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螢火之森》
綠川幸編著的短篇漫畫,即使只有40分鐘的片長,那種細膩、唯美,也足以讓人被愛包圍,仿佛談了場戀愛般,太佩服日本的動畫片了!
電影里太多經(jīng)典的臺詞值得回味:
“即使一生只有一次擁抱的機會,也會不顧一切奔向你,這才是愛吧!無法觸碰的愛戀,融化在一生一世的擁抱中。”
“如果時光可以倒流,我還是會選擇認識你,雖然會傷痕累累,但是心中的溫暖記憶是誰都無法給予的,謝謝你來過我的世界?!?/p>
“時光總有一天會將你我拆散,可是即便如此,在那個時刻之前,也讓我們在一起吧?!?/p>
“螢,我已經(jīng)等不到下一個夏天了,每次分別后,即使是撥開人群,也會想要再次和你見面?!?/p>
“其實美麗的故事都是沒有結(jié)局的,只因為它沒有結(jié)局所以才會美麗?!?/p>
《螢火之森》劇照
《浪潮》
原來,世界距離獨裁只有5天!
影片改編于真實事件,1967年,美國加州一位高中歷史老師瓊斯在“第三帝國”的課堂上,無法回答一個學生的提問:“為什么德國人聲稱,對于屠殺猶太人不知情?”“為什么他們普遍說并不知道集中營里發(fā)生的慘劇?”結(jié)果瓊斯進行了一次實驗,而結(jié)果是:其實納粹離我們很近——從自由到獨裁只需要5天。
35歲的德國導演丹尼斯·甘賽爾將這一事件發(fā)生地移植到現(xiàn)代的德國,看得出他對這一事件有自己的想法,提供了很多思考給觀者。賴納老師用“紀律鑄造力量、團結(jié)鑄造力量”等說辭一下子就讓大家癡迷和盲從——走向“通往奴役之路”。
突然覺得現(xiàn)在很多雞湯就是這么個灌法,呵呵!
《浪潮》劇照
《恐怖直播》
一個封閉空間,一出獨角戲,河正宇幾乎一個人撐起了98分鐘,太厲害了,幾乎全是內(nèi)心戲!
比河正宇還值得一贊的是韓國電影的題材,這樣的片子竟能通過審查!頂層統(tǒng)治者的怯懦、政治精英的偽善、媒體的無力感與收視率之惡、底層民眾的掙扎,全部赤裸裸地暴露出來,而這一切都出自一個80后導演金秉宇。
《恐怖直播》應(yīng)該是最接近“戲劇”本身的作品,它的構(gòu)造、節(jié)奏、故事都很有張力,但題材本身造成的邏輯漏洞也顯而易見,總體值得一看。
《恐怖直播》劇照
《喜宴》
遠遠早于《斷背山》前若干年,李安就開始關(guān)注同類題材,這僅僅是他的第二部作品,就拿到柏林電影節(jié)金熊獎,那屆的評委會主席是張藝謀。
李安以東方人的西方視角來呈現(xiàn)這個現(xiàn)實里的沉重題材,最終以寬松的喜劇結(jié)局,對于1993年的世界,意義超越電影本身。
劇本是他自己寫的,他也很謹慎地選擇演員,一度差點因為沒合適人選準備自己出鏡,但最終選擇了并不會演戲的帥氣空少趙文瑄。
以現(xiàn)在的角度看并不算多出彩的電影,但仍舊是李安的電影里程碑,他在片中露了一小臉,俗稱蓋章,倒是真期待他能演出呢!
最后說一句,前幾年在北京劉曉慶的《風華絕代》發(fā)布會上,見到捧場的趙文瑄,老得令人吃驚,想當年啊……
《喜宴》劇照
《海盜電臺》
在搖滾萬歲的呼喊里,每一個墜海的靈魂都洗禮升華,并成為永恒。以慣用的喜劇方式,導演柯蒂斯盡情釋放了對搖滾的愛。
并不算太深刻的片子,文藝的基調(diào)、災(zāi)難片的手法、喜劇的呈現(xiàn),都被雜糅在一起,意圖傳遞搖滾精神。而它的背景是1966年的英國,BBC是播放流行音樂的重地,但是即使是這么開放的電臺,每周留給搖滾的時間只有兩個小時。
扮演比爾的湯姆·斯圖里奇,原來就是經(jīng)典出軌題材電影《不忠》里的銷魂男主啊,當年何其青澀。
《海盜電臺》劇照
《追隨》
喜歡《盜夢空間》的人,一定喜歡這種連環(huán)故事的結(jié)構(gòu),對,1996年,諾蘭的首部故事片《追隨》就開啟了這種玩法,很快在舊金山電影節(jié)就受到關(guān)注。
《追隨》的片長不足70分鐘,卻講了一個無比復雜的故事。很多精妙的機關(guān)彼此契合,構(gòu)成了一個巨大的騙局。
黑白片,是為了控制成本,大約也是成本問題,影片的剪輯并不盡如人意,很多跳躍都需要仔細琢磨。這類影片,喜歡和不喜歡,大約就是兩極!
《追隨》劇照
《戰(zhàn)爭之王》
“人生有兩種悲劇:一種是得不到你想要的,另一種是得到?!痹瓉磉@句經(jīng)典出自這里啊,凱奇的獨白穿針引線,現(xiàn)實的戲謔里多了幾分冷靜。
影片看似瘋狂的情節(jié),卻緣自真實事件改編。不僅影片主角朱里·奧魯佛這個角色是百分百來自于5個軍火販子的綜合,電影中所有的故事也都是根據(jù)真實經(jīng)歷編寫的。
說起劇本,得說說身兼本片編劇、導演和制片的安德魯·尼科爾,《楚門的世界》也是他執(zhí)筆,不過《戰(zhàn)爭之王》卻遜色不少。
《戰(zhàn)爭之王》劇照
《夢之安魂曲》
孤獨、絕望、墮落、恐懼、死亡充溢全片,簡直是一場蒙太奇的視覺轟炸。達倫·阿羅夫斯基首次執(zhí)導的非主流影片,直指毒品之危!想通過減肥藥達成目的的人們看看吧,保準再不想減肥!
艾倫·鮑斯汀的表演大約是最大看點,她扮演的無助母親薩拉,空洞無神的大眼、蓬亂的頭發(fā)、緊張的面部肌肉,很讓人震撼,她也因此收獲金球最佳女主和奧斯卡影后提名。
不過,實在不愛此類影片。而且明顯感覺影史排名150之后的影片水準差了不少。
《夢之安魂曲》劇照
《鳥的遷徙》
膜拜,偉大的紀錄片!
一邊看一邊想,“攝影師”究竟在哪?。客耆艘乃嫉慕嵌?,如同給觀眾長了一雙翅膀,見證鳥兒同伴漫長的遷徙之旅,好像時時都能聽到翅膀劃破空氣的聲音,在身邊看著它們在雪中撲飛,在油污中掙扎!
查了資料,果真是龐大的數(shù)字:2001年,法國著名導演雅克·貝漢開始了艱苦的拍攝之路,為了完美而真實地再現(xiàn)鳥兒遷徙的神奇與美麗,整部影片歷時四年,行程十萬公里,僅拍攝膠片就長達460公里。除此之外,影片還動用了17名世界上最優(yōu)秀的飛行員和兩個科學考察隊,以及300多名攝影師,使用了滑翔機、直升機等八種不同的飛行器。
音樂更是首首經(jīng)典!
《鳥的遷徙》劇照
《荒野生存》
身越遠,心越近?這大約是個命題,是人類在“尋找”自我過程中的兩種認識。從片名看是個荒野故事,其實就是主人公克里斯托弗通過逃避現(xiàn)實,在孤獨的旅程中逐漸獲得智慧的故事,但獲得的代價很沉重——拒絕善意、走向死亡。
影片改編自同名暢銷小說,取材于發(fā)生在1992年的真實事件。影片有幾分宗教意味,孤獨尋找和智慧獲得并無絕對邏輯關(guān)聯(lián),包括影片的最后,男主在絕境中餓死前,得出的結(jié)論是“快樂要與人分享”也不明其意。喜歡和不喜歡這類影片的人必然是地球兩端。不過,電影的臺詞很經(jīng)典,耐人琢磨。
“無徑之林,常有情趣;無人之岸,幾多驚喜;世外桃源,何處尋覓;聆聽濤樂,須在海里:愛我愛你,更愛自然?!?/p>
“當你懂得原諒,你便懂得了愛。當你懂得了愛,神的光芒亦會照耀著你。”
《荒野生存》劇照
(本文圖片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