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魯
向警予是中國共產(chǎn)黨的創(chuàng)始人中唯一的一位女性,她不僅是中國共產(chǎn)黨早期的領導人之一,也是中國現(xiàn)代婦女運動的先驅和領袖之一。
1895 年9 月4 日,向警予出生在湖南省西部的小山城溆浦縣。她的大哥是一位愛國志士,向警予從小受到哥哥的熏陶,很想進學堂念書,希望將來也像哥哥一樣,成為一個能為國家效力的“愛國者”。
她在家族同輩里排行第九,所以她的小名就叫“九兒”。當時,社會上有一些陳舊的觀念,認為女孩子是用不著上學念書的,只要能學會做針線活兒,長大了能燒火做飯、生兒育女就可以了??墒?,九兒從小就有湘妹子的那種執(zhí)著和“火辣”的性格,人小志大,偏偏特別喜歡認字念書,而且發(fā)誓要沖破那些害人不淺的陳舊的世俗觀念的束縛。在哥哥的幫助下,她如愿以償,成為當?shù)氐谝粋€勇敢地走進新式學校的女孩子。
在學校里,無論做什么事情,九兒從來沒向那些男孩子認輸過。入學不久,她就學會了寫經(jīng)過自己觀察、思考所得的議論文,還學會了做體操、翻單杠。在自己學校和縣城的學生體育比賽中,九兒也常常拿到靠前的名次。所以,九兒還是小學生的時候,就被老師、同窗和鄰里稱為“文武雙全”的湘妹子!
1910年,向警予進入常德女子師范學校速成班念書。念完后向警予又來到長沙,先后在湖南省第一女子師范學校、周南女子師范學校讀書,也將自己的名字從“向俊賢”正式改為“向警予”,有時刻警醒自己救國圖強的含義。
周南女子師范學校被稱為“女革命家的搖籃”。向警予和蔡暢是同學,因此結識了蔡和森、毛澤東等一群風華正茂、志同道合的湖南青年。
1918年4月,毛澤東、蔡和森等青年以“革新學識,砥礪品行,改良人心品格”為宗旨,發(fā)起成立了愛國革命團體“新民學會”。向警予得到消息后,也十分渴望走出長沙,去干一番“真事業(yè)”。她想加入新民學會的要求,得到了毛澤東、蔡和森的大力肯定。從此,她和蔡和森的交往漸漸變得頻繁和密切起來。1918年10月,向警予和蔡暢等人發(fā)起成立了“湖南女子留法勤工儉學會”,兩位情同姐妹的同窗好友并肩成為湖南婦女界勤工儉學運動的首創(chuàng)者和領導者。
1919年12月,向警予和蔡和森、蔡暢以及蔡家兄妹的母親葛健豪等30 多人一道,遠涉重洋,赴法國勤工儉學。在法國期間,向警予與蔡和森一起提出成立“中國共產(chǎn)黨”的計劃。因此,毛澤東后來稱向警予是“我黨唯一的女創(chuàng)始人”。
1920年5月,向警予與志同道合的戀人兼戰(zhàn)友蔡和森結成了夫妻。他們在法國蒙達尼公學舉行了簡單的婚禮,并拍攝了一張?zhí)厥獾慕Y婚紀念照——是他們并肩坐著閱讀《資本論》的場景。向警予和蔡和森仿佛在用這種特殊的方式向世人宣告,他們是堅定的馬克思主義和共產(chǎn)主義的信仰者。
1925年10月,向警予等人受黨中央派遣,赴莫斯科東方勞動者共產(chǎn)主義大學學習。1927年3月,向警予回國,在中國共產(chǎn)黨漢口市委宣傳部和市總工會宣傳部工作。這一年的4月12日,蔣介石在上海發(fā)動了反革命政變,向共產(chǎn)黨人舉起了屠刀。7月15日,汪精衛(wèi)在武漢也對共產(chǎn)黨人發(fā)動了政變,一時間,武漢城里掀起了一場腥風血雨,白色恐怖籠罩在整個武漢上空。在這危急的關頭,一批共產(chǎn)黨領導干部迅速轉移,向警予卻主動要求留在湖北省委機關工作,堅持地下斗爭。
1921年4月,向警予在法國留學期間寫給侄女向功治的家書,上海市檔案館藏
向功治是向警予大哥的女兒。在這封信中,向警予對侄女在學習和思想上的進步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時也鼓勵她求科學、求進步,樹立改造社會、改造中國的人生理想。從這封信的字里行間,我們可以感受到向警予的報國信念、對晚輩強烈的責任感以及向家和諧融洽的家庭氛圍。一封簡短的書信,凝聚了向警予深切的家國情懷。
1928年3月20日,因為叛徒出賣,向警予在漢口的法租界里不幸被捕。國民黨反動派對向警予施行了慘無人道的折磨和逼供,但她始終咬緊牙關,橫眉冷對,恪守著共產(chǎn)黨人堅貞的革命操守,嚴密地守住了黨的秘密。這一年的5月1日,一個全世界工人階級的勞動節(jié)里,向警予正氣凜然,視死如歸,在漢口英勇就義,年僅33歲。
新中國成立后,為了紀念這位革命英烈,中共湖北省委和武漢市委在漢陽龜山上修建了向警予烈士墓,還在漢陽古琴臺對面修建了一座“向警予烈士陵園”,供后人瞻仰和緬懷。
向警予同志紀念館
在湖南省懷化市溆浦縣城,沿著警予西路由西往東依次走過警予廣場、警予學校,你就會看到向警予同志紀念館。紀念館由向警予銅像紀念碑廣場、向警予同志故居、向警予同志生平事跡陳列室三個部分組成。
走進紀念碑廣場,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就是英姿颯爽的向警予的銅像:向警予衣裙飄飄,揮臂向前,似乎一刻也不能停下奮斗的腳步。銅像的底座正面是陳云同志親筆題寫的“向警予同志紀念碑”八個鎦金大字。走到銅像后,你會發(fā)現(xiàn)石雕墻的背面刻著蔡和森于1928年7月在莫斯科撰寫的《向警予同志傳》全文。
再來看廣場左側的向警予故居,它坐落在溆水河畔,是一座有著湘西特色的清代五柱穿斗式木結構四合院。故居院內有“故居復原陳列”和“向警予同志手跡展覽”,展示了她學生時代的作文、日記、讀書筆記以及她從事革命活動時期撰寫的文稿、書信30 余件以及其他實物40 多件。環(huán)視故居,向警予就是在這里出生,在這里接受文化與思想啟蒙,也是在這里立下了救亡圖存的初心壯志。
故居的東邊是向警予同志生平事跡陳列室,這里珍藏著向警予同志學生時代用過的書籃、梳妝盒、針筒、鞋刷,還有她在中國共產(chǎn)黨創(chuàng)建時期和第一次國內革命戰(zhàn)爭時期撰寫的文稿、書信手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