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現差異化
便于消費者識別商品的出處并同競爭對手的產品區(qū)別開來是品牌經營最基本的作用,是生產經營者給自己的產品賦予品牌的出發(fā)點?,F在市場上,特別是在城市的超級市場中有眾多同類農產品,雖然是由不同的生產者生產的,但消費者在購買時,往往很難分辨出兩種同類產品的區(qū)別。
現在一些經營者開始注意農產品注冊,但多數缺乏地域特點,往往是別人注冊什么商標,自己也跟著注冊什么商標,沒有發(fā)揮當地產品的特點、優(yōu)勢,這種“跟風”效應很大程度上導致了重復性競爭。造成了“一種特色產品,多個注冊商標”的分散局面,沒有發(fā)揮產品商標的優(yōu)勢,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費。
商標要注冊
品牌對農產品優(yōu)質化、農業(yè)結構升級和農業(yè)增收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在產前、產中會影響農民的生產行為;在產后,它左右著產品的命運。受傳統觀念影響,有相當一部分農民和基層干部品牌意識淡薄,忽視品牌的創(chuàng)立,生產出來的農產品大多數沒有標識,在促銷和宣傳過程中只是一味地打價格戰(zhàn),而忽視了對該農產品品牌的經營和投入,每當該農產品打開市場,準備注冊商標做大做強時,才發(fā)覺該商標已被人搶先注冊了。如福建漳平市西元苦瓜,農民在種植過程中摸索了一套管理經驗,單產、質量在周邊市場遙遙領先,產品逐漸被市場承認和接受,并成功擠進福州、廈門、廣州等農貿市場,可“西元苦瓜”商標已經被廣東菜販搶先注冊了。
渠道很重要
品牌的知名度要靠銷售規(guī)模來體現,而銷售規(guī)模要靠銷售渠道的運作才能實現。搞好農產品銷售渠道建設,加強對銷售渠道的開辟和管理,形成一個通暢的、高效的銷售網絡,消除產品與消費者之間的隔閡,為消費者提供方便快捷的消費平臺,是農產品推廣的重要工作,也是農產品品牌創(chuàng)建成功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之一。
產品擺放在什么地方應由其定位決定,地攤上的產品很難和高檔掛上鉤;超級商場擺上“三無”產品總是那么不倫不類;高檔產品要是放在集貿市場或地攤上無論如何也不會引起人們積極的聯想。有的企業(yè)為滿足中低消費者的消費水平,刻意將農產品擺放在小店,殊不知這給中高收入者的消費帶來了影響,因為中高收入者一般不喜歡到小店去買東西,農產品也不例外,其中“面子”的份額占的較多。
學會賺吆喝
很多人認為農產品是人們日常生活的必需用品,需要就去買,不需要的話做再多廣告也沒有用。這樣造成品牌宣傳力度不夠,宣傳內容少,品牌的知名度極低,沒有與客戶建立良好和穩(wěn)固的聯系,更談不上樹立名牌優(yōu)秀企業(yè)形象和利用名牌獲取豐厚的利益回報。
其實,農產品不僅需要品牌,更需要品牌的整合傳播,就是要增加對品牌產品的宣傳投入,要善于利用媒體廣告以及博覽會、招商會、網絡營銷、專題報道、展銷會和公共關系等多種促銷手段,進行品牌的整合宣傳,提高公眾對品牌形象的認知度和美譽度,做大做強農業(yè)品牌。要重視現代物流新業(yè)態(tài),廣泛運用現代配送體系、電子商務等方式,開展網上展示和網上洽談,增強信息溝通,搞好產需對接,以品牌的有效運作不斷提升品牌價值,擴大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