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來和尚念不出來的經(jīng)
中國有句俗話,叫“外來的和尚會念經(jīng)”,意思是說人們總是迷信外面來的人,認為外面的專家、人才本事更高。在現(xiàn)實中,很多企業(yè)寧愿高薪聘請外來的管理者、經(jīng)理人或領導,也不愿意提拔本單位的內(nèi)部員工。還有一些公司,喜歡聘請外面的管理咨詢公司來給企業(yè)診斷,卻未必愿意聽取內(nèi)部員工的改進意見?!巴鈦淼暮蜕袝罱?jīng)”這種理念,往往導致組織內(nèi)部員工積極性下降,管理者受挫,人才流失,出現(xiàn)“招來女婿氣走兒”的悲劇。那么,為什么一些管理者執(zhí)著地相信“外來的和尚”呢?
首先,聘請外人能夠暫時壓制內(nèi)部矛盾。有時一個單位幾個人爭一個位置,給誰都不合適,都會得罪其他人,給了一個外人大家反而安靜了。第二,引進外部人才往往意味著“增量改革”,指標、待遇都跟內(nèi)部人提升不同,這樣不容易導致內(nèi)部攀比。第三,外人有時被當槍使。老板其實有自己的想法,但是內(nèi)部可能有人反對,于是從外部聘請顧問。第四,外人與內(nèi)部人之間存在信息不對稱。在啃改革硬骨頭時,找一個沒有利益關系的外人,讓內(nèi)部人不知深淺,可能更容易推動改革進展。
天下究竟有沒有免費午餐
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經(jīng)濟學的核心,我會說“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但是,現(xiàn)實生活中的確有很多商品是免費的。比如,智能手機App中,有相當一部分軟件、游戲等應用程序是免費下載的,美國一些快餐店的可樂也是免費無限續(xù)杯的。既然商品是免費的,商家怎能掙錢呢?這里其實有一些策略或定價陷阱。
首先,我們要把所有免費的商品看作是收費商品的互補品。例如,雖然可樂是免費的,但是你首先要購買快餐,而快餐是收費的。其次,很多免費商品都是通過平臺進行價格補貼的。例如,江浙一帶很多舞廳對女生免費開放,但是對男生要收錢,這等于用男生的門票補貼了女生,最終舞廳還是要掙錢的。再次,免費往往是收費的前奏,先免費后收費是一種商家的“兩部定價法”,目的是吸引客流量。例如,你去一個著名景點參觀,門票可能只要5元錢,但是里面很多好玩、好看的項目都是收費的。普通人的心態(tài)都是“來都來了,何必再省這點兒錢呢”。手機App上很多軟件雖然一開始免費,但是免費軟件有廣告騷擾,或者其中一些功能要額外收費,否則客戶體驗就不太好??偠灾?,看上去免費的東西,其實并不是真的免費,或者說不是最終免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