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海亭,張義鑫,張 寧
(1.南京交通職業(yè)技術學院,南京 211188;2.北京城建設計發(fā)展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037;3.東南大學智能運輸系統(tǒng)研究中心軌道交通研究所,南京 210018)
城市軌道交通通號系統(tǒng)被稱之為城軌的“智慧大腦和中樞神經網絡”,承擔著保障行車安全、提高行車效率、提升服務質量的重任[1]。
機房是設備的“容身之所”,為設備的安裝、運維、排故及改造提供物理空間。機房內、外各種設備之間需要通過各類線纜進行有效連接,實現(xiàn)電能輸送和信息傳遞。機房線纜走線方案除了直觀上影響機房整體美觀之外,走線方案的科學合理與否,直接關系到機房施工的效率,更對后期運維和系統(tǒng)升級改造有著深遠影響。
機房線纜走線方案主要包括下走線、上走線、上下走線三類[2]。業(yè)內多位專家對信號設備室[3-4]、數(shù)據中心機房[5-6]、通信機房[7-8]內線纜的不同走線方式特點進行了分析與比較,基本傾向于上走線或上下走線方式。
本文力圖通過對通號機房線纜走線方式的更加全面、細致的分析與對比,得出其更為科學合理、經濟可行的走線方案,并對該走線方案的工藝要點進行探討。
通號機房內線纜主要有傳輸光纜、電源電纜、數(shù)據電纜、控制電纜等,包括線纜引入間至機柜、機柜至設備區(qū)、辦公區(qū)及公共區(qū)、各機柜之間的線纜連接等,以實現(xiàn)機房至上下行區(qū)間隧道、站廳區(qū)、站臺區(qū)終端的可靠連接。下面對下、上、上下3 類走線方案分別進行分析研究。
下走線是柜外線纜利用敷設在防靜電地板下的線槽,通過機柜的下方進入設備機柜。防靜電地板敷設高度一般為300 mm,地板下線槽高度一般為50~100 mm。
為了防范電磁干擾(EMI),必須嚴格保證電源線和數(shù)據線的物理隔離。多數(shù)情況下,地板下安裝至少兩個固定走線槽,一個容納電源線,另一個容納數(shù)據線和控制線。少量則是采用一個線槽分成兩腔以實現(xiàn)空間隔離。
下走線方案有如下優(yōu)點。
1)線槽、線纜均在防靜電地板下的隱蔽空間內,建成后機房內整體觀感效果好。
2)采用下走線方案的機房,除了可以在線纜引入間盤留線纜外,還可直接在防靜電地板下盤留部分線纜。
3)線纜布放速度快、效率高,對于線纜安裝工藝要求標準低,施工成本低廉。
下走線方案有如下缺點。
1)施工過程中,機柜布放和線槽固定需要避開防靜電地板的小支座,有時甚至需要在安裝防靜電地板后才能進行機柜、線槽安裝施工,下走線與防靜電地板有交叉施工,存在先后工序,工序錯亂后會導致窩工、返工及材料浪費。
2)防靜電地板下方線纜擺放凌亂,許多電纜混合在一起,管理不便;尤其是電纜太多時,可能部分線纜未敷設在線槽內,直接放置在地面上。
3)后期維修時需要多次掀開防靜電地板,易損壞地板及其支架。
4)機房地板和離壁溝滲漏水、空調漏水時,地面積水易造成線纜浸泡及防靜電地板支架銹蝕;況且電源線纜發(fā)熱量較大,漏水情況發(fā)生時,可能會引起短路,產生火花,造成起火。
5)運維過程中,施工維護及升級改造時少量廢棄的線纜無法從線槽內抽出,導致地板下的線纜越積越多,老鼠在地板下方隱蔽方便,經常活動,容易咬斷其中的電纜軟線。
6)線槽高度占凈空約三分之一,地下障礙物多,影響下送風時空調風道的暢通,容易阻礙冷風輸送,導致耗能升高而造成能源浪費。
7)地板下的地面和線槽不易清掃,積塵多。
整體來說,下走線方案布線簡單、效率高、成本低,能很好地美化機房整體效果,但是會造成施工交叉干擾、布線較差、工藝不良、阻礙送風、查線不便、存在隱患、不防鼠咬、灰塵較大等缺陷。
上走線方案是指線纜布放在機柜上方的金屬梯架或網格上、密封式或開放式橋架內,機柜直接擺放到直鋪式無底座防靜電地磚或防靜電地坪(環(huán)氧地坪)上。在機房天花懸掛安裝支架后布放橋架,或直接在機柜頂部架設專用橋架,線纜通過橋架里從機柜頂部進入;機柜頂部留有通風口,并增加蓋板預防滴漏水;電源線和線徑較粗的線纜(如漏纜、大對數(shù)電纜)放置在梯架或網格上,光纜及線徑較細的線纜(如網線)則置于橋架內;敞開式梯形橋架便于維護和管理,并且易于發(fā)現(xiàn)故障,但是對于比較脆弱的光纜跳線缺乏有效的保護,封閉式橋架能夠有效保護光纜跳線,但是線路不易梳理和維護。上走線方案實物如圖1 所示。
圖1 上走線實物Fig.1 Physical drawing of upper routing
上走線方案有如下優(yōu)點。
1)地磚或地坪基本免維護、壽命長、易清掃,建成后機房內整體效果及觀感良好。
2)安全隱患降低。電源線纜由于發(fā)熱量較大且很少調整,將電力線纜采用裸露方案布置,便于散熱,能及時發(fā)現(xiàn)線纜出現(xiàn)的冒煙或起火現(xiàn)象,有利于防火安全,防止事故的進一步擴大。
3)機房施工整體難度較小,進度較快。光纖、網線安裝規(guī)范且無交叉,線纜走線易梳理,線路走向一目了然,便于觀察線纜故障點,不存在傳統(tǒng)下走線混亂龐雜現(xiàn)象,同時,走線空間較大,后期維護管理相當方便。
4)沒有線槽遮擋,有利于空調送風,降低空調負載,機房內溫濕度分布也可以更加均勻。
5)便于大量線纜檢修維護和線路調整,即增減線路很方便,不需要掀地板,也不需要額外的開孔,只需要梯子即可實施,簡單便捷。
上走線方案有如下缺點。
1)線纜全部集中布放于上面橋架內,線纜較多,線纜固定綁扎工藝實施難度加大,影響觀感質量。
2)對機房的層高有要求,若采用多層橋架則會導致設備上凈空不足,影響上層空調回風路徑。
3)建設成本較高。
4)對機房美觀有一定影響。
光電纜在空中走線時,將電纜按電源、數(shù)據分類,做好明顯標志,保證布局美觀的同時還方便維護。相比較于下走線,上走線可以提高機房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還有一種布線方案稱為上下走線方案,即上下走線相結合。做到電源線和數(shù)據線遠距離分離。上下走線方案又可分為兩種:電源線下走線、數(shù)據控制線上走線,或電源線上走線、數(shù)據控制線下走線。常用的是網線、光纖等數(shù)據線纜布放在機柜上方的密封式或開放式橋架內,電源線纜則敷設在防靜電地板下的線槽內或直接置于地上。上下走線一定程度上兼具上走線與下走線的優(yōu)點,上下走線方案實物如圖2 所示。
圖2 上下走線實物Fig.2 Physical drawing of upper and lower routing
上下走線的優(yōu)點是可以一定程度上揚長補短。電源、數(shù)據線纜走線上下分離后,不僅可以防范電磁干擾,還可以減少線纜交叉;精密空調的送風效率得到提升,減少能耗;建成后機房內整體效果及觀感比上走線好;查線很方便。缺點是上下走線均占用空間較大,建設成本較高。
但是,上下走線中的上走線不宜為了機房整體美觀的需要,將上部線纜置于吊頂內。
上述對3 種主流走線方案的特征、優(yōu)缺點進行了對比分析。為了更加直觀、快捷地選擇合適的走線方案,下面從運營、建設、觀感等角度,具體從安全隱患、維護便利、通風散熱、升級改造、建設成本、觀感質量等11 個方面進行橫向對比分析,如表1 所示。
表1 3種走線方案對比分析Tab.1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three routing schemes
從表1 中可以發(fā)現(xiàn),在安全隱患、維護便利、升級改造、通風散熱等方面,采用上走線方案最有利;在占用空間、建設成本、觀感質量和施工難度上,采用下走線最適合;上下結合走線抗電磁干擾最好,其他各項指標一般。綜合各個方面定性評判,城軌通號機房采用上走線方案最優(yōu)。事實上,深圳建成的7、9 號線也采用了上走線方式。
為了達到通號機房布線的最優(yōu)效果,采用上走線時需要注重下列安裝工藝要點。
1)通號機房各類線纜數(shù)量種類較多,采用雙層或三層橋架將電源線纜、干線光纜和普通數(shù)據線纜進行分層或分隔布設。
2)線纜橋架可采用機柜頂安裝、天花吊裝、地面安裝等多種方案。優(yōu)先采用機柜頂部安裝方案,若條件不允許,可采用吊裝方案。
3)機房可在墻面設電纜箱或安裝專用盤留架,區(qū)間干線光電纜在盤留架上進行盤留。
4)橋架顏色可根據用戶的需求配置,方便辨認和檢修。例如,可以光纜設為黃色、數(shù)據線纜為藍色、電源線纜為紅色等。
5)對相關專業(yè)的要求:首先,上走線應注意層高因素,一般采用上走線方案雙層橋架的機房,其凈空高度要求不得低于3 m;其次,消防噴淋方案應盡量采用氣體滅火系統(tǒng),若采用高壓細水霧時應搭設防雨罩;再次,空調送風方案,應采用下送風或側送風方案,以滿足設備的散熱需求。
6)對于上走線的橋架或線槽應可靠接地。
7)為保證上走線支吊架的安裝空間,建議通風空調的主風管不經過通號機房;為美觀統(tǒng)一,照明燈光線纜的橋架盡量與通號線纜橋架保持一致。
通號機房3 種線纜走線方案各具特色、各有優(yōu)缺點。本著貫徹“規(guī)劃建設為運營、運營服務為乘客”的理念,從為運營單位日常維護、升級改造便利性和線纜安全性著想,并結合工程實踐綜合考慮,采用上走線方案更加經濟、實用。國內一些城市(上海、深圳、蘇州等)軌道交通近期新建線路也對通信機房上走線進行了探索和嘗試。鑒于上走線方案的諸多優(yōu)點,相信它在城軌通號機房建設中的應用會越來越廣。希望本研究能對城市軌道交通通號乃至弱電從業(yè)人員提供借鑒參考并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