開始學習英語的階段就是比較吃力的,但是就我自身而言,僅僅是通過模仿老師就能很快地掌握課上所學的內容,課下也并不需要費很大的時間和精力去額外地學習,所以這也是我能一直喜歡學習英語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币虼?,學生Z出于自身濃厚的學習興趣促使他在學習英語的道路上不斷前進,不斷縮小自身理想自我和應該自我之間的差距,這樣的動機就是內在動機,即人們能夠自發(fā)地,愉悅地追求想要達成的目標。
除了內在動機的原因外,學生Z學習英語動機強化還受到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
“我的姑父是外國人,他是一個印度人,所以在我小時候他對我的影響比較大。因為我們都知道印度人說英語的口音比較重,小時候就不太能聽懂他在講什么,所以那個時候我就特別希望能夠和外國人非常流利的對話。一開始的時候我需要通過我姑姑翻譯來告訴我他在講什么,因為我姑姑本身就是一名英語教師。但是隨著時間的變化,我發(fā)現(xiàn)自己逐漸就可以和他交流了,并且沒有什么太大的障礙。我對這件事感觸特別深,因為我覺得在和他們交流的過程中對我的聽力水平提高來說其實影響是特別大的?!庇纱丝梢钥闯?,學生Z在和周圍人真實交互的情景中促進了其理想二語自我的構成,激發(fā)了自身的學習動力,渴望達成學習目標。這表明,理想二語自我和過去成功的學習經驗之間有相互作用并互相強化。
4.2應該二語自我
學生Z的應該二語自我很大程度上也促進了其學習英語的動力。應該二語自我的構建主要受客觀因素的影響,例如老師,家長以及升學等。學生Z的老師一直非常器重他,所以他認為自己不能辜負老師的期望,并且出于自身責任感,他認為身為班長在學習方面要為同學們起到帶頭作用?!耙驗樽约河⒄Z成績不錯,還是班長,老師對我的期望很高,所以上課的時候如果沒有人回應老師的問題,我就會積極主動發(fā)言,一方面可以帶動同學們的學習氛圍,另一方面對自己也是一個提升的過程。”
上大學后,學生Z學習英語的動機更偏向于工具型,學好英語對于自己將來保研以及就業(yè)都非常的重要,從這一角度來看,這些因素也對學生自身應該二語自我的構建產生重要影響?!吧狭舜髮W最重要的是要通過四六級考試,并且我比較希望自己的英語期末成績最起碼達到90分甚至95分以上,因為這樣績點越高,排名越靠前,自己以后保研能夠選擇的學校就越多。并且如果以后參與船上工作的話,自己在外派工作的時候也得和外國人用英語交流,所以我現(xiàn)在每周都會抽出時間練習口語和聽力,還會固定地背一些單詞,口語這方面我在網(wǎng)上報了一個和外國人面對面聊天的課程。聽力的話近期的目標就是能夠聽懂BBC新聞,因為以后的同事可能來自世界各地不同的國家,所以我覺得最起碼不管是任何國家的人跟你去用英語交流,你都得知道他在說什么?!?/p>
4.3二語學習經驗
對于學生Z來說,學習體驗也是二語學習過程中的重要動力之一。學生Z學習英語的過程較為順利,這也和他自身的努力緊密相連。“雖然在學英語的過程中沒遇到特別大的困難,但是在課上我也認真聽講并且老師布置的作業(yè)也都用心完成,盡管有些內容比較簡單吧,但是也會盡力去做好,因為我覺得學習態(tài)度還是很重要的?!?/p>
但是偶爾成績不盡人意的時候,學生Z也會進行自我反思?!坝械臅r候成績可能沒那么高,就會反思一下為什么這次成績比之前低了這么多,是不是平時注重點沒在課程上,還是說學習方法錯了,然后會總結到應用到之后的學習過程中,就覺得自己還是應該還能更好一點?!彼硎?,在課堂中學習英語是“愉悅的”,課后復習知識是“充實的”,在獲得理想中的好成績的時候“獲得了極大的自豪感,增強了自己的學習信心”。學生Z積極的課堂表現(xiàn)和優(yōu)異的學習成績同時促進了他理想二語自我的構建,成功的學習經驗和理想二語自我之間的相互作用不斷地縮進了其理想二語自我和現(xiàn)實自我之間的距離,他在課堂上的口語展示經常獲得老師的贊揚,強化學習信心的同時向理想二語自我趨近。
5結論
本研究采用質性研究法,通過借鑒Dornyei二語自我系統(tǒng)理論對一名英語學習者進行深入地研究,探究其自身二語學習動機系統(tǒng)的構建。研究發(fā)現(xiàn),學生Z的動機和理想二語自我,應該二語自我以及二語學習經驗密不可分。學習環(huán)境以及榜樣在最初對其理想二語自我的形成影響最大,通過設立想要和外國人流利交流的目標強化了他的學習動機,激勵他不斷努力學習英語。老師的期望,獲得英語等級證書,未來職業(yè)規(guī)劃以及自身責任感等構成了學生Z的應該二語自我。理想二語自我和應該二語自我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Z的成功學習經驗,并且理想二語自我對其影響更大,成功的學習經驗增強了該生學習信心,在良性循環(huán)中縮短理想二語自我和現(xiàn)實自我的距離。此外,在動機驅動下,學生Z善于運用多種學習策略,利用學習資源不斷強化自身能力,并樹立良好的英語學習觀,即將英語融入應用于生活,而非傳統(tǒng)應試學習理念。
此外,本研究結果對教學也有一定的啟示,英語學習環(huán)境以及學習榜樣在學生學習英語的初級階段影響較大,應積極為學生創(chuàng)建語言學習環(huán)境。教師應當注重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學習,增強自信心,引導學生樹立正確學習觀念。
參考文獻
[1]Dornyei,Z.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the Language Learner: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Mahwah,NJ: Lawrence Er raum Associates,2005.
[2]Gardner,R.C.,& Lambert,W.E.Motivational Variabl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J].Canadian Journal of Psychology,1959(13).
[3]Higgins,E. T.Self-discrepancy: A theory relating self and affect [J].Psychological Review,1987(94).
[4]高一虹,趙媛,程英,周燕.中國大學本科生英語學習動機類型[J].現(xiàn)代外語,2003(01):28-38.
[5]葛娜娜,金立鑫.二語動機自我系統(tǒng)與英語學習成效關系的實證研究[J].外語學刊,2016,{4}(05):122-126.
[6]王欣,戴煒棟.基于“二語動機自我系統(tǒng)”理論的二語動機策略實證研究[J].外語教學,2015,36(06):4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