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娟
摘要:2011版《小學英語課程標準》的核心理念是一切為了學生的發(fā)展,這里的發(fā)展指的是學校要把教育教學活動的目標鎖定在有益于學生的終身發(fā)展上,使學生獲得今后所需要的基本生存能力,即自主能力、合作能力、信息收集與處理能力、辦事能力、獨立生存能力等。課程標準為我們打開了一扇窗,讓我們接觸了許多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為我們的課堂教學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指導(dǎo)思想。
關(guān)鍵詞:課程標準;教學方法;教學理念;研究
教育專家提出了“課堂五種地方觀”,即課堂是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地方;課堂是師生情感交流、信息交流的地方;我認為2011版《小學英語課程標準》帶給老師們的首先就是教學理念的建立,因為我一直相信,“思想有多遠,我們才能走多遠?!?/p>
一、樹立“環(huán)境學習”的理念
創(chuàng)造環(huán)境,創(chuàng)造成功。這里所說的環(huán)境是指物理環(huán)境和心理環(huán)境兩種。首先是物理環(huán)境,即通過教室的布置,桌椅的擺放,海報的張貼等,營造一個強烈的感官效應(yīng),讓學生一走進教室,就走進了一個純粹的語言環(huán)境。例如,上樓梯處貼有“The road to success.”的標識,樓道里有“Build your confidence.”的海報,教室里有寫在象征永不放棄的小火車上的“I think I can.”,以及“Attitude is everything.”等等的箴言。還有我們的桌椅,永遠是以小組形式擺放的,每天我們聽到、看到、說到的都是英文,“Talk! Talk! Talk! Ask! Ask! Ask!”是教師傳達給學生的學習方法。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學習,感受到的是強烈的英語氛圍,是積極向上的態(tài)度,是給予學生的鼓勵、尊重和自信。
二、樹立“右腦學習”的教學理念
新課程倡導(dǎo)任務(wù)型教學,在我們的課本中每個單元都有一個任務(wù),學習了2011版《小學英語課程標準》,我才真正理解什么叫“任務(wù)教學”,其實就是“在學中做,在做中學”,這種學習方法。
Go back to the seats, and talk about which guarantee you bought. And give the reasons.
通過這一活動,學生不僅學習了大量的單詞,還在活動中加以運用,在推銷和討價還價中充分理解這些單詞的內(nèi)涵,同時這個活動也讓學生去思考生活中什么對他們最重要、最珍貴。這種“右腦學習”的教學理念符合語言學習的特點,應(yīng)該貫穿于我們英語教學始終。教師在教學中要做的不僅僅是對語言知識的傳授,給予學生明確的教學目標,還要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dǎo),鼓勵學生去表達、去交流、去體驗,以及鍛煉他們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右腦學習”是英語課程一直秉承的理念之一,我們所有的教學幾乎都是在各種各樣的活動中進行的。例如,在大家最難忘的Photo Hunt活動中,我們一組十幾個學員拿著老師給的任務(wù)清單,瘋狂地奔跑在校園里,和門衛(wèi)合影、去球場摸籃球筐、到教學樓里數(shù)一數(shù)墻上的宣傳畫、滿校園找一只蜘蛛……通過這個活動,同學們學會了許多新單詞,并一起體驗了成功與失敗,重要的是那種團隊協(xié)作的意識感染著每一個人,讓同學們領(lǐng)悟到小組學習的真正意義所在。還有我們的Talent Show、Talk Show以及圣誕節(jié)的活動、一起體驗的六個美國節(jié)日、故事續(xù)編表演等,“右腦學習”法真的讓同學們受益匪淺,同時也讓同學們意識到,通過自己實踐學到的語言才是理解最深刻的,甚至是終生難忘的。
三、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
所謂以學生為中心,是指課堂主要是學生學習用的,而不是老師講授用的;英語學習需要交流,需要運用。讓學生多些體驗式學習,多些自主和創(chuàng)新。
課例二:聽力課——Beauty and the Beast
Step 1 To show some pictures of the main characters.
Questions: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persons? (學生自由發(fā)言)
Step 2 Watch and listen for the first time. (整體感知)
Step 3 Discuss with others, correct the answers. (Pair work)
Step 4 Answer some questions.
Step 5 Hand out the whole passage.
通過這節(jié)聽力課可以看出,老師并不是單純拿一份材料就讓學員聽,而是聽之前先帶著大家了解相關(guān)背景,學習新單詞,談?wù)撊宋镄愿裉攸c等。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大家可以暢所欲言,沒有對與錯,這其實也是一種 brainstorming,調(diào)動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激發(fā)相關(guān)的背景知識。聽力完成后,大家相互討論、訂正答案,教師也會給大家一些問題,比如,一些歷史事件的細節(jié),對某個問題的看法等。整節(jié)課老師只是一個引導(dǎo)者,而大部分時間都是學生在活動,學生與教師活動,學生與學生活動。因此每篇聽力文章同學們都印象深刻,幾乎都能復(fù)述,并深受其內(nèi)容的感染,比如,林肯的演講稿,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個夢”等。那些振奮人心的語言,那種不屈不撓的精神,都深深打動著同學們,甚至有人在最后的結(jié)業(yè)演講時,還引用了其中的部分經(jīng)典語言。這種學習效果不正是我們每個教師所追求的嗎?
課例三: Speaking——How to use “he”or “she”?
Step 1講清練習目的和活動要求
因為在我們的口語交際中,這兩個人稱代詞經(jīng)常被說錯。請談?wù)搵寢尅职只蛏磉吶?,只允許在第一句話中說出他(她)的名字或身份,后面的談話中只能用相應(yīng)的代詞he或she,聽的人要嚴格監(jiān)督。
Step 2 分組;
Step 3 組內(nèi)每兩個學生互相說( Pair work);
Step 4 組內(nèi)依次輪流說( Group work)
Step 5 班內(nèi)表演
老師在這節(jié)課中是組織者、監(jiān)督者、幫助者。學生在三個練習環(huán)節(jié)中互相聽,互相糾正,互相監(jiān)督,課堂活躍,效果突出。
基礎(chǔ)教育課程改革的一個顯著特征,就是要轉(zhuǎn)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比如,老師讓我們每兩人一組,用歌曲或韻文向他人介紹自己,來自哪兒,叫什么,愛好是什么;讓我們分成六個組,編排出我們的班歌,可以唱,可以說,還可以邊唱邊跳。這就是我們D班的杰作,用的是“You are my sunshine.”的曲調(diào):
Dear, my class D,
We are in unity.
Everyone' s diligent,
We want to dream,
Debating morning,
Devoted midnight,
We feel more delightful.
在市、區(qū)教研活動的學習中,教師也是從各方面為我們輸入自主學習的理念。比如,讓我們續(xù)編閱讀故事的結(jié)局,用滑稽的語音、語調(diào)表演喜劇,根據(jù)自己的理解給圖片排順序,并講給同伴聽,特別是根據(jù)抽象畫編故事,更是別具一格,語言學習具有很強的實踐性。答案不是唯一的,說出自己的見解,沒有對與錯,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擁有學習的信心和興趣,才能主動去參與學習,開動腦筋,并學會勇于探究,樂于探究。
結(jié)束語
教學理念指導(dǎo)著課堂教學模式和教師的教學行為,樹立一種全新的教學理念,就會把一種全新的思想帶進課堂,老師的一舉一動影響的不僅是學生的學習方式、方法,更是對英語學習的一種態(tài)度。當學生走進英語環(huán)境下的教室,當他們聽到成功帶來的贊譽,當每個孩子與生俱來的求知欲望得到激發(fā),當小組同伴彼此給予真誠的幫助,當英語學習成為一種快樂,那么我們教學做的就是一件高尚并且身心愉快的事。把希望播種在英語教學中,也播種在學生們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