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定槐
汀泗長壽村有個黃陂垴,站在黃陂垴上左可眺望永安城,右可鳥瞰溫泉城。這個信息是前幾天去長壽村下鄉(xiāng)時聽村支書董慶輝講的,當時就決定一登黃陂垴。
今天周末與一凡兄、新平兄相約前往,兩位驢友欣然同意。
上午有零星小雨,晌午時有放晴的跡象,我們相約在董慶輝支書家里午餐,然后登山。下午二時許,從七二家里簡餐后稍事休息即行出發(fā)。甫一上山,七二就非常興奮活躍。因為工作關(guān)系我與七二打過多次交道,印象中他不善言語,謹慎內(nèi)向。沒承想,自登山伊始,他話匣子一下子打開,一直到下山幾乎都沒有停過。七二說,我打小就在這片山上打滾兒,與小伙伴上山時都比賽著爬上樹去大小便。小時候這山上的蘭草葉特別寬,花特別好看。山上的蘿都(胡禿子)、倒掛(一種山果)很好吃。
登山途中,七二逐一地說出沿線的小地名:左邊山叫沈家仄,沈家仄背后是黃荊窩,黃荊窩翻過山頂叫向陽山,對面是大面山、酸棗窩,還有雞冠嘴。登到半山腰時,七二說,這里叫玉金庵,因原來有一座和尚廟和尼姑庵而得名,玉金庵的前山叫廟基,廟基對面山叫羅漢肚,玉金庵的山腳有一個山谷叫長腳窩直通黃陂垴。沒走多久,我們好像一下就進入了原始山林,七二又如數(shù)家珍般給我們介紹沿途的珍稀鄉(xiāng)土樹木。這鱗狀紅褐色樹皮的是金錢榆,小時候特別多,現(xiàn)在只有零星兒數(shù)株了;這是杪木,材質(zhì)特別硬,杪木有紅心杪、白心杪,需用刀弄破樹皮才能識別。紅心杪打的家具又好看又耐用;這是牛藤,又叫血藤,最能攀樹附巖,一看到它就頓有古樸滄桑之感;這是酸棗,又叫糯米棗。酸棗果子只有橢圓形的才又酸又甜;這是金銀花,我們這金銀花與別處不同,它是一串一串地開,像瀑布一般。我們捋了一下,這片林中還有紫藤、紫薇、楓香、苦櫧、馬尾松、小葉櫟、黃檀、赤蘭、冬青、六月雪、黃連木、八月柞以及林下藥材天冬、麥冬、黃精、七葉一枝花等。
我們一行上山的這面坡是孝子山的陰坡,沒有現(xiàn)成的路可走。為方便我們登山,七二叫上一幫80后90后小伙子。小伙子看我們背著裝有照相機的背包有些吃力,就在上山伊始時把我們的背包要去一直背著上山下山。他們拿著砍刀在前面“披荊斬棘”為我們開路,陡坡處他們用砍刀掇弄出小踏點兒以方便我們行走,遇到特別陡的坡時他們提前找好依靠,用手把我們拉上去或扶下來。終于登上黃陂垴,這是孝子山的最高峰,海拔210米,東西走向。我們一行剛進入山林時就下起了小雨,但這反而令我們興奮,有一種桂香秋雨中戶外探險尋幽的樂趣充盈心中。
登上黃陂垴,放眼望去潛山就在腳下,淦河蜿蜒輕靈,雨霧中的溫泉城、永安城如海市蜃樓般幻若仙境。黃陂垴近處的向陽山山腰上有一處看上去保存完好的布瓦房,七二說這是茶亭,很久以前這里是一條驛道。茶亭,是村民們生產(chǎn)生活和過往行人歇涼吃茶的地方。看來,黃陂垴早就是一處風水勝地了。聽著我們議論著黃陂垴的文旅價值,有個小伙子說:“我們這黃陂垴還有個說法呢,說是有武漢、通山、咸寧三個朋友在一起吹牛,武漢人說武漢有個黃鶴樓,一半伸到天里頭。通山人說通山有個九宮山,離天只有三尺三。咸寧人則說咸寧有個黃陂垴,一頭伸到天里看不到(方言,讀島音)。”
從黃陂垴返程,雖然沒遇著好天氣,可一覽勝山美城,倒也留了一份念想——下次再來。環(huán)望山中的樹木林草,幽境古意中倏然悟得,《周易·乾·彖》“首出庶物,萬國咸寧”這句話中的“庶物”,乃是指像黃陂垴這般好山好水及其周遭風物啊!
責任編輯:李梓嘉
美術(shù)插圖:三姐夫