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很多油畫創(chuàng)作者另辟蹊徑,通過不同的藝術表達手法表現(xiàn)自己的藝術作品。如裝置、行為藝術、影像等,這些不計其數(shù)的藝術表達方式開辟了藝術的新領域,讓藝術家不再拘泥于架上繪畫,而是開拓了不同的藝術道路表達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受此啟發(fā),筆者想讓自己的創(chuàng)作可以通過不同的方式呈現(xiàn)在更多的人面前,讓自己畫中的人物動起來,開拓紙張之外的更多可能性。筆者使用的軟件是TVPaint,一款強大的2D動畫制作軟件,其功能可以幫助筆者更好地將平面的油畫轉換成逐幀的動畫,既可以保持油畫的質感和筆觸,又可以使其具有動畫的趣味性。
關鍵詞:油畫 動畫 轉換 表達方式
動畫和油畫都屬于視覺藝術,然而動畫作為影像的一種門類,這類后起的新型藝術形式相較于藝術表達方式中的架上繪畫、裝置、行為藝術等更加深入人們的生活。作為一種集合了電影、繪畫、數(shù)字媒體、音樂、攝影、文學等眾多藝術門類于一身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動畫起源于19世紀上半葉的英國,逐漸成為眾多藝術創(chuàng)作者的表達方式,它相較于油畫增添了音樂、文學等等,能讓創(chuàng)作者的表達更加全面、深刻。然而,油畫也并不是一無是處的,它是一切開始的基礎,相較于動畫傳統(tǒng)的繪畫方式,以油畫為基礎的動畫作品更增添了許多趣味性和獨特性,它保留了筆者創(chuàng)作中更多的獨特性和排他性,讓筆者的動畫作品注入了強烈的個人風格。如果說動畫是筆者的劍,油畫就是筆者的劍柄,二者相輔相成。
然而,讓一幀一幀油畫動起來是一項巨大的工程,在保證質量的同時,注入故事情節(jié)也是一項不可忽略的工作,對于非動畫專業(yè)的筆者來說是一項巨大挑戰(zhàn)。所以筆者瀏覽了大量和自身作品理念相關的電影作品,如《太空漫游》《圣山》等,這些優(yōu)秀作品給筆者的創(chuàng)作帶來了很大的啟發(fā)。
一、油畫作品內(nèi)容
在介紹從油畫到動畫的轉變之前,首先需要交代的是油畫的創(chuàng)作核心,動畫說到底是為了油畫的核心表達服務的,千萬不能本末倒置。筆者的油畫作品以人體為主,弱化人體的線條,將人體置于特定的環(huán)境中。
在刻畫人物線條時,把一刻的情緒放入漫長的時間線中去,通過這種震顫來檢測“他物”相對于“本我”這個作為創(chuàng)作者個體的“存在”,并將其用作勾勒“形、象”的線索。筆者認為事物的邊界在每個人眼中都是不同的,畢竟,我們只能通過我們自己所“觸碰”到的去感知。而筆者完全丟掉了復刻物象輪廓線條的能力,以對所畫物象的情緒感受為畫筆,不同的情緒帶來的是不同的震顫,反映在畫布上的便是筆者心中的“形象”。
畫面運用極簡的顏色搭配,使背景最大限度地平面化。純色極簡的風格比起看一件成熟的作品,更像是在看一個想法或者在看一個概念。筆者認為這樣整件作品變得更天然、更純粹并且直觀,削弱了商業(yè)的痕跡,表達的過程便少了許多迂回,少了許多笨重的約束和干擾。大面積的純色運用本來就是一場試驗,讓本來分配到不同顏色的像素通通拿到同樣的籌碼,本身就是一場充滿著快感的極限運動。
二、動畫作品呈現(xiàn)形式和創(chuàng)作歷程
在把筆者的油畫作品轉換成動畫的過程中,筆者遇到了很多跨專業(yè)創(chuàng)作而帶來的障礙,首當其沖的就是思維方式的轉變,而不是軟件的應用。事實上,軟件只要經(jīng)過日積月累地練習后,任何人都可以很快上手,但一個固化的思維方式是很難轉變的。
作為一名傳統(tǒng)的油畫專業(yè)學生,使用動畫這種表達方式,一開始自然聽到了很多質疑的聲音,其中也包括筆者自己。然而對藝術來說重要的是表達本身,而不是表達的方式,不論你是寫實還是抽象,不論你是繪畫還是動漫,其實這些都只是為你服務的表達工具而已,重要的是你所要表達的精神內(nèi)核。工具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依然是內(nèi)核。既然自身的作品有了更好、更全面的表達方式,作為創(chuàng)作者本身,又有什么理由不去實現(xiàn)它呢?
事實上進入20世紀90年代之后,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大發(fā)展,進而影響每個人的生活,影像化成為時代審美的主流。人們也許會用看一場電影的時間代替讀書,架上繪畫也逐漸被各種新型科技的藝術表達手法所代替,這一現(xiàn)象在西方尤為顯著,影像相較于油畫表達故事情節(jié)更加全面,相較于小說更加形象、具體。
作為接受了六年傳統(tǒng)繪畫教育的筆者來說,將靜態(tài)的畫面轉化成動態(tài)的畫面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zhàn)。隔行如隔山,對于一張油畫來說,我們只需要找到要表達情感的情緒最高點的那一幅畫面,并將其盡力描述清楚就可以了。對于動畫來講,一個畫面可能一瞬間就閃過了,再精美的畫面都是如此,所以在注重畫面質量的同時,我們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一個形體要如何變化,如何運動才能更好地表現(xiàn)這個形體的情感和心理。這需要平時大量的觀察和情感積累。另外,形體動作的運動節(jié)奏也是十分重要的,這決定了我們整個動畫的基調(diào),是平緩的還是急促的,是陰郁的還是歡快的。
從配樂來講,其選擇也是十分講究的,所選的配樂必須貼合故事情節(jié)?!?001太空漫游》的配樂就十分講究,不知是庫布里奇先有了故事和畫面再想到了音樂,還是在音樂中找到了拍攝的靈感,抑或是兩者磷火相遇迸發(fā)了光芒,在《藍色多瑙河》宏大、壯闊的音樂背景中迎來了影史上最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蒙太奇式轉場,史前人猿將一根骨頭拋上天空,場景轉為太空中人類的飛船,粗糲的血肉搏殺終于被優(yōu)雅、文明、進步取代。另一個電影中核心的場景,黑色石板的出現(xiàn),在人猿時代黑色石板的出現(xiàn)伴隨著一曲詭異神秘的純音樂,石板的高密度完美比例表示了一種超越這個時代所存在的文明,是對人猿時代的一場文明碾壓。然而,場景轉到文明時代,人類終于有能力登上月球,這首神秘詭異的音樂又響起,黑色石板再一次被人類社會發(fā)現(xiàn),然而和人猿時代并無不同,面對這一完美比例的石板,人類又像個束手無策的嬰兒一樣,這同樣是一場文明的碾壓??吹竭@里,隨著電影中這首配樂的第二次響起,筆者深深地受到了震撼,這便是影像中配樂的魅力,無形中比畫面影響了人們更多的感受。
最后便是故事情節(jié)的安排了,作為一個動畫創(chuàng)作者,我們就像一場電影的導演一樣,統(tǒng)籌布局,眼觀六路。情節(jié)作為一個電影的核心存在,一切畫面、色調(diào)、配樂、節(jié)奏都要服務于它。故事情節(jié)對于觀眾而言有時候并不需要交代得很清楚,但創(chuàng)作者自己必須是心里一清二楚的。同樣以庫布里奇為例,在《太空漫游》這部電影中對白是少之又少的,相比于原作小說《太空漫游》而言,庫布里奇刪減了大量的人物對白和情節(jié),只保留了其中一些必不可少的基礎的對白,其中就包括對黑色石板的解讀。有些評論者認為《太空漫游》的小說寫得比電影表現(xiàn)得更深入,交代得更多,然而,筆者認為庫布里奇這種處理是非常巧妙的,在黑色石板上他就留給了觀者這一空白想象的空間,它究竟是一種文明,還是一種未知的象征?這個問題像一個陰霾籠罩在每個人的心頭,讓每個人心存對未知的恐懼。在黑色石板第二次出現(xiàn)時恐懼到達了頂峰,在結尾最后出現(xiàn)時這種恐懼又被點燃,這種恐懼貫穿了整部電影,每個人對它的理解都不同,每個人在電影的每個階段對它的理解都在時刻變化,這便是庫布里奇最高明之處了。所以,情節(jié)的安排,節(jié)奏的把控是一個動畫創(chuàng)作者所必須掌握的。
筆者在動畫制作中面臨的一系列問題,需要逐個擊破,讓動畫可以更完美地表達出筆者的油畫創(chuàng)作核心,而不是將其拖累。筆者必須精準把握每一處細節(jié),多積累文學體裁,以此完善作品的核心,這樣才撐得起動畫這一集眾多藝術表現(xiàn)手法于一體的藝術形式,跳出自身的固化思維,真正用動畫創(chuàng)作者的角度來思考。
三、結語
“無疑,一個庸人抄錄自然的時候,永不能產(chǎn)生一件藝術品:因為實際上他‘視而不‘見,故他徒然描畫種種瑣碎之處,結果是平板呆滯,沒有生命。藝者的事業(yè)與庸俗無緣,最高明的教訓也造不出天才來?!绷_丹如是說,想要創(chuàng)作出一個優(yōu)秀的藝術作品,我們便不能墨守成規(guī),我們要挑選最適合自己創(chuàng)作的利器,將油畫和動畫結合更能表達人物的情感和內(nèi)心世界,便是筆者所追求的更好的藝術表達方式。其實不論是油畫還是動畫,對中國傳統(tǒng)藝術來說都是一種陌生的藝術形態(tài),只有大膽吸收國外藝術表現(xiàn)手法的精華,去其糟粕,將中西方藝術融會貫通,而不是一味地排斥或者全盤接納,不論是油畫還是動畫,我們都只把其當作一種自我表達的工具罷了。藝術的發(fā)展始終是一個不斷解構與建構的過程,只有容納和吸收適合自己的創(chuàng)作方式,才能創(chuàng)作出優(yōu)秀的藝術作品,千萬不要為自己設限。無論是油畫和動畫的結合,抑或其他,藝術就是不斷地創(chuàng)新,才能創(chuàng)作出優(yōu)秀的藝術作品。
參考文獻:
[1][法]葛賽爾.羅丹藝術論[M].傅雷,譯.天津: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5.
(作者簡介:馮映嬙,女,碩士研究生在讀,吉林藝術學院美術學院,研究方向:寫意)
(責任編輯 劉月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